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雪蕾
(眉山皮膚病醫(yī)院 四川 眉山 620000)
痤瘡是常見的一類皮膚病,具有一定的損容性,以青少年發(fā)病率為高,好發(fā)于面部,直接影響到患者的面部外觀,對患者的身心健康產(chǎn)生較大影響。應及時采用有效方法實施治療。用于臨床治療方法較多,口服藥物治療痤瘡效果有限,長時間用藥還會產(chǎn)生不良反應,但療效不甚滿意,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和更新,已有文獻報道指出,果酸換膚治療應用于臨床可取得較好療效。我院2017年3月—2018年6月用隨機對照的臨床研究法,使用國產(chǎn)薇諾娜果酸,濃度依次為20%、35%、50%、7O%(濃度越高,作用越深,使角質(zhì)層至真皮乳頭層的剝脫從而對表皮和真皮發(fā)揮作用)聯(lián)合清痘術和夫西地酸乳膏(生產(chǎn)廠家澳美制藥公司)治療輕中度尋常痤瘡,進行臨床效果觀察和安全性評價,現(xiàn)報告如下。
48例患者均來自本院皮膚美容科、皮膚科門診,診斷明確,符合常見痤瘡診斷標準(Pillsbury法)其中男12例,女36例,年齡16~45歲,平均年齡24歲,病程1周~10年,輕度痤瘡患者27例,中度21例,皮疹表現(xiàn)為面部散在性或聚集的白頭、膿皰、炎性丘疹、黑頭粉刺等。按就診順序隨機分成果酸組 (果酸+清痘+夫西地酸乳膏外用治療),清痘組(清痘+夫西地酸乳膏外用治療),兩組各24例患者。
治療前兩組均使用舒緩控油泡沫徹底清潔面部皮膚,簽署醫(yī)療同意書,使用照相機拍照留檔。果酸組:按照果酸治療步驟,將果酸溶液均勻涂抹在患者面部,粉刺部位重點涂抹,眼周、口周等敏感區(qū)域涂抹皮膚保護膜,第1次治療以20%為起始濃度,停留1~5min,或當患者出現(xiàn)紅斑、白霜或感到剌痛、灼熱感不能耐受時,將10%碳酸氫鈉液均勻噴灑在面部中和,直到白色泡沫不再產(chǎn)生或患者局部無刺痛感。用清水清洗面部后用無菌針頭刺破粉刺,再用粉刺針清理面部膿皰和粉刺,用醫(yī)學保濕修復面貼膜同時冷噴20min后去除面貼膜并清洗,在擠過的粉刺和膿皰處外用夫西地酸乳膏,最后全面部涂防曬霜和醫(yī)學保濕修復霜,治療間隔時間為3周期,4次為1個療程,治療期間囑咐患者使用防曬霜和醫(yī)學保濕修復霜。清痘組:清潔面部后用無菌針頭刺破粉刺再用粉刺針清理面部膿皰和粉刺,然后用醫(yī)用石膏倒膜25min后清洗,照射紅藍光30min,最后在擠壓過的膿皰和粉刺處外用夫西地酸乳膏,每1周1次,共3~5次,治療期間兩組患者均在家外用夫西地酸乳膏于患處,1天2次 。
果酸組24例患者經(jīng)過治療,治愈16例,所占比例為66.7%;有效7例,所占比例為29.2%;無效1例,所占比例為4.2%,治療總有效率為95.8%;清痘組24例患者經(jīng)過治療,治愈8例,所占比例為33.3%;有效10例,所占比例為41.7%;無效6例,所占比例為25%,治療總有效率為75%。在治療的痊愈率以及總有效率方面,果酸組高于清痘組,差異顯著(P<0.05),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清痘組患者在治療期間不良反應有皮膚泛紅、局部皮膚灼燒感,共有2例,所占比例為12%;果酸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有刺痛感、紅斑等,通過及時冷敷以及中和液中和處理,得到了緩解,發(fā)生不良反應患者共有4例,所占比例為6%,在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情況方面,果酸組和清痘組差異不顯著(P>0.05),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果酸組24例患者中有23例患者對治療效果表示滿意,所占比例為95.8%;1例表示一般,所占比例為4.2%;清痘組24例患者中有20例表示滿意,所占比例為86.90%,4例表示一般,所占比例為16.7%,2例表示不滿意,所占比例為8.3%,在治療效果滿意率方面,果酸組高于清痘組,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果酸屬于多種α位羥基酸的統(tǒng)稱,是從多種天然水果、甘蔗、乳酪中提取出的有機酸,目前用于治療痤瘡最常用的是分子量最小的甘醇酸。低濃度果酸可以破壞角質(zhì)層細胞的連接,促進皮膚的新成代謝,高濃度果酸具有相當強的滲透力,達到真皮組織。本對照組治療結果顯示,定期用不同濃度果酸換膚聯(lián)合清痘術和夫西地酸乳膏外用的聯(lián)合治療方法,能夠?qū)︷畀徠鹬委熥饔煤头乐共∏榧又?,?lián)合夫西地酸乳膏能增強抗角化、抗炎、抗菌、淡化痘印,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且療效顯著,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