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冬
我觀察發(fā)現(xiàn),同樣一句話下級頂撞上級,上級就會發(fā)脾氣就會怒,上級批評下級,通常下級就沒有那么生氣。這是因為說話和聽話的人在對話的情境中,自己的大小定位是不一樣的。
有很多在外面很成功的男人,回到家都很沮喪,覺得很沒有尊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回到家的時候,沒有把外面的那個“大”的我,在進門之前先放下。
甭管你在外面是個什么角色,回到家里,在老婆面前,你永遠就是一個小人物,襪子到處亂扔,褲子不疊整齊,家里搞得亂糟糟,對老婆又不體貼。你那個大大的我,感受到了鄙視,無名之火就來了。為什么會憤怒?因為,你回家的時候沒有把自己自如切換到“小”,你沒有變“小”,就會永遠被自己的那個“大”綁架。
一切的自由,都來自于自己的“小”。尤其是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過去看起來浩瀚無邊的人群,現(xiàn)在幾乎是觸手可及。聰明的人或者有點自知之明的人,都知道自己是個小人物。
其實放在更大空間和更長的時間之內(nèi),我們誰不是一個小人物呢。遇到點什么事情,回看歷史的長河,你是不是覺得自己是一個碰到了小困難的人呢?我常說儒基于道,你要先知其大,再努力勤勉,因為你找到了一個大的參照物,于是你就“小”了。你一“小”,自由就來了。
說到“小”,很多人有誤解,認為“小”就是把自己壓縮到一個矮小的空間。并非如此,這里說的“小”不是把自己強力壓縮成一塊小的壓縮餅干,甚至認為自己不是個東西的那種“小”,而是讓自己看到更大、更高遠之后相對的“小”,我的自身沒有變,不過世界觀變大了,格局變大了,眼界變大了,找到的參照物變大了,自己才相對地“小”了。
如果你是一個丈夫,你可以試著讓自己成為家里最無足輕重的人,起碼在心里面,告訴自己,你就是家里的一個勞工。如果你是一位妻子,你可以試著告訴自己,你也是這個家里最無足輕重的人,你就是一個鐘點工。如果你是單位的領(lǐng)導(dǎo),你可以告訴自己,其實你是全部員工的助手。當我們有這種心態(tài)的時候,憤怒就會消失,束縛感就會消失,自由感就會油然而生。
如果你還做不到的話,我有兩個小小的建議,可以幫助你逐漸獲得自我的渺小感。一是多讀一些偉人的傳記,讀完偉人傳記,你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真的很渺小。二是去讀一些歷史書,把自己的這一段生命放在整個歷史長河當中,你也會看到自己的“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