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興
2018年營收有望超過200億元的達利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達利食品”)開始謀求在新領域發(fā)力。達利食品近日推出“美焙辰”面包,正式進入短保食品領域,這也被認為是達利食品2017年6月推出早餐面包系列后,進一步搶占早餐市場補短板的舉措。業(yè)內人士認為,雖然達利食品體量很大,但目前面臨業(yè)績增長乏力的局面,達利食品想在短保面包領域分得一杯羹,還需要提升品牌形象和渠道結構,并打通供應鏈。
在近日召開的“美焙辰面包新品發(fā)布會”上,達利高調推出短保產品。據了解,“美焙辰”面包新品包括湯熟吐司面包系列、營養(yǎng)吐司系列、軟芯面包系列、營養(yǎng)餐包系列、起酥面包系列這五大系列,共有28款產品、33種產品規(guī)格。
據了解,未來三年,達利食品將投入20億元,在全國十幾家分公司引入18條全新生產線,生產“美焙辰”短保面包。2018年11月,達利食品將率先在福建和東北開售,2019年初再向全國范圍鋪開。目前,達利食品短保方面經銷商數量超過1000家。
達利食品相關負責人表示,推出短保面包的目的是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早餐需求。據預測,到2021年,中國早餐市場規(guī)模將增長至1.95萬億元。
中國食品產業(yè)評論員朱丹蓬表示,達利食品推出短保產品,在適應消費需求的同時,更主要的原因是糕點等大部分食品品類業(yè)績增長乏力,需要在短保領域尋找突破。
財報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達利食品收入110.1億元,同比增長11.4%,其中食品收入51.01億元,同比增長僅5.6%。其中,糕點、薯類膨化類食品及餅干收入同比分別增長2.2%、15.3%和3.2%,相比于達利食品飲料板塊18.6%的增長率差距不小。
近兩年,達利食品糕點業(yè)務發(fā)展并不理想。財報顯示,2016年達利食品糕點類產品總收入為63.36億元,僅增長0.2%,2017年糕點收入61.06億元,下滑了3.6%。
據預測,未來國內短保產品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千億元。然而,面對廣闊的市場前景,達利食品寄希望于短保面包提振整體業(yè)績,但在該市場達利食品還要面對桃李面包等先入局企業(yè)的挑戰(zhàn)。
目前,在短保市場,以桃李面包、賓堡、曼可頓等品牌的市場格局初步形成,桃李一家獨大,2017年營收超過40億元,目前,在全國布局已經34個分公司、20萬家終端。同時,來自味多美、金鳳成祥、巴黎貝甜等企業(yè)的競爭也不容小覷。味多美規(guī)劃在2020年前直營店數量將增至1000家,其他企業(yè)也加緊跑馬圈地,進一步擠占達利食品市場空間。
除企業(yè)間的競爭,達利食品內部也需要調整。戰(zhàn)略定位專家、九德定位咨詢公司創(chuàng)始人徐雄俊認為,“達利食品在生產和渠道具有優(yōu)勢,但短保產品更考驗企業(yè)的物流和存儲等供應鏈能力,目前達利食品和桃李面包之間還有不小的差距”。達利食品網站顯示,達利食品分支機構主要分布在河北、廣東、江蘇、安徽、成都等13個區(qū)域,而桃李面包分公司包括沈陽、上海、北京、深圳、福州、成都、武漢、廣西、銀川等30個區(qū)域。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達利食品需要調整渠道結構。朱丹蓬表示,短保產品的目標市場是一二線城市白領消費者,但達利食品渠道優(yōu)勢在三四線城市。在產品升級的同時,做好品牌升級,在一二線城市發(fā)力,更是達利食品亟須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