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行健
《三國演義》是我最喜歡讀的書之一。有時在閑暇的午后,翻開書,便能感到心靈的滋養(yǎng)——當然,也令我久久不能平靜。三國的時代是殘酷的,處處充斥著死亡,空氣中彌漫著鮮血的氣息;羽扇綸巾,輕輕一揮,檣櫓灰飛煙滅,只在談笑之間,輕描淡寫。得了天下,便是天下的霸主——這誘惑,自然讓天下英雄齊聚;可人前的得意,腳下卻是千千萬萬慘死的冤魂。
盡管殘酷,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它,更多的是在講謀,是在講勇,是在講千千萬萬的文人武士,在為主公打江山時立下的汗馬功勞。手不能縛雞的文人,卻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有勇無謀的粗人,卻也能想出錦囊妙計,令人拍案叫絕。
時勢造英雄,此話不假。被評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曹操,以一己之力,挾天子以令諸侯,一手建立了強大的魏國,卻堅持不稱帝,直到過世,才由兒子曹丕封了一個“魏武帝”的謚號。他被稱為奸雄,乃至奸賊,不過我認為,他確實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畢竟,觀滄海的王霸之氣,老而彌堅的雄心壯志,絕非一般人所能擁有。
說到三國,就不得不提諸葛亮。這個在中國人心中神一樣的男人,實際也真的被深深地神化了。但我們并不介意這些,我們喜歡他,并沒有理由。他睿智,能言善辯,加之呼風喚雨的本領(lǐng),是蜀漢的棟梁,也是其他國家欲除之而后快的災星。三氣周瑜,罵死王朗,都是他能力的體現(xiàn);三顧茅廬,最終讓他出山;可在羸弱的蜀國面前,無論多么賢明的君主和強大的將領(lǐng),都無法挽救蜀國被吞并的事實。何況,他國同樣有能臣,有擁有野心的君主,小小的蜀漢,早已宣告著窮途末路。悲劇的色彩,也因此而濃濃地籠罩著他——他是一個為國家付出了一切的臣子,卻最終沒有挽救國家的命運?!俺鰩熚唇萆硐人?,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的這一言,使我們悲傷、感嘆——若上天能再給孔明十年,蜀國將會走向什么樣的道路呢?畢竟,他死時才五十四歲,那是本應屬于他的壯年時代。
還有張角。作為最早出現(xiàn)的人物之一,他的來去,皆是轟轟烈烈。幾十萬大軍,奇異的妖術(shù),一切似乎都是好的。今天的我們,對于他,不好做出太多的評論,說他是反賊也好,說他是勇敢的反抗者也好,畢竟是他拉開了三國的序幕。他,值得我們的尊重。作為第一個失敗的反抗者,張角將永遠被我們銘記。
既是英雄,不論成敗,都值得我們尊敬。盡管除了司馬家族,最后所有人都未能奪得天下。三國是殘酷的,也是向上的。有能力的人將得到賞識,有魄力的人終得天下。它激勵著我們一直向前,走向陽光,走向成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