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琳 劉東霞
摘 要:技工院校的旅游專業(yè)學生畢業(yè)一般從事導游、講解員等工作,需要具有較為深厚的文學底蘊,本文試論述作為語文教師如何通過知人論世、景點模擬講解等方式提升旅游專業(yè)學生文學底蘊。
關(guān)鍵詞:旅游專業(yè);文學底蘊
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和文化。英國著名科技史專家李約瑟指出:“今天保留下來的各個時代的中國文化、中國傳統(tǒng)、中國社會精神氣質(zhì)和中國的人事事物,在許多方面,將對日后指引人類世界作出十分重要的貢獻?!奔脊ぴ盒V荚谂囵B(yǎng)具有核心從業(yè)素質(zhì)和核心專業(yè)素質(zhì)的雙核型人才。技工院校的旅游專業(yè)學生畢業(yè)一般從事導游、景點講解員或者歷史博物館解說員的工作,因此需要具有較為深厚的中國古典文學底蘊,在講解各地歷史文化和風俗文化時才能游刃有余,打動游客。因此提升技工院校旅游專業(yè)學生古典文學鑒賞能力歷史性地落在了語文教師的肩上。
1 通過知人論世提升學生古典文學底蘊
作家的經(jīng)歷、處境、性格以及所處時代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有一定的認識,對于賞讀作品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孟子說過:“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濒斞刚f:“不過我總以為倘要論文,最好是顧及全篇,并且顧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態(tài),這才較為確鑿?!币虼耍谖膶W作品教學中,知人論世,這不但是賞讀文學作品的一種思想和方法,更是建構(gòu)作者和學生關(guān)系的橋梁,是學生走進作品的路徑。如,講授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時,作為教師可以聯(lián)系當時的歷史大環(huán)境,公元761年,當時安史之亂正在蔓延,陜西發(fā)生饑荒,杜甫棄官西行,流寓成都西郊,并蓋起一座茅屋棲身。作者飽受了社會和自然雙重災難,長夜難眠。面對茅草被大風卷走,“床頭屋漏”、“布衾似鐵”的凄涼的處境,作者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推己及人,表現(xiàn)出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憂民的情懷。這篇詩歌之所以成為千古名篇,也就在于詩人身處困窘的境況下,所表現(xiàn)出來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偉大胸懷。杜甫一生的理想是“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希望早日平定戰(zhàn)亂,結(jié)束百姓流離失所的生活,希望天下寒士都能吃飽穿暖。再如我們給學生解讀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時,可以聯(lián)系作者李煜的生平遭際,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從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南唐國主到受盡屈辱的亡國囚徒的強烈反差,對人生遭際無常的感慨,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絕望的悲哀之情,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正是因為李煜的悲劇人生使他的詞具有亙古綿延的深刻感染力。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過:“詞至李后主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痹谥苏撌赖慕庾x中,加深了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和對古典文學的熱愛。
2 通過景點模擬講解提升學生古典文學底蘊
旅游專業(yè)的學生畢業(yè)后一般要帶團從事導游工作,作為教師,我們可以通過景點模擬講解身臨其境的提升學生的景點講解能力和古典文學底蘊。比如可以帶領(lǐng)學生來到濟南的風光秀麗的趵突泉湖畔模擬導游場景,面對李清照故居,講解一代才女李清照坎坷的一生。少女時代的天真情趣,少婦時代對丈夫的離別相思和國破家亡被迫南渡之后的凄涼晚年。通過對《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等李清照南渡詞的解讀,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國破家亡后那種深刻的悲哀。通過《夏日絕句》“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解讀,了解到作者對寧肯自刎烏江也不茍且偷生的悲情英雄項羽的敬佩之情和對南宋統(tǒng)治者賣國投降偏安一隅的憤慨之情。比如可以帶領(lǐng)學生到北京的大觀園模擬導游場景,給學生講解偉大作家曹雪芹的生平和偉大的悲劇小說《紅樓夢》。在清幽雅致的瀟湘館旁,面對“竿竿青欲滴,個個綠生涼”的修竹,可以給學生講授紅樓夢中的靈魂人物----絳珠仙子林黛玉質(zhì)本潔來的一生。林黛玉是個聰慧美麗的少女。她才情過人,她不甘伏于男尊女卑的傳統(tǒng)社會,不僅掌握了豐富的文化知識,精通詩詞,音律,書法,而且在個性上孤標傲世,用詩人的才華書寫對命運的悲劇感受?!皾M紙自憐提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醒時幽怨同誰訴,芳草寒煙無限情。”“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彼诨橐鰡栴}上,不是拘泥于傳統(tǒng)禮教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是追求心靈契合的感情,并為了自身的婚姻自由和人格獨立付出了寶貴的生命。蘅蕪院,是封建淑女薛寶釵的住所,整個屋子雪洞一般,并無器玩,很好的襯托出寶釵質(zhì)樸無華但馨香遠播,隨和溫婉但博學多才的性格特點。在富麗華貴的怡紅院里,給學生解讀貴族公子賈寶玉的人生悲劇。賈寶玉是封建社會的叛逆者,他不喜歡孔孟之道、八股文,厭惡官場的應酬和虛偽,追求自由詩意的生活。在婚姻上,他反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金玉良緣,追求聰慧靈性、個性高潔的黛玉,不喜歡滿口仕途科舉、封建道德的淑女寶釵,最后在人生美好理想歸于幻滅后,毅然拋棄封建家庭出家為僧。通過模擬景點解讀,豐富了學生旅游文化知識,加深了學生對古典文學的了解和熱愛。
3 把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旅游文化相結(jié)合提升學生古典
文學底蘊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理性主義的,它追求人格的自我完善,孔子說: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古賢人重視家庭和睦,提倡“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還強調(diào)人的社會責任,積極入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提倡常懷憂患意識,“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旅游文化是以中國特有的對自然景物的美學體驗為中心,揭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特有的旅游審美價值。中國人游山、觀水、看景欣賞的并非只有景物之美,更多的是想體味山水之美之外的人文之美和歷史文化。這種獨特的寄情于物、觀景抒情的審美視角,發(fā)展至今已形成了獨樹一幟、與眾不同的旅游文化。旅游文化從旅游的角度出發(fā),分別揭示我國古代的建筑、園林、宗教、民俗、飲食、詩詞等傳統(tǒng)文化精髓。這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當代素質(zhì)教育中最具價值的部分。因此,我們可以在教學中把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旅游文化相結(jié)合,使學生外觀于景,內(nèi)省于心。如我們可以在學生中組織中國歷史、文化、旅游、詩詞、藝術(shù)、茶藝等傳統(tǒng)文化的課外興趣小組,開展課外讀書會、參觀歷史遺跡、歷史博物館等傳統(tǒng)文化聚集地,帶給他們豐富的感性認識和文化魅力,進而激發(fā)學生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動力。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豐富多彩而又博大精深,成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在技工院校旅游專業(yè)的教學中結(jié)合中國古典園林、藝術(shù)、民俗、詩詞、宗教、飲茶等文化進行解讀,對拓展學生知識面,增強文化素養(yǎng),提升道德修養(yǎng)都會起到重大的作用。而當學生步入社會成為導游從業(yè)人員之后,有了良好的傳統(tǒng)文化修養(yǎng)和深厚的古典文學底蘊,也必將對于提升工作質(zhì)量和服務水平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馮天渝.中國文化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
[2]袁行霈.中國文學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
[3]黃景容.技能教育雜談[M].廣東教育出版社.
作者簡介:張超琳,女,文學碩士,黑龍江技師學院中文高級講師,從事中國古代文學、語文教學法研究。
劉東霞,女,文學碩士,黑龍江技師學院中文講師,從事語文教學法研究、新聞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