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摘 要: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是許多高校開設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程,由于當今網絡的普及,把微課引入課堂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手段,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對計算機課程教學也起到了非常好的促進作用,豐富了教學模式。
關鍵詞:微課;C語言;教學設計;應用
一、引言
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是我校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程,也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網絡工程等電氣信息類專業(yè)的一門核心課程,它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還具有相當?shù)碾y度和枯燥性。因此,在教學中,如何解決程序本身枯燥、難懂這個問題,找到一種比較新穎的教學方式,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一直是廣大計算機教師頗感興趣的課題。
近年來,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微課的應用是國內外教育研究的熱點之一,并且已經成為當前計算機課程教學改革的一種趨勢。
微課(Microlecture),是指運用信息技術按照認知規(guī)律,呈現(xiàn)碎片化學習內容、過程及擴展素材的結構化數(shù)字資源。最早是由美國的戴維·彭羅斯(David Penrose)提出的微課概念,他把它稱為“知識脈沖”,認為這并不是指為微型教學而開發(fā)的微內容,而是運用建構主義方法化成的以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為目的的實際教學內容。因此將微課理念應用于傳統(tǒng)教學中,以提高學習效率已經成為一種新的發(fā)展趨勢。
二、微課的教學設計
(一)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現(xiàn)狀
C語言是一門比較實用的程序設計語言,既可以編寫系統(tǒng)軟件,又可以編制應用軟件,用法靈活,功能強大,可移植性好,應用廣泛;學好這門語言,能掌握程序設計的基本編程思路和算法,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編程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同時,C語言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還具有相當?shù)碾y度和枯燥性;隨著課程的不斷深入,大量的語法規(guī)則、程序代碼的出現(xiàn),很容易使部分學生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望而生畏。因此,基于微課的特點和優(yōu)勢,采用微課對“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進行輔助教學,能有助于提高課程的教學效果。本文選取循環(huán)這章中講解雙重for循環(huán)嵌套為例進行微課教學設計。
(二)微課在雙重for循環(huán)嵌套程序教學中的設計應用
微課設計制作理念就是讓教師在較短的時間內運用最恰當教學方法和策略講清講透一個知識點,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按照自己的學習來掌握和理解一個有價值的知識點;微課的教學視頻一般不超過10分鐘,能使學生注意力更加集中,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
首先,做好課前準備。教師根據課程的教學內容,認真制作教學視頻和教學課件,將其上傳到課程的網絡學習平臺上,方便學生觀看學習,有利于學生結合自身的學習目標及教學任務,完成課前自主學習的任務;同時,師生間在網絡平臺上可以進行學習上的交流和溝通,使學生的學習被動變?yōu)橹鲃印?/p>
雙重for循環(huán)嵌套程序的內容是學生必須重點掌握的內容,但是多數(shù)學生一般能夠較好地理解單層for循環(huán)的執(zhí)行過程,而當循環(huán)進入嵌套以后他們就無法理解整個執(zhí)行過程了,尤其是進入內循環(huán)以后,何時退出回到外循環(huán)?,F(xiàn)在通過微課視頻動畫的形式幫助學生深入理解雙重for循環(huán)嵌套的執(zhí)行過程,即使用動畫的形式展示程序的執(zhí)行過程,形象直觀,同時采用不同的形式記錄整個過程的變化狀態(tài),教師同步做好講解分析,這樣可以使學生深入的正確理解和分析雙重for循環(huán)嵌套程序的執(zhí)行過程,并且能通過自身的努力得到正確的程序結果。
其次,課中進行討論。課堂教學是師生面對面交流的最好平臺,課中存在的重難點采用微課形式進行重點分析,幫助學生及時掌握這些重點和難點,并且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探索,使學生對教學內容更容易消化、理解,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教師通過微課視頻中的動畫——時鐘里時針、分針的轉動,引入雙重for循環(huán)嵌套程序這個知識點,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重點分析雙重for循環(huán)嵌套程序的具體執(zhí)行過程,主要分為二個循環(huán)層次:第一層循環(huán)(用動畫展示for循環(huán)的執(zhí)行過程,把循環(huán)體看作一個整體),第二層循環(huán)(第一層的循環(huán)體仍是一個for循環(huán),分析過程和第一層相同);做好記錄,教師通過分析實例讓學生能及時掌握這些重點內容,并攻克難點障礙。
最后,課后拓展延伸。為了檢驗、評價學習的效果并鞏固所學內容,課后設計一些微課來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拓展延伸練習,既能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程序設計語言的學習需要不斷積累、循序漸進,學生通過拓展延伸練習可以自己分析程序的執(zhí)行過程,只有這樣才能正確得出程序結果后通過調試程序進行驗證,從而完成學習任務。
三、微課教學效果的體現(xiàn)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傳統(tǒng)的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中,主要依賴于授課教師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講授。然而微課有著更明顯的教學效果,通過這些較為生動形象的微課視頻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這些微課視頻也能提供給那些課堂學習效果較差的學生,供他們在課前、課后反復觀看學習。通過對所在教學班級的調查,發(fā)現(xiàn)對采用微課輔助教學方法,有95%的學生非常滿意,有5%的學生比較滿意,不滿意的為0;學生普遍認為微課這種教學輔助手段能夠提高自己對C語言編程的學習主動性,也有助于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
(二)提高學生對重難點的掌握
相對于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微課的教學時間比較短,教學內容也比較少,主題突出,更加有利于突出課堂教學中的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等)的教學;有了微課視頻,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反復學習和使用,尤其是雙重for循環(huán)嵌套程序的執(zhí)行過程很難掌握,學生學習該知識點比較困難,因此選取“雙重for循環(huán)嵌套”為題作為微課的內容,用形象的動畫(生活中最常見的時鐘里時針、分針的轉動)和圖文并茂的說明來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通過程序執(zhí)行過程的逐步顯示及運行結果的驗證,學生就能較好的理解和掌握雙重for循環(huán)嵌套。
(三)增強課內和課外的融合
由于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性,很多學生無法在課內全面掌握知識點,并且實驗教學中需要完成整個教學內容的訓練工作,必須在課后繼續(xù)進行項目實踐訓練;此時,學生可以通過電腦、手機等工具觀看各類微課教學視頻來幫助自己獨立解決項目訓練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可以通過互動平臺和教師、同學進行問題交流與解答,進一步深入掌握知識點的重難點學習。C語言的學習是一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過程,微課借助于網絡平臺,能更好地融合課內教學和課外實踐,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雙主體教學模式。
四、結束語
實踐探究表明,為了適應當今信息化社會對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在高校教學中應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當前計算機課程教學改革的一種趨勢。微課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tǒng)意義下的教學教研模式,使學生可以按需索取自己想要的資源,為自己制定個性化的學習方案,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與有效性??傊⒄n是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下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法,并且隨著無線網絡和移動數(shù)碼產品的普及,微課應用將會愈加普及。
參考文獻:
[1]黃建軍,郭紹青.論微課程的設計與開發(fā)[J]. 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3(5):31-35.
[2]朱鴻鵬,微課在C語言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5(06):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