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遠
【關鍵詞】情義 洞察 文化內(nèi)核 文化自信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病逝,享年94歲。不由想起《鹿鼎記》第四十四回的回目:“事到傷心每怕真”,在這一回,韋小寶聽聞陳近南遇襲身亡。金庸此前已“被去世”了多次,但這次,是真的。
一時間,懷舊潮涌動不息,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金庸記憶”??梢哉f,金庸達到了一個文人的極致:用自己的文字,構筑了一個自己的世界。但他的意義,不僅僅在于此。重要的是,他告訴了自己的讀者:這世間,情義為何物。
金庸的武俠小說,有個突出特點:背景設定為“亂世”。亂世,意味著懸念、沖突、轉折、不確定性,難以預測的未來,無法把握的命運,時時匱乏的安全感,以及嚴酷考驗下暴露的真實人性。而正因為“亂世”,“情義”才更濃烈與真實。
金庸的主業(yè)是辦報,一個優(yōu)秀的新聞人,自然是社會的深刻洞察者。在他筆下,有貪婪、陰謀、背叛、嫉妒、傲慢、偏見,對權力和金錢瘋狂的追逐……但金庸之所以成為金庸,是在蒼涼中有俠義有溫暖有悲憫,因此,也有希望。
金庸之前,金庸之后,武俠小說作者都大有人在,他們?yōu)楹螣o法超越金庸?
因為金庸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滋養(yǎng)出來的大家,甚至,他可以稱為“一代大儒”,他的寫作手法中西結合,博采眾長,但作品所蘊含的真意,卻是純粹的中國文化內(nèi)核。猶如他筆下的大俠,霹靂手段,菩薩心腸,能爆發(fā)出金剛之怒,卻始終不缺悲天憫人的情懷。
眾所周知,金庸本名查良鏞,出身浙江海寧名門望族,表兄是文人徐志摩,同宗有著名詩人穆旦(查良錚),姑父是民國軍事理論家蔣百里,表姐蔣英是錢學森的夫人,著名作家瓊瑤是他的表外甥女……他從小接受了嚴格而良好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卻在青年求學時代,遭遇了日寇入侵,顛沛流離,去香港后,內(nèi)地又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他的出身,他的根基,他的教育,他的經(jīng)歷,他的視野……決定了他的武俠小說氣質(zhì)。金庸用他的武俠小說,為幾代中國人勾勒出一個磅礴的、史詩般的民族想象。應該說,金庸不僅是中國故事的杰出講述者,他的武俠小說,更是中國文化自信的優(yōu)秀載體。
金庸筆下的大俠都是“為國為民”,而他本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是如此。香港回歸之前,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經(jīng)過香港時曾邀請金庸到港督府會見,希望金庸支持英國人,不要歸還香港,但被金庸拒絕。1985年,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成立,金庸擔任基本法政治體制起草小組港方負責人兼經(jīng)濟體制起草組成員。1988年,他又與查濟民提出“雙查方案”,為香港的順利回歸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金庸曾在演講中說,中國文明歷史悠久且連續(xù)不斷,是世界唯一的。原因在于中華民族遇到外族入侵時,常常能把外族打退,即便打不退也很難被征服。這是因為一方面我們有一股韌力,一股很頑強的抵抗力量;另一方面我們又很開放,在文化上同它們?nèi)诤显谝黄?,?jīng)過一段時間,大家變成一個民族,我們的民族從此又壯大起來。他還說,今天中華民族之所以這樣壯大,靠的就是改革和開放。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內(nèi)部要積極進行改革,努力克服困難。同時我們還要對外開放,這點更為重要,因為我們中國人有自信心,自信自己的民族很強大,外來的武力或外來的文化我們都不害怕。
他的結論是:我們不要一提起歷史,就認為我們民族不行。
《倚天屠龍記》中,有一段話,令人難忘:“張三豐瞧著郭襄的遺書,眼前似乎又看到了那個明慧瀟灑的少女,可是,那是一百年前的事了?!?/p>
許多許多年后,還會有讀者掩上金庸的小說,想起這位在2018年離開的作家,由衷致敬:謝謝,金大俠!
(以上內(nèi)容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僅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