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潔婧
摘 要:古詩文韻律優(yōu)美,用詞凝練,意境深遠,情感豐富,在語文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中要通過優(yōu)化方法、策略創(chuàng)新來引導學生從古詩文中受到美的熏陶。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畫面美;賞析名句,體會情感美;指導朗讀,品味文字美。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美育;畫面美;情感美;文字美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35-0057-01
美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古詩文教學時間偏少,教學方法偏重于理性積累,以識字、背誦、默寫、解釋古詩文字內容為主,輕古詩內涵的感性體驗,缺少美育滲透。本文結合教學實踐,立足于審美情感教育角度,對美育在古詩文教學中的滲透進行探究。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畫面美
古詩文是詩人對事物的另一種呈現和表達形式。為了提升古詩文教學成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古詩文所描繪的情境進行創(chuàng)設、聯想和想象,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古詩文的學習中來。情境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對古詩文所蘊含的畫面加以感受。例如,在《望廬山瀑布》這首古詩中,作者對廬山瀑布進行了細致、生動的描繪,基于此,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在閱讀之后,對畫面進行描繪以及對古詩文所表達的情境進行創(chuàng)設。學生所創(chuàng)設出的情境以及描繪出來的畫面往往是多樣的,有的也許不夠恰切,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表達,保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多對學生進行鼓勵。又如,《詠柳》是學生十分熟悉的一首詩,作者在詩中對春天的柳樹進行了生動的描繪,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眼前的柳樹泛著青綠,柳條輕盈柔軟,在春風的吹拂下,這些輕盈的柳條就像絲帶在隨風飄動,嫩綠細小的葉子像是被誰裁剪過一樣,仔細一想,原來是二月的春風。教師在講解的時候,還應當融入自己的情感,充分表現古詩文所蘊含的美。
二、賞析名句,體會情感美
古詩文具有豐富的內容和精妙之處,種類也十分豐富,有言志的古詩文、詠物的古詩文、抒情的古詩文,包含著豐富的蘊意和情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古詩文學習過程中,就古詩文中所蘊含的哲理進行剖析,引導學生更好地感受古詩文中所蘊含的情感。例如,《泊船瓜洲》是一首抒情詩,詩人王安石將船停泊在瓜洲,在他看來,瓜洲和京口之間只隔一條長江,這里到家鄉(xiāng)的鐘山也就隔著幾重山巒而已。溫暖的春風又吹向大地,江南的田野被吹綠了,望著天上的明月,作者不禁有所感嘆:明月啊,你什么時候可以照著我回到江南的故鄉(xiāng)呢?抒發(fā)了濃烈的思鄉(xiāng)之情。又如,《題西林壁》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一首小詩激起人們無限的回味和深思。所以,《題西林壁》不單單是詩人歌詠廬山的奇景偉觀,同時也是蘇軾以哲人的眼光從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認識。由于這種認識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觀規(guī)律的,所以詩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給人以美感之外,又有雋永的哲理啟人心智。因此,這首小詩格外來得含蓄蘊藉,思致渺遠,使人百讀不厭。
三、指導朗讀,品味文字美
古詩文中往往會有諸多很有美感和韻味的句子,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這些具有美感的句子加以突出和強調,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和吟誦的方式將這些重點句子朗讀出來。例如,在《山居秋暝》這首古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針對其中具有美感的句子指導學生進行朗讀,引導學生認真品味。此詩描繪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并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以自然美來表現人格美和社會美。全詩將空山雨后的秋涼,松間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聲音以及浣女歸來竹林中的喧笑聲,漁船穿過荷花的動態(tài),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給人一種豐富新鮮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麗的山水畫,又像一支恬靜優(yōu)美的抒情樂曲,體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的創(chuàng)作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對優(yōu)美的句子進行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感受作者想要傳達的感情,能夠更好地體會詩句中存在的美和韻味,能夠體會到山間樹林經過一場雨水的洗禮之后,變得更加安靜這一意境。這時候,秋風襲來,夜幕降臨,竟然有一點點的涼意,月光透過樹梢照耀在小河上,整個雨后愜意的晚景就呈現了出來。又如,《小兒垂釣》這首古詩所有的文字都是非常美的,教師在教授這首古詩的時候,要引導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對文字進行品味,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進行朗讀,要讀出感情,讀出韻味。學生通過對重點句子以及詞句的朗讀,能夠感受到一個小孩子在水邊垂釣的畫面,從而體會到孩子的童趣和天真。孩子比較擔心魚兒會受到過路人的驚擾,趕緊回絕路人的問題,那情形仿佛就在眼前。
總之,教師應當對古詩文教學的策略和手段進行分析和改革,通過多種方式提升教學成效,從而使學生更好地品悟古詩文的意蘊,感悟古詩文所傳遞出來的情感,使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得到傳承和發(fā)揚,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王肅霜.小學生經典古詩文誦讀的意義和方法[J].甘肅教育,2011(17).
[2]黃金萍.拓展延伸,提升古詩文閱讀品質[J].湖南教育,2018(03).
[3]楊正東.談小學古詩文教學的幾點思索[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7(08).
[4]彭菲.小學古詩文教學模式優(yōu)化的實踐研究[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