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A7RM3和FE 24mm F1.4 GM是一對風光攝影的好搭檔,能拍攝出細節(jié)豐富、動態(tài)范圍寬廣的照片。相機:索尼A7RM3,鏡頭:索尼FE 24mm F1.4 GM,光圈:F8,快門:6秒(安裝ND2000濾鏡后),感光度:ISO-50。
我們的第一站就是頗具民族風情的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簡稱塔縣。在從喀什到塔縣的路上,你可不能一睡而過,因為這段路盡管漫長,但有白沙湖、卡拉庫里湖和慕土塔格峰等景點。當你飽覽了一路的風景之后,會警覺已經(jīng)翻過了海拔四千多米的埡口,還未來得及高反,就已來到了塔縣的境內。
有朋友說,來了高原,又趕上晴天,應該去拍拍星空。早上七點半出發(fā)(相當于內地五點半),八點鐘到達金草灘后,恰好月亮落在了雪山后面,而太陽還要到9點才能升上來。此時氣溫在零下10攝氏度左右,金草灘上的棧道一層白霜。和同行小伙伴走了幾步,先對著遠處的木門和群山拍了幾張,幸運地拍到流星之后,又掉轉相機,回身拍了下石頭城。
索尼從2013年開始就研發(fā)出了全畫幅無反系統(tǒng),通過五年的發(fā)展,目前已經(jīng)擁有了完善的影像系統(tǒng),也具備了“五星優(yōu)勢”,包括鏡頭、速度畫質、小型化、電池續(xù)航以及生態(tài)系統(tǒng)等等。這次外拍正好可以好好地體驗一下這些優(yōu)勢。
不得不說,之前完全沒想到FE 24mm F1.4 GM這只小巧的鏡頭畫質能如此出色。特別是在頗為考驗廣角邊緣彗形象差控制的星空拍攝時,畫面中每一顆星星都是完美的點,而沒有任何的變形。
同樣幸運的是,一顆流星如設計好一樣落在了石頭城下,仿佛受到千年古城遺跡的召喚一樣。結束一早上的拍攝,數(shù)百張照片也沒有費掉索尼A7RM3一半的電力。由于目前E卡口生態(tài)已經(jīng)非常成熟,無論是照片、視頻,都能找到自己對應的設備,并且有統(tǒng)一的操控體驗和較好的兼容性。
在塔縣拍攝的石頭城星空,恰好有一顆流星滑落到城內,這只索尼G大師鏡頭對邊緣星點的還原非常到位。相機:索尼A7RM3,鏡頭索尼FE 24mm F1.4 GM,光圈:F1.4,快門:8秒,感光度:ISO-800。
在澤普金胡楊景區(qū)拍攝的胡楊與星空,再次驗證了索尼FE 24mm F1.4 GM星空神鏡的實力。相機:索尼A7RM3;鏡頭索尼FE 24mm F1.4GM,光圈:F1.6,快門6秒,感光度ISO-320。
塔縣之后,我們奔向此行的另一大主題——胡楊林。到達喀什東南的澤普縣金胡楊公園后,密集的游客和法師團也著實讓人感到厭煩。但是,想體驗不那么法師的胡楊林,拍到以前別人很少拍到的畫面,還是很有可能的。
具體點說,就是兩個途徑。首先是讓胡楊成為背景,拍攝環(huán)境人像。另外則是靠自己勤勞的雙腳了——那就是走路探尋景區(qū)的每一寸土地,尋找雨中不同的景致。好在索尼A7RM3和24GM的組合非常輕便,即使帶上三腳架也不會很沉,能讓我多走很遠的路途。
比如一片覆蓋白色鹽堿的河灘上的幾株胡楊小樹,不禁讓我聯(lián)想到了在納米比亞死亡谷拍攝時的景象。而如果你想讓畫面與眾不同,則需要在不同的時司去拍攝。我就是趕在了第二天的清晨時分,月亮還在天上時來到了白天看好的那棵小樹前,拍攝了它與北斗星的“合影”,以及它和月亮的“合影”。
由于兼容各種專業(yè)外拍燈,所以用索尼A7RM3和FE 24mm F1.4 GM也能進行商業(yè)風格的外景拍攝。 ?相機:索尼A7RM3,鏡頭:索尼FE 24mm F1.4 GM,光圈:F5.6,快門:1/250秒,感光度:ISO-50。
F1.4的大光圈在室內拍攝時能讓快門速度保持在更高的水準,定格維吾爾族少女的舞蹈瞬間,同時畫面清晰度也極佳。相機:索尼A7RM3;鏡頭索尼FE 24mm F1.4GM,光圈F1.4,快門1/500秒,感光度:ISO-2000。
完成了澤普的拍攝后,我們又回到了喀什,在老城隨便走走,在離開這片神奇土地之前,再多嘗幾口當?shù)孛朗?,多轉幾條陌生小巷。帶著這套輕便的裝備,可以輕松融入當?shù)厣?,讓自己既舒適,又收獲很多精彩照片。
拍攝人文題材時,我通常都會將相機設為連拍模式,此時最好使用索尼自家的UHS-Ⅱ規(guī)格高速SDXC存儲卡,才能保證連拍的順暢,關鍵時刻不因寫卡而錯失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