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峰源+宋付林+蔣志超
摘 要:當下,很多農村學生不愛學習,不主動學習,主要原因,是其價值觀發(fā)生根本偏移,其根源主要表現(xiàn)在:學生大量涌進城鎮(zhèn),缺乏監(jiān)管;“讀書無用”思想泛濫,學生缺乏學習動力;“急功近利”之風的侵襲,讓學生只注重結果,不注重過程。為此,如何及時找到轉變其價值觀的良策,以糾其偏差,就成了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問題之一。
關鍵詞:農村學生 價值觀 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10-0-01
從我縣五千多名中小學生的問卷調查中,有61.3%的學生不愛上學,部分厭學情緒極為嚴重。為何會這樣?原因是多方面的,從表面看,可能有:父母溺愛,教育偏失;見硬就縮,知難而退;習慣不良,方法不當;基礎不實,自暴自棄 ;早熟早戀,分心分神; 還有老師水平不高、態(tài)度不端等等,但筆者作為一名多年從事農村德育工作的一線教師,通過大量調研,發(fā)現(xiàn)學生不愛學習的根本原因,是其價值觀發(fā)生根本改變,具體表現(xiàn)在:
一、進城讀書缺監(jiān)管
多年來,國家一直尋找一個讓所有孩子都能享受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平臺,五年前,我縣將380多所學校合并為180多所,將更多的優(yōu)質資源集中到縣城和集鎮(zhèn)。為了望子成龍,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不得不把孩子送到鄉(xiāng)鎮(zhèn)或縣城去讀書。這樣,學生原來在本地讀書,吃住不掏錢,放學后,還能幫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現(xiàn)在,不得不租房,不得不再耽擱一個成年勞動力陪讀,靠天吃飯的村民,沒錢就只有出去打工。有些家庭,男人出去掙錢,女人進城管孩子,變成“兩忙”女人,一手剛給娃弄到吃上,一腳就踏進了麻將堂子,為了不影響搞賭,有時孩子就讓堂子老板接送,她們不但照顧不了孩子,最后還給男人留下一屁股賭債。有的父母雙雙外出掙錢,把孩子留給上年齡的爺爺、奶奶。有些家長甚至不愿意開家長會,有的家長甚至只問寄宿生生活補助、精準扶貧款發(fā)了嗎,也不問孩子在校的學習、表現(xiàn),試想,孩子在這種放任自流,缺乏監(jiān)管或監(jiān)管不到位的環(huán)境中,怎愛學習?怎能主動學習?集中優(yōu)質資源的教育政策,產生出三個惡果:一是增加了村民的經濟負擔。二是孩子缺乏監(jiān)管或監(jiān)管不到位,導致經常上網、蹭網。三是培養(yǎng)的孩子自私,不體諒父母勞動的艱辛。
二、“讀書無用”鉤生魂
近些年,伴隨著高昂的大學學費與低迷就業(yè)的雙重壓力,新的“讀書無用論”開始在農村及小城鎮(zhèn)悄無聲息地蔓延,正在挫傷鄉(xiāng)親們支持子女讀書考學的積極性,那些沒有堅持讓子女讀書而讓其外出打工的,不少已有了不錯的收入,那些全力攻孩子上學的家庭,反成了村里的困難戶。趙長明家因供兩兄妹念書,沒能擺脫“因教返貧”的厄運,還居住在破敗不堪的老屋。相反,橋頭鄉(xiāng)余家村有一家,孩子輟學,父子三人年年外出打工,每年能掙一、二十萬回來,新蓋樓房錚亮,全村人都眼熱?!安蛔x書照樣可以混得好”的佐證比比皆是,現(xiàn)在“混”得最好的,賺錢多的,反而是哪些當初成績差的,不愛學習的,因為他們敢闖、膽大。慢慢地,人們形成了這樣的共識:讓孩子出去打工會帶來更直接的經濟收入,最后造成學生輕視教育,學習意識淡薄,成績不理想,進而又導致較低的大學入學率,反過來讓家長失去信心。如此惡性循環(huán)往復,越愚越窮,越窮越愚。深受這種環(huán)境影響,學生不愛學習,學校教育顯得蒼白無力。這種現(xiàn)象叫 “2+2=0”,學生在學校接受兩學期的課堂教育,回家接受兩個假期周圍環(huán)境影響,讓老師的教育成果歸零。周圍環(huán)境的消極影響,讓學校教育常常顯得“徒勞”。“不讀書照樣可以混得好”的長鉤已鉤走了山村孩子的魂,他們雖坐在教室,眼睛卻盯著窗外。這樣,農村教育就走進了“打工男,打工女,打工男女生男女,生下男女再打工”的怪圈里。
三、“急功近利”大染缸
“一切向錢看”的思想,正侵蝕著國人的靈魂。很多人都不愿不付出,卻想一夜暴富。很多經商的,不是假藥假酒假食品,就是坑蒙拐騙謀歪利;很多手握權柄的,依靠國家賦予的權力,吃拿卡要斂歪財;很多無業(yè)的,不憑體力去謀生,而去販毒設賭與碰瓷。一句話,如何快速把別人的錢裝進自己的兜里,一夜暴富。在這種“急功近利”染缸的浸染下,“只要結果,而不愿付出”就成了當今學生的普遍學習風氣。很多學生不看書,不聽課,不學習,為應付老師、家長,作業(yè)只好抄抄抄,考試只好照照照,很多已用手機掃描,取代當初落后的“左顧右盼”與“夾帶”。他們想,與其耽誤十幾年,考不上學校去打工,還不如現(xiàn)在出去就掙錢。一來可以不花錢,二來可以手頭闊。輟學二年后重返校園,最后考上成縣師范的小米心情五味雜陳,上初一那年,他15歲,一學期之后,原本學習成績處于上游的他,看著外出打工的村里人都掙了錢,外面“自由自在”,回家“西裝革履”。與另一要好的同學商量之后,一起輟學,外出打工了。兩年的時間里,他早起睡晚,什么都干過,經常做的焊接工作讓他眼睛灼痛。第二年冬天的一天上午,忽感眼睛疼痛難忍,卻沒有得到師傅準假,收工后,他一個人在空曠的河灘上大哭了一場,“蒼天無眼,敢問路在何方?”回想打工生活沒有換來想象中的財富與自由,這個男孩開始后悔“當初草率的沖動”。 重新審視現(xiàn)實之后,義無反顧地回到了學校,他返校后,珍惜每一堂課,珍惜每分每秒,三年后如愿考上了師范,最后端上了“鐵飯碗”。 能像他一樣先打工,再返??忌现袑;蜻M入大學的人,屬九牛一毛。與小米同樣輟學而未返校的其他人,則依然漂泊各地,依然追尋著那個永恒的“打工夢”。只顧眼前,不顧長遠的后果是,中國出了一大批無知的文盲、半文盲,或有知識無學問的“暴發(fā)戶”,他們雖腰纏萬貫,但不搞慈善、不做公益,抱著炙手可熱的錢,不是過著奢侈頹廢的生活,就是為子孫打著萬年的基業(yè)。
四、成因及解決對策
1.“優(yōu)質資源” 一刀切的問題是領導工作漂浮的結果。對上面的文件精神沒領會,對下面的實情不調查,做出的決定悖民意。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指出:“我國推進教育公平將主要圍繞縮小‘四大教育差距,擴大優(yōu)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從嚴控制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撤并行為”。從“講話”中,我們可以找到解決“優(yōu)質資源” 一刀切的三條路子:一是不能簡單的撤村并校,而是要合理布局學校,該撤的撤,改增的還要增。二是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網絡化,擴大優(yōu)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以解決我國城鄉(xiāng)學校之間的差距。三是制定教育重心從城市向農村傾斜的政策,讓農村孩子在農村呆得住,讓家長放心,讓老師樂意進村不進城。最終,讓孩子在家長的有效監(jiān)管下讀書,才能減小學校教育的壓力。
2.“讀書無用” 是我國社會當前功利化的產物。功利化又導致了庸俗化的困境,這不僅是表現(xiàn)為人們物質生活的庸俗,如大吃大喝,追求感官刺激和肉體快感等,競爭只遵循“利益最大化”,而忽視法律、誠信、質量等準則,必然使整個社會陷入經濟逐利的泥潭,從而引起青少年思想和行為的極度偏差。為此,應在品德課、升降旗、校園文化櫥窗等場所加強學生的理想教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幸福感,培養(yǎng)其健康的心理素質,不被眼前利益蒙蔽,只有學到更多的知識,才能給人類帶來更大的利益,才能實現(xiàn)個人最大價值。最終消除有錢的孩子依恃老子有錢而不學習,無錢的孩子因想有錢而輟學打工等不健康的觀念。
3.人們?yōu)槭裁醇惫?,“一切向錢看”?因為“有錢能使鬼推磨”,有錢就可以穿名牌、住高樓、坐豪車。有錢可以讓上不了好學校的孩子有鐵飯碗。 “一夜暴富的唯一出路,是走歪門邪道,坑害別人。為此,首先應加強對歪門邪道的打擊力度,就能讓青少年及早知道不走正道遲早會付出慘重代價。其次、盡快規(guī)范大學生的就業(yè)渠道,讓技能型優(yōu)質大學生搞科研、干事業(yè),讓技術型高職大學生搞技術、出產品,以改變每年幾百萬大學生無處就業(yè),而企業(yè),工廠急缺幾百萬專業(yè)人才的供求怪狀。讓廣大中小學生認識到,只要上大學,就能有出路,以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再次,眼界的高低決定一個人一生不同的成就,開闊眼界,將來才會有大作為,大手筆,坐井觀天只能故步自封,只有先著眼于現(xiàn)實,再放眼于未來,才可以走出最最輝煌的人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