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娜穎
【摘 要】新課程改革已經明確提出,學生一直都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必須要將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行激發(fā),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習慣以及自主學習意識進行培養(yǎng),進而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自主學習的情境,尊重學生自身個體的差異,鼓勵小學生選擇一個適合自身進行學習的方式方法,學生語言能力、心理以及生理發(fā)展都具有自身階段性特征,不同的內容教育教學也具有各自規(guī)律。
【關鍵詞】語文;課堂效率;興趣
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堅持“教師是以學生為主體的主導,學生是教師主導下的主體”的教學原則,做到該扶則扶,該放則放。在教學過程中,講究民主,教學相長。教師只有以學生為本,處處為學生的學習著想,努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熱情高漲地自己動手、動腦、動口,學習知識,鞏固知識,拓展知識,學生才能獨立、自主地學習新知識。也只有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全過程,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應當建立民主、平等、寬松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的教學氣氛,為學生創(chuàng)新提供有利的學習條件和環(huán)境。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羅曼羅蘭曾經說過: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我想:對于我們的學生,不是缺少智商,而是缺少積極興趣的引導與培養(yǎng)。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首先,我們可以采取講故事的方法,把學生由渙散的思維導入到集中的興趣上來。其次,在上課一開始融入一些競賽性活動,也可以培養(yǎng)興趣。因為從人的心理來看,對于那些能夠比高低、評優(yōu)劣、論先后的事情或活動,容易激發(fā)認得上進心,引起人的興趣,對于小學生來說亦如此。
二、巧設自主,調動學習動力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份。學生只要對學習發(fā)生了興趣,就會促使各種感官,共同引起對學習的高度注意,從而為參與學習活動提供了最佳的心理準備。在教學中,教師應從實際出發(fā),確立教學方法和手段,努力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如我在教學生朗讀《美麗的小路》課文時,讓學生先看看課文,喜歡讀哪個自然段,就讀哪個自然段。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下子就被挑逗起來了。朗讀之后,教師根據學生朗讀的情況,或表揚、或指導、或聽范讀后再讀,再一次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使學生的朗讀能力向前邁進了一步。
三、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效率要多舉例
1.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注重提高舉例子的頻率,這樣能夠使得小學生具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對于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來說至關重要,語文知識不容易被學生理解,所以,如何才能夠使小學生能夠將語文理論知識和實際生活進行聯系,就必須要舉例子,在語文教師舉例子過程中,必須要對當前文學熱點的問題進行結合,引出其他學科的內容和知識,這樣不僅僅能夠對校學生思維進行激發(fā),更加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滿足小學生自身所特有的好奇心。
2.在小學語文教師進行舉例子的過程中,要注重將語文知識和歷史知識以及地理知識進行相互結合,使得小學生能夠在學習語文知識和開展語文課程的過程中,拓展其自身知識面,再通過自身的知識面來促進學習語文課程,這樣不僅僅能夠符合當前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自身所提出來的要求,更加能夠使得小學生對語文課程所具有的有用性進行真正體會。我們語文教師在日常課堂教學中往往因為迷戀于一些繁瑣的講解而把本應用于鞏固練習的時間擠掉了。
3.其實要做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語文老師就必須保證象數學課那樣堂堂清、天天清,改掉“課課動口不動手”這一壞習慣。我們可以從落實課堂中基礎知識、以寫代說、和針對不同學生設計層次不同的課堂練習等方面來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激發(fā)學習興趣
多媒體教學已成為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和要素。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使教學形式和教學方式變得靈活多樣,徹底改變了過去單凋死板的課堂教學方式;讓多媒體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有機結合,生動有趣的教學形式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例如,教學《黃山》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真實地感受黃山的美景。教師可以尋找一些黃山的圖片,再配上適合的背影音樂,制作成幻燈片,從而讓學生真實、生動地感受黃山的美。通過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感染學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課堂教學活動生動有趣,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愛好,讓學生喜歡語文學習,愛上語文,這樣就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生情趣和學習興趣。
五、創(chuàng)設懸念,調動學習興趣
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教師不愿活躍課堂氣氛,也不知怎樣活躍課堂氣氛,惟恐一發(fā)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輸式的教育,學生在聽話的聽教師講課,整節(jié)課下來,教師講得多,學生說得少。課堂上教師在唱獨角戲,下面的學生靜如一潭死水,被動地接受知識,缺少師生互動,課堂氣氛沉悶,導致了教與學被割裂開,處于對立面,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師必須改變這種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建立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有趣的,帶有挑戰(zhàn)意味的,懸念式的情境,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課堂氣氛活潑起來。學生在懸念下產生認知矛盾,對疑問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覺地去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讓學生大膽發(fā)言,組織討論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碰撞出靈感的火花。
語文學習的興趣是可以培養(yǎng)的,只要我們找到了途徑,并注意主動去培養(yǎng),就可以逐漸形成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習語文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孫惠園.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J].吉林教育,2016,(1).
[2]劉本武.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3]莫莉.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3,13(4):24-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