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定榮,閆 鵬,吳長平,李青輝,楊金標
新鋼 6#高爐煤氣干法布袋除塵系統(tǒng)自建設(shè)投運以來,各個箱體(共14個)采用單獨加濕輸灰方式,加濕使用后的水經(jīng)沉淀池后進行外排,因除塵灰中含有重金屬,易造成水體污染;同時,加濕后除塵灰在汽車外運過程中易遺漏路面,影響廠區(qū)道路衛(wèi)生,卸灰過程中瓦斯灰揚塵和煤氣嚴重危及到操作人員身心健康,污染環(huán)境。
2.1.1 工藝流程
改造前工藝流程見圖1。
圖1 改造前工藝流程
2.1.2 布袋除塵系統(tǒng)平面布置
現(xiàn)在系統(tǒng)布置為雙排布置(東西向),依次為1#~14#除塵箱體,箱體采用圓形筒狀結(jié)構(gòu),上部采用正橢圓形封頭,下部采用錐形灰斗。每個箱體內(nèi)徑?4000 mm,H≈16 m,正常使用可以為9~12個,有效貯灰容積約80 m3。每個除塵箱體下部均設(shè)置了中間灰斗,用于短時間貯存高爐灰,其體積~6 m3,直徑?2024×12,高度3.9 m。中間灰斗下方設(shè)加濕機,將灰排入汽車直接運走。
將1#~13#除塵箱體中間灰斗下端加濕機拆除,改為氣力輸送裝置(管道)對接,分兩路氣力輸灰管路進入大灰倉(由14#除塵箱體改造),吸排車通過吸引裝置將大灰倉除塵灰輸出外運。
2.2.1 除塵灰量計算
(1)按理論處理煙氣量、入口濃度、出口濃度計算:
每天除塵灰量:
(2)重量計算
根據(jù)目前新鋼公司同類高爐布袋除塵每月除塵灰量:G2=500 t,則每天除塵灰重:G3=G2/30=17 t
(3)按3天貯灰量為大灰倉最大貯量,大灰倉貯灰量取兩者較大值:
2.2.2 大灰倉設(shè)計
2.2.2.1 設(shè)置集中灰倉
(1)若不設(shè)置集中灰倉,按單排7個除塵器箱體除塵灰直接氣力輸送至吸排車吸灰,存在幾個方面的問題:
(a)吸排車吸灰過程中,對7個除塵器箱體中間灰倉下方球閥操作要求更高,中間灰倉除塵灰低料位時,中間灰倉下方球閥未關(guān)閉或晚操作,容易造成煤氣進入氣力輸送管道,且輸送管道上不能設(shè)置煤氣放散管,導(dǎo)致煤氣隨氣力輸送管道直接進入吸排車,造成吸排車不安全運行。
(b)吸排車輸灰等待時間會更長,等待時間幾乎等于每個除塵器箱體輸灰完畢所需時間之和。
(c)除塵器箱體及中間灰倉不能貯存太多灰,原因是原設(shè)計支撐灰載重量按小于2天貯存時間考慮,為了減少除塵器箱體及中間灰倉貯灰荷載,必須增加吸排車排灰次數(shù)。
(d)除塵灰未經(jīng)過大空間自然冷卻,溫降小,除塵灰溫度偏高,吸排車布袋碳化問題會更嚴重。
(2)設(shè)置集中灰倉,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yōu)點:
(a)吸排車吸灰過程中,即使中間灰倉除塵灰低料位時,中間灰倉下方球閥未關(guān)閉或晚操作,進入氣力輸送管道的煤氣可以經(jīng)過集中灰倉上的放散管放散,吸排車運行更安全可靠。
(b)各除塵器箱體及中間灰倉除塵灰可以不等待吸排車,直接氣力輸入至集中大灰倉,吸排車再吸大灰倉中除塵灰,縮短了吸排車等待時間及吸灰次數(shù)。
(c)除塵灰經(jīng)過集中大灰倉(大空間)自然冷卻,除塵灰溫度降低,有效降低吸排車布袋碳化問題。
2.2.2.2 未考慮新建大灰倉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集中大灰倉設(shè)置一般為5.5 m×5.5 m,現(xiàn)場場地實際情況為6#高爐煤氣干法布袋除塵邊界線與其北側(cè)煤氣管線約5 m,且灰倉高度最低為17 m左右,故集中大灰倉不能布置于煤氣管下方,現(xiàn)場場地布置緊張。
(2)即使在6#高爐煤氣干法布袋除塵邊界線與其北側(cè)煤氣管線之間布置下新建大灰倉,煤氣管線離北側(cè)主道路路邊約為9 m,即灰倉吸排車吸引裝置與路邊約9 m的距離,而吸排車長度約12 m,則在吸排車與吸引裝置直線相對接時,吸排車與吸引裝置直線距離約12~17 m(轉(zhuǎn)彎半徑為10 m),故吸排車肯定要占用主道路,對該主道車輛運輸影響大。
(3)新建集中大灰倉,氣力輸送管道加長,初投資及運行成本都會偏高。
2.2.2.3 14#除塵箱體改為大灰倉
6#高爐煤氣干法布袋除塵每個除塵箱體有效容積約80 m3,中間灰倉有效容積約6 m3。根據(jù)實測除塵灰堆積密度約為0.72 t/m3,則大灰倉(高料計報警)3天貯灰量最大為58 t,可滿足。若按理論計算考慮,則剩下的32 t灰量可考慮貯存于其他的13個中間灰倉。大灰倉支撐載荷按滿倉積灰荷載 123 t考慮設(shè)計,而13個中間灰倉貯灰32 t荷載小于原設(shè)計中間灰倉支撐荷載,故大灰倉和13個中間灰倉支撐荷載是完全滿足3天貯灰量90 t要求的。
2.2.3 改造后工藝流程
改造后工藝流程見圖2。
圖2 改造后工藝流程
2.2.4 改造工藝布置
系統(tǒng)布置仍為雙排布置(東西向),依次為1#~13#除塵箱體,保留中間灰斗,灰斗下端加濕機拆除;北側(cè)靠近廠區(qū)道路的14#除塵箱體由除塵設(shè)備廠家改造為大灰倉,氣力輸送外力氣源采用0.3~0.6 MPa氮氣。輸灰管道、彎頭和三通采用內(nèi)壁鍍襯陶瓷管道,以增強管道的耐磨性能,輸灰管道通徑DN150 mm。吸排車通過吸引裝置將大灰倉除塵灰輸出外運。
為保證大灰倉卸灰通暢,在其箱體下錐體設(shè)置倉壁振動器。
為了防止大灰倉在吸排車吸灰過程中,吸入空氣,引起灰倉布袋及吸排車布袋燃燒,設(shè)計壓力為~0.1 MPa氮氣分別進入大灰倉和吸排車吸引裝置。進入大灰倉氮氣設(shè)置氣動球閥,大灰倉倉內(nèi)壓力≤0.05 MPa,閥門開啟;大灰倉倉內(nèi)壓力≥0.1 MPa,閥門關(guān)閉,目的是大灰倉在吸排車吸灰時,始終維持0.05~0.1 MPa,防止空氣進入。
大灰倉設(shè)置高、中、低料位計,用于檢測灰位,并高位及低位進行報警。
(1)在確保14#除塵箱體17.188 m層、25.478 m層進、出口與煤氣管隔斷密封嚴密前提條件下,完成14#除塵箱體改造大灰倉工作,以確保單個或單排除塵器箱體改造后,可以直接使用氣力輸送輸灰。
(2)14#除塵箱體改造大灰倉后,完成氣力輸送管施工,管道可以施工至放置加濕機4.500 m層平臺處。
(3)在保證除塵器進、出煤氣管上、除塵器錐體下方、中間灰倉閥門密封性完好的前提條件下,可以將1#~13#除塵器箱體以單個或單排方式組織施工(最好是單排),將加濕機拆除后,直接與氣力輸送管道對接。
2017年6月6#高爐大修期間,布袋除塵輸灰系統(tǒng)開始技術(shù)改造,歷時20天,將原來各個箱體的加濕機拆除,由加濕輸灰改造為氣力輸灰,各箱體的高爐瓦斯灰集中輸送到一個大灰倉,再由吸排車轉(zhuǎn)運出去,大大降低了職工勞動強度,減少輸灰揚塵,減少環(huán)境污染,改善作業(yè)環(huán)境。目前輸灰系統(tǒng)運行穩(wěn)定,安全環(huán)保,改造取得優(yōu)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