沈濤 徐建平 周道生
[摘要]目的:探討研究不同牙齦生物型對上前牙全瓷冠美學修復效果的影響。方法:將筆者醫(yī)院2015年1月-2017年8月就診的180例前牙患者分為厚牙齦型組和薄牙齦型組,對兩組缺少或缺失采用氧化鋯全瓷冠修復,分析患者修復后的綜合滿意程度,觀察氧化鋯全瓷冠對上前牙全瓷冠美學修復的效果。結果:厚牙齦型在修復1~2年內牙齦指數(shù)呈升高狀薄牙齦組在修復1年后各項指標與修復前無明顯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厚牙齦組修復1年后牙齦指數(shù)與修復前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薄牙齦組修復2年后的牙齦退縮指數(shù)和修復前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而厚牙齦組修復2年后的牙齦邊緣退縮與修復前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颊邔ζ潺l邊緣顏色滿意程度顯著提高(P<0.05)。結論:不同牙齦生物型對上前牙全瓷冠美學修復效果具有較大的影響,因此需要根據(jù)不同類型的牙齦生物進行分析,以制定良好的美學修復效果,更好地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關鍵詞]牙齦生物型;上前牙;全瓷冠美學;修復效果;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78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8)11-0082-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gingival biotypes on the aesthetic restoration of anterior all-ceramic crown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5 to August 2017,180 patients with anterior teeth were divided into thick gingival type group and thin gingival type group. Effect of zirconia all-ceramic crowns on aesthetic restoration of upper anterior all-ceramic crowns. Results The gingival index of thick gingival type was increased in one or two years after restorat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ndex of thick gingival type and that of pre-repair group after 1 year.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bu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ingival index between the thick gingiva group and the former group after 1 year (P<0.05). The gingival retraction index of the thin gingiva group after 2 year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pre-repair group (P<0.05), while that of the thick gingiv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or 2 year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traction of the gingival edge and that before repair (P>0.05), and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with the color of the gingival margin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Conclusion Different gingival biotyPes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the aesthetic restoration effect of the anterior all ceramic crowns, so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different types of gingival organisms in order to formulate a good aesthetic restoration effect and improve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better.
Key words: gingival biotype;anterior teeth;all-ceramic crowns aesthetics;restorative effects;influencing factor
牙齦生物型又稱牙周生物型或牙齦表型。常見的分為厚齦型和薄齦型,不同的組織學特征構成了不同的牙齦形態(tài),也就會有不同的生物學行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對于美學產(chǎn)生了較高的要求,口腔的成功治療不僅停留在傷口愈合功能,還在于美學修復的能力,因此牙齦生物型是作為是否影響美學修復的主要因素之一。牙齦生物型是牙周軟組織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概念,是作為在口腔治療預后過程中的一個關鍵考慮因素。隨著牙齦生物型的研究深入,在美學牙齦中,影響美學修復效果以及患者滿意度最直接的因素就是牙齦邊緣的穩(wěn)定性[1],又由于在牙齦生物型和全瓷冠美學效果的相關研究較少[2-3]。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分析前牙采用氧化鋯全瓷冠修復后,薄牙齦型和厚牙齦型的相關變化,針對厚牙齦型及薄牙齦型這兩種不同的牙齦類型對上前牙美學修復效果之間的影響,對比兩組患者對齦邊緣顏色滿意度及牙齦指數(shù),行進一步研究探討,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5年1月-2017年8月筆者醫(yī)院口腔科收治的采用氧化鋯全瓷冠修復上前牙的18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牙周刺針法分為薄牙齦型(90例)和厚牙齦型(90例),分型依據(jù)為:牙周深刺可以透過牙齦看到入齦溝內輪廓,則為薄牙齦型;后牙齦型透過牙齦不能看清牙周深刺探入齦溝內的輪廓,則為厚牙齦型。薄牙齦型組:患者90例,男48例,女42例,年齡20~37歲,平均(31.26±5.31)歲;厚牙齦型組:患者90例,男46例,女44例,年齡21~39歲,平均(32.27±5.54)歲。兩組患者臨床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兩組患者在修復前均接受了口腔知識教育并按照正確方法清潔牙齒,且都是上前牙,采取單牙冠修復,修復前牙周組織非常健康,精神狀況均良好,無牙髓炎及根管治療史,牙齒也無松動情況。修復牙齒具體方法如下:術前比色,牙體按全瓷冠制備要求進行制備,采用90°的淺凹型肩臺,寬度為1.0mm,邊緣位于齦下0.5mm,排齦后硅橡膠二步法取模并送廣東定遠加工廠制作澤康氧化鋯全瓷冠。修復后,1~2年內提醒患者復診,注意口腔衛(wèi)生,進行隨訪跟蹤1~2年,記錄患者對牙齦邊緣顏色滿意情況、醫(yī)生及患者的綜合滿意度及不同牙齦生物型對上前牙全瓷冠美學修復的效果。
1.3 評價指標及判定標準:比較不同牙齦生物型對上前牙全瓷冠美學修復的效果及影響,分析厚牙齦組和薄牙齦組的牙齦指數(shù),對比厚牙齦組和薄牙齦組退縮牙齦指數(shù),觀察研究厚牙齦組和薄牙齦組齦邊緣顏色滿意度。其中,全瓷冠美學修復效果的評價采用牙齦指數(shù)評分法。牙齦指數(shù)計分范圍為0~3分。計分標準:0分:牙齦健康;1分:牙齦具有輕度的炎癥;2分:牙齦具有中等炎癥;3分:牙齦出現(xiàn)嚴重炎癥。牙齦邊緣顏色滿意度(GMCS)的評分:3分:表示非常滿意,顏色匹配,與周圍牙齒顏色一致;2分:比較滿意,顏色與周圍牙齒顏色匹配;1分:表示還好,顏色匹配度一般,具有輕微染色,與周圍牙齒顏色基本協(xié)調;0分:表示不滿意,顏色不匹配,與周圍牙齒顏色極不協(xié)調對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對本次研究所得數(shù)據(jù)均采取SPSS22.0統(tǒng)計軟件展開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以(x?±s)表示,牙齦指數(shù)、齦邊緣顏色滿意度、牙齦邊緣退縮的組間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事后組間差異比較,采用LSD-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性別組間差異比較采用獨立樣本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兩組牙齦指數(shù)、齦邊緣顏色滿意度、牙齦邊緣退縮水平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如表1所示,球形檢驗(Mauchly's Test of Sphericity)結果顯示P<0.05,不符合Huynh-Feldt條件。經(jīng)重復測量數(shù)據(jù)方差分析,結果顯示以時間因素以及時間因素和分組的交互作用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修復后,組內不同時間比較結果顯示,厚牙齦組患者牙齦指數(shù)及牙齦邊緣退縮顯著高于修復前(P<0.05),齦邊緣顏色滿意度較修改前顯著降低(P<0.05)。薄牙齦組患者牙齦指數(shù)及牙齦邊緣退縮顯著高于修復前(P<0.05),修復后1年齦邊緣顏色滿意度較修復前顯著降低(P<0.05),修復2年后,較修復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修復前,組間各項指標比較,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修復后,組間比較結果顯示,修復后厚牙齦組牙齦指數(shù)及牙齦邊緣退縮顯著高于薄牙齦組(P<0.05),齦邊緣顏色滿意度顯著低于薄牙齦組(P<0.05),見表3。
3 討論
牙齦生物型鮮有在其他文獻中報道[4-5],只是多出現(xiàn)于種植文獻中,對牙齦美學,尤其是前牙美學區(qū)域的影響原因還需要深入研究[5-6]??谇恍迯腿刹牧蠌姸鹊奶岣吲c口腔醫(yī)學的進步是分不開的,在臨床上的運用也較為廣泛[7-8],二氧化鋯全瓷冠具有多種優(yōu)點,它是一種經(jīng)過高溫燒結而成的修復材料[9-10],既美觀又好用,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也具備半透明的性質,其導熱性比較低,所以氧化鋯全瓷冠是非常適用于前牙美學修復的材料[11-12]。也有很多研究人員證實了二氧化鋯的美學修復具有很好的效果,雖然二氧化鋯的優(yōu)點良多,在美學修復效果上成績優(yōu)異,但不可忽略的是其副作用,觀察研究中發(fā)現(xiàn)采用氧化鋯全瓷冠修復后會出現(xiàn)牙齦發(fā)炎、退縮等一系列并發(fā)癥,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美學效果。因為相關文獻對這一問題的研究非常少,所以本文通過實驗研究探討不同牙齦生物型對上前牙全瓷冠美學修復效果的影響,比較不同的牙齦類型修復前后的效果,為提高患者和醫(yī)生的美學修復綜合滿意度提供具體方法。有研究者提出了牙齦生物型的概念,并把牙齦生物型按照厚薄程度分為了厚齦型和薄齦型。范盛梓等[7]也對男性上前牙進行研究,得出了厚齦型和薄齦型不同的特點,厚齦型的游離齦較厚,薄齦型的游離齦較??;厚齦型角化齦較寬,薄齦型的角化齦較窄;厚齦型的軟組織厚實且密,薄齦型的軟組織較稀疏;厚齦型的齦乳頭長,薄齦型的齦乳頭[13-14];牙齦邊緣的穩(wěn)定性與牙齦的厚度密切相關,以至于美學效果會受到影響。雖然厚齦型的美學修復有較高的成功率[15-16],因為牙齦纖維較密,可阻抗多種刺激,但卻由于齦溝深,則易患牙齦炎,薄齦型牙齦的纖維較為稀疏,容易使牙齦遭受輕微刺激而退縮,美學修復風險也隨之升高,但其優(yōu)點是便于清潔[17-18]。這和本文實驗研究的結果是一樣的,即修復1~2年后牙齦指數(shù)結果和修復后2年牙齦邊緣退縮值相一致。表示了實驗中的厚牙齦組的牙齦退縮幾率小,但易引發(fā)牙齦炎癥。薄牙齦組的牙齦指數(shù)良好,但牙齦退縮幾率極高,說明具有較高的美學修復風險。已經(jīng)有相關研究證實了不同的牙齦生物類型會導致其牙齦退縮的程度不一,這是因為牙齦乳頭體積的不同。根據(jù)本文研究結果得出,厚牙齦型在修復1~2年內牙齦指數(shù)呈升高狀態(tài),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薄牙齦型則修復后1年和修復前比較無顯著差別。觀察齦邊緣顏色滿意程度得出,修復后的1~2年兩組均無差異,這可能與齦下邊緣的設計等因素密切相關,雖然修復2年后厚牙齦組的牙齦指數(shù)低于薄齦型組,但患者對其牙齦邊緣的顏色還是非常滿意的。說明了全瓷冠是較為合理的修復體。
綜上所述,不同牙齦生物型會對上前牙的全瓷冠美學修復產(chǎn)生影響,不同的牙齦生物型所產(chǎn)生的美學效果是不同的,因此,進行美學修復時應該根據(jù)不同的牙齦生物類型加以分析,從而達到最佳的修復美學效果,以提高患者的滿意程度。值得深入研究后結合臨床實際情況加以分析運用。
[參考文獻]
[1]谷克曉,劉黨利,Kexiao GU,等.牙齦生物型對上前牙全瓷冠美學修復效果的影響[J].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2017,33(2):268-270.
[2]鄧劍蘭,樊勤,方趙平,等.氧化鋯全瓷冠在前牙美學修復中的應用效果及其相關影響因素[J].西部醫(yī)學,2014,26(11):1520-1522.
[3]朱妍菲,謝玉峰.牙齦生物型的特點及其臨床意義[J].口腔醫(yī)學研究,2015, 31(9):945-948.
[4]李靜,賀維.粘固前排齦線排齦在前牙全瓷冠美學修復中應用效果的觀察[J].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2014,30(4):241-242.
[5]段子文,馬玉,王冰杰,等. 牙周生物型對前牙區(qū)同期行GBR的種植修復美學效果的影響[J].口腔醫(yī)學研究,2018,34(2):176-180.
[6]聶廷洪,孫迎春,鄭琳,等.瓷貼面和全瓷冠牙科材料修復前牙的效果比較[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5,19(8):1239-1244.
[7]范盛梓,謝志剛.牙齦生物型對種植牙美學影響的研究進展[J].國際口腔醫(yī)學雜志, 2017,44(5):580-582.
[8]劉方宇,丁存善.前牙美學修復中氧化鋯全瓷冠和鎳鉻合金烤瓷冠的對比研究[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5,18(6):940-943.
[9]袁潔,姜寶岐.牙周生物型對種植治療的影響[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16, 26(9):569-573.
[10]史俊宇,顧迎新,張志勇,等.上前牙區(qū)種植單冠修復的軟組織改變和美學效果[J].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14,12(5):446-451.
[11]Yue YU.The effect evaluation of casting porcelain laminate veneer and all ceramic crown on anterior teeth aesthetic restoration[J].Clin Res Pract,2016 ,1(23):76-77.
[12]趙宇驍,周延,浦麗飛,等.上頜中切牙牙齦生物型的相關因素分析[J].口腔醫(yī)學,2017, 37(7):615-620.
[13]田瑞雪,唐旭炎,徐錦程,等.數(shù)字微笑設計技術在17例接受前牙美學修復患者中的應用[J].山東醫(yī)藥,2016,56(47):75-77.
[14]李紅艷,賈岳,張保榮,等.牙齦生物型的臨床意義及其與周圍組織的關系[J].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2017,18(3):189-192.
[15]張瑞,薛緋,黃曉峰,等.評估牙周生物型在口腔正畸中的重要作用[J].口腔醫(yī)學研究, 2016,32(11):1217-1220.
[16]劉樸,左渝陵.前牙二氧化鋯全瓷冠修復的效果及美學評價[J].西南國防醫(yī)藥,2017, 27(8):844-847.
[17]袁潔,姜寶岐.牙周生物型對種植治療的影響[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16, 26(9):569-573.
[18]字冬梅.上頜前牙區(qū)牙齦生物型相關參數(shù)關系的研究[D].昆明:昆明醫(yī)科大學,2016.
[19]賀剛,張曉真,趙毅,等.薄齦生物型患者前牙區(qū)的即刻種植即刻修復[J].口腔醫(yī)學, 2014,34(6):409-413.
[20]李春生.二氧化鋯全瓷冠與金屬烤瓷冠在前牙修復中的應用研究[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 2013,19(3):396-398.
[21]李瑩,徐晶,張翔.Nd:YAG激光治療前牙缺損后牙齦增生的臨床療效[J].中國美容醫(yī)學, 2015,24(20):54-56.
[22]程婧,姚江武.數(shù)字化口腔修復(34)—藥物排齦線排齦對不同牙齦生物型和牙齦形態(tài)的影響[J].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2017,33(6):368-371.
[收稿日期]2018-04-18 [修回日期]2018-06-26
編輯/李陽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