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立虎 胡新紅 楊建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建筑行業(yè)也有了突飛猛進的變化。建筑工程數(shù)量的增多以及人們活動量的增大給我國土地地質環(huán)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這使得我國土地地質變得更加脆弱,地質災害發(fā)生的次數(shù)也呈現(xiàn)出了上升的趨勢,因此如何做好工程建設領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針對如何做好工程建設領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展開了一系列的討論。
關鍵詞:工程建設領域;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1 巖土工程與地質災害的含義
巖土工程是在我國工程建設長久以來的發(fā)展過程中,由于地基處理的需要而產生的一門科學技術。這種科學技術主要著眼于地基的改良、工程建設的安全性,但是這一門科學技術缺乏了對地質保護、環(huán)境保護的概念,導致我國工程建設領域存在一定的地質災害。在巖土工程發(fā)展了一段時間之后,人們發(fā)現(xiàn)了巖土工程所存在的安全隱患,為了彌補巖土工程的缺陷,地質工程學應運而生。地質工程學包含了工程建設中的地基改良、工程安全,同時也包含了工程建設中地質災害的防治,著眼于更遠的未來,具有更加深遠的意義。
地質災害是由于人們無法阻擋的自然災害以及人類活動而引起的對人們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產生威脅或者破壞人們的生活生產環(huán)境的一種地質現(xiàn)象。雖然自然災害是導致地質災害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但是,在我國,由于人為活動而引起的地質災害也不在少數(shù)。近幾年來,我國由于人為活動導致地質災害從而引起的經濟損失重大,因此,我國迫切的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進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盡可能的降低地質災害對人們所帶來的傷害,減少我國經濟的損失。
2 工程建設領域地質災害的危害
地質災害嚴重威脅到我國人民的人身安全以及財產安全,還會導致我國的鐵路、公路等遭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壞,破壞我國的土地資源,損害我國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根據(jù)長久以來的資料統(tǒng)計,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在我國頻繁發(fā)生,我國西南、西北地區(qū)最為嚴重。
在地質災害中,滑坡是造成嚴重損失的一種,是指斜坡上的土體或者巖體在河流、地下水活動、地震等的影響之下向下滑動的現(xiàn)象。造成滑坡的因素有很多,地震、長時間大量降雨、蓄水排水、人類亂砍亂伐等都是造成滑坡現(xiàn)象發(fā)生的因素。
泥石流也是嚴重地質災害的一種,由于降水導致山坡等地發(fā)生攜帶著泥沙等固體物質的特殊洪流。不合理的對土地的開挖、不合理的開墾土地等都是造成泥石流的重要因素。
3 防治工程建設領域地質災害的措施
3.1 完善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完善地質災害防治方案,依據(j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發(fā)生原因、運動模式等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的設計,制定好合適的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在進行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的制定過程中,必須嚴格根據(jù)導致地質災害的成因來確定主要的地質災害防治方法,同時根據(jù)地質災害的易發(fā)程度、防治目標來確定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的防治強度以及防治所需要的工程量。只有這樣,才能夠合理的做好地質災害的防治工作,保護人們的人身安全,降低人們以及國家的財產損失,提高人們生活的安全感。
3.2 采取工程防治措施
采取工程防治措施,對于不同的地質災害類型,我國采取了不同的工程防治措施。我國目前防治地質災害的主要工程有:排水工程、加固工程、護坡工程、支擋工程等。對于滑坡、地面沉降、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類型,我國通常采取排水工程或者支擋工程,對于水土流失、危巖等地質災害,我國通常使用加固工程對其進行加固處理。對于不同的地質災害采取不同的防治地質災害的工程,最大程度的避免地質災害的發(fā)生,保障人民群眾的人身安全以及財產安全。
3.3 采取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指的是采取植樹造林、種草護坡、合理耕牧的方式防治地質災害。這種方式能夠有效的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能夠很大程度的促進生態(tài)平衡,這種方式還具有應用范圍廣、投資成本少的特點。植樹造林、種草護坡,能夠有效的防治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但是這種生物防治措施,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夠發(fā)揮出它的作用,在進行生物防治時,需要先勘測該地區(qū)的地質災害特點以及自然經濟條件,在符合條件的地區(qū),采取這種措施對地質災害進行防治。
總結:隨著我國建筑工程數(shù)量的增多,工程量的增大以及人類活動量的增加,地質災害發(fā)生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正確認識工程建設領域地質災害的嚴重性,采取安全有效的措施預防地質災害的發(fā)生,加大新型科學技術在地質災害防治過程中的利用程度,研究探討有效的安全施工方案,將我國工程建設領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推向一個新的高度,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參考文獻
[1]倪或.建筑施工新技術應用概述[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14).
[2]曹鵬,周游.建筑施工技術控制的具體措施分析——以高層建筑為例[J].現(xiàn)代裝飾(理論),2011,(05).
[3]張超.綜合性智能化建筑新技術應用及經濟效益分析[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9,(08).
[4]邱殿有.淺談建筑施工技術管理及施工質量問題處理[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12).
[5]申唐,毛賢君,張?zhí)旌?綠色智能建筑新技術發(fā)展應用[J].江蘇建材.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