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苗期植株矮小細弱,分蘗少,葉片窄小直立,葉色黃綠,葉尖干枯,逐步發(fā)展為基部葉片枯黃。治理措施:每667 m2追施尿素5~15 kg或用2%尿素液葉面噴肥,7~10 d噴施1次,連噴2次。
小麥苗期莖稈細小而柔弱,老葉的尖端及邊緣變黃,然后沿著葉脈向內(nèi)延伸,黃斑與健部分界明顯。嚴重時老葉尖端和葉緣焦狀,根系發(fā)育不良,易早衰。治理措施:可用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進行葉面噴施,7~10 d噴施1次,連噴2~3次。
小麥苗期葉尖停止生長,葉片整體失綠變黃乃至變白,節(jié)間縮短,植株矮化。治理措施:每667 m2追施硫酸鋅1 kg或0.2%的硫酸鋅噴施 2~3次。
小麥苗期葉片柔軟下披,新葉脈間條紋狀失綠,葉脈仍為綠色;有時葉片呈淺綠色,黃色的條紋擴大成褐色的斑點,葉尖出現(xiàn)焦枯。治理措施:每667 m2追施硫酸錳1 kg或0.1%的硫酸錳葉面噴施2~3次。
小麥苗期葉片失綠黃化,先從老葉的葉尖開始向葉邊緣發(fā)展,再由葉緣向內(nèi)擴散,先是斑點,然后連成線片,嚴重者黃化部分變褐,最后死亡。治理措施:可噴施0.05%的鉬酸銨溶液1~2次。
小麥苗期植株生長緩慢,葉呈灰綠色,有時葉脈間部分發(fā)黃,較幼的葉片在葉脈間形成缺綠的條紋或整個葉片發(fā)白,老葉則常早枯。治理措施:用0.02%~0.04%的硫酸鎂溶液葉面噴施。
小麥苗期植株常常變黃,葉脈之間尤甚,但老葉往往保持綠色,植株矮小,成熟延遲。治理措施:可用0.5%~1%硫酸鉀或硫酸銨溶液葉面噴施。
麥蜘蛛吸食小麥葉肉組織營養(yǎng),形成褪綠斑點,致使葉片發(fā)黃甚至死亡。治理措施:每667 m2用1.8%阿維茵素3000~5000倍液30 kg噴霧。
小麥根腐病發(fā)病癥狀為小麥苗期根部腐爛,葉片出現(xiàn)不規(guī)則病斑,莖稈枯死等。小麥返青后發(fā)病,表現(xiàn)為苗色發(fā)黃,株高參差不齊。治理措施:用15%三唑酮或12.5%禾果利1000~1500倍液灌根。
小麥紋枯病在小麥苗期主要為害葉鞘,在葉鞘上形成橢圓云紋狀病斑,病斑腐爛導致下部葉片發(fā)黃甚至死亡。治理措施:每667 m2用15%三唑酮或12.5%禾果利1000~1500倍液50 kg噴霧。
小麥苗期感染病毒后,一般到小麥返青期才出現(xiàn)癥狀。發(fā)病初期,在新生葉上出現(xiàn)淡綠色至橙黃色梭形或橢圓形半點,不久后斑點擴大,相互合并,成為黃綠相間的花葉、斑駁或者不規(guī)則條紋。少數(shù)新葉畸形,皺縮或扭曲,老病葉也慢慢變黃枯死。治理措施:選用抗病品種,及時清除病殘株。發(fā)病初期及時追肥,促進植株快速生長,增強植株抗逆性。
小麥感病后,植株生長緩慢,病葉自葉尖褪綠變黃,葉片厚硬,隨后出現(xiàn)與葉脈平行但不受葉脈限制的黃綠相間條紋。治理措施:每667 m2用10%吡蟲啉1000倍液30 kg噴霧,防除傳毒媒介蚜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