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紅
摘 要:英語閱讀,對文章主旨大意的理解至關重要,但由于把握文章主旨大意對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要求較高,再加上歷年高考閱讀材料難度的增加以及日常英語教學中對于主旨大意題型的訓練方式過于籠統(tǒng),不具體,導致這種題型成了英語教學中的難點。本文針對此現(xiàn)狀,提供了三種有效方法,以期能對學生的主旨提煉能力有所幫助。
關鍵詞:英語閱讀;主旨大意;有效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23-049-1
閱讀任何一篇文章,其主題思想是文章的核心,能否抓住文章的主題思想,是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的體現(xiàn)。高考中閱讀理解的測試,自然也以此作為檢驗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最重要的標準。它要求學生在閱讀短文時,能夠提煉出文章的中心思想,體會作者的主要寫作意圖,這對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要求較高。
一、主旨大意題的設置
主旨大意題通常要求對文章的整體或局部(如段落)進行分析、概括。
1.題型設置通常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①歸納相關部分的中心大意(Main idea),②選擇標題(title),③判斷作者的寫作目的(purpose)等。
2.主旨大意題常見設問方式有。
① The subject / topic of the article is...
②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expresse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③ What does the passage / author mainly discuss?
④ Whats the main point / main idea / central thought of the passage?
⑤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二、解題方法和技巧
1.“找”主題句。大部分文章都有主題句(topic sentence),主題句表達了文章的中心思想(main idea),找到了主題句,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主旨大意。主題句的位置:主題句通常在文首、文末或首尾呼應,記敘文通常沒有主題句,需要歸納。
尋找主題句時,最常使用的方法是瀏覽法(skimming)。同時,我們還可以借助四個小竅門找主題句。①段落中出現(xiàn)表轉折的詞語(如however, but, in fact, actually等)時,則轉則后很可能是主題句。②首段出現(xiàn)疑問句時,對該問題的回答很可能就是文章主旨。③作者有意識地反復重復的觀點,通常是主旨;反復出現(xiàn)的詞語,一般為體現(xiàn)文章主旨的關鍵詞。④表示總結或結論的話常有therefore, thus, in short, conclude, conclusion等。這種定位主旨句的方法較為簡單,我們還需要利用其他方法進一步幫助學生提升閱讀能力。
2.“轉”長難句。在尋找主題句的過程中,我們往往會遇到語法結構比較復雜的句式。其構成通常是包含了從句,非謂語,多重指代,省略等語法現(xiàn)象。例如:Walt Disneys relative greeted the first wave of visitors as a new museum designed to show the personal world of the legendary animator opened Thursday.
在閱讀這個句子時,要求學生學會使用基本的語法處理技巧,將復雜句簡單化。具體而言,首先要搞清楚句子的整體結構到底是簡單句、并列句還是復合句,再確定句子的主干,即先找出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語、謂語和賓語,再分析句子的其他成分,在此基礎上理清各分句間的關系。
具體步驟如下:
①找主干,即從句子中找出主、謂、賓等主要成分,抓句子主體。②找從句主、謂、賓等主要成分。③分別提煉出主句和從句的關鍵信息。④經(jīng)過上面三個步驟將復雜句轉換成易理解的簡單句。
例如上面的句子經(jīng)過簡單的語法分析后,可轉換如下:
A new museum opened Thursday to show personal world.(Key: Walt Disney)
教師多進行類似的轉換訓練,化繁從簡,可以幫助學生逐步提升語法分析能力和閱讀理解的能力。
3.“分析”邏輯關系。在對復雜句進行處理的同時,學生還必須具備一定的邏輯分析的能力。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有三個層面的要求,即:詞匯量,句子結構,邏輯理解。其中,邏輯理解力決定著學生對于閱讀材料的精確度。
我們通常所說的邏輯關系往往指的是較為明顯的顯性邏輯。這樣的邏輯關系往往會有相關的提示詞。如because, because of, although, though, while, despite, in spite of, nevertheless, nonetheless等。
此處,筆者要探究的是較為隱晦的邏輯關系,主要涉及到三個方面:句內邏輯,句間邏輯以及段落間關系。在本文中,筆者以兩個具體的例子來分析這三種邏輯。
案例:Suppose you become a leader in an organization. Its very likely that youll want to have volunteers to help with the organizations activities. To do so, it should help to understand why people undertake volunteer work and what keeps their interest in the work.
這是2015年閱讀理解的B篇,若學生善用邏輯分析,讀完這一段可以大致解決以下兩個題目。
①People volunteer mainly out of .
A. academic requirements
B. social expectations
C. financial rewards
D. internal needs
②What is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A. How to Get People to Volunteer
B. How to Study Volunteer Behaviors
C. How to Keep VolunteersInterest
D. How to Organize Volunteer Activities
這段話中,最重要的一句,即主題句為:To do so, it should help to understand why people undertake volunteer work and what keeps their interest in the work. 利用句內邏輯,根據(jù)“interest”興趣,一詞可知,第一題正確答案為D,即:內在需求。根據(jù)句間邏輯分析,結合整段內容可知本文講的是如何調動人們從事志愿者活動的積極性。第二題正確答案為A。其中,BC兩個選項將為容易排除,C選項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