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梅芳
引言:
官德,是當政者從政德行的綜合反映,是為官之魂,從政之本,用權之道。現(xiàn)代官德建設,就是要形成一個以干部隊伍為依托的道德示范群體,從而提高整個公務員群體的職業(yè)道德乃至全社會的公德。本文將從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官德修養(yǎng)入手,闡述如何借鑒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推動當前我國的公務員職業(yè)道德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年的從政生涯中,始終高度重視黨員干部的修身立德,明確要求黨員干部做人要有人品,當官要有官德,要在實踐中把做人與做官統(tǒng)一起來,把做人的過程作為完善自我人格、夯實從政基石的過程,把做官的過程作為提升政德境界、踐行為民宗旨的過程。
中國有從政重德的傳統(tǒng),古人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即加強自身道德修為是為官的前提,縱觀中國歷史,官德建設始終與國家興衰、政權安危緊密相連,官德興則政權安,官德衰則政權亂。
一、燦爛的傳統(tǒng)官德文化
中國是文明古國,歷朝歷代重視官德的言論頗多,許多哲人、明君、賢相、清官留下了警醒當世、鑒示后人的浩如煙海的名言佳句,如司馬遷在《史記》中曾經(jīng)將“修德”列為治國三大方略之首,明代首輔張居正曾留有名言“寧有瑕而為玉,毋似玉而為石”,表達自己對為官修德的見解和態(tài)度,西漢學者董仲舒,也曾奉勸君王“務以德善化民”。除此之外,還涌現(xiàn)了一部分記載官德文化的典籍,這些典籍中的吏治思想甚至十分科學先進,體現(xiàn)了古人博大的胸懷和無窮的智慧。
1975年出土于湖北省云夢縣睡虎地秦墓的竹簡《為吏之道》,就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官箴,在這部典籍中,非常清晰地記錄了我國秦代的吏治思想,秦代為官,必備四個能力,即“學書”、“修德”、“習庶務”、“習法令”,這些思想不僅在當時,哪怕放在現(xiàn)代,也十分具有參考意義。另一部被奉為經(jīng)典的官箴,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撰寫的《帝范》,《帝范》全書十二篇,文辭雖短,卻很優(yōu)美,展現(xiàn)出一代英主對人生和世界的體悟;也是一個馬上爭天下、馬下治天下的開國君主一生經(jīng)驗的總結,其中“誡盈”篇包含著李世民為君的大智慧,他提出“從政亦需簡,繁政亦為奢”的思想,對如今的干部們也有很大的借鑒意義。而南宋學者呂本中所著的《官箴》則闡述了千古不渝的為官之道:清、慎、廉。尤其是“慎”思想,十分值得當代的干部們?nèi)W習和修養(yǎng)。
歷史上,這樣的典籍不勝枚舉,為現(xiàn)代公務員職業(yè)道德建設留下了豐厚的精神遺產(chǎn),在這些燦爛的官德文化中,那些清廉、勤政、公忠、慎獨的思想,無不閃耀著傳統(tǒng)文化獨特的魅力。
二、學習傳統(tǒng)官德文化與加強現(xiàn)代公務員職業(yè)道德建設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傳承,每個人身上都鐫刻著本民族遺傳下來的文化基因,這些基因密碼指引著群體的認知與行為,讓每個民族的人以不同的文化面貌構建了這個多彩的世界。學習傳統(tǒng)官德文化,對于現(xiàn)代公務員職業(yè)道德建設,具有很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慎思想的借鑒。古人云:“聞道反己,修身者也。”意思是說,知道了“道”,就應該反求諸己,這就是“修身”。干部不論大小,都要努力做到慎獨慎初慎微,不以惡小而為之。如在公務員職業(yè)道德建設中,可以借鑒古人“慎獨”的思想,即要求我們的干部能夠做到人前人后始終一個樣子,尤其在私下無人時、細微處,更是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始終不放縱、不逾矩、不越軌、“吾日三省吾身”,自重、自省、自警、自勵,經(jīng)常反思自我,提高完善自我,做到心平氣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去留無意、寵辱不驚。
(二)忠思想的借鑒。南宋末年,南宋軍隊在崖山與元軍進行決戰(zhàn),見大勢已去,為了避免靖康之難重演,左丞相陸秀夫便背著八歲的趙昺投海,隨行十多萬軍民亦相繼跳海殉國,其實在歷朝歷代,不乏看見這樣的現(xiàn)象:哪怕當朝的君王再無能,也一定會有一群忠臣良將誓死追隨,其緣由是古代臣子深受“食君之祿擔君之事”的思想教育,明確知道自己的權力來源于君王,就一直為君王殫精竭慮,哪怕肝腦涂地。這樣忠貞愛國的思想對于現(xiàn)代公務員職業(yè)道德建設也是十分具有借鑒意義的,臺灣學者曾經(jīng)提出了“權源說”的思想,也就是明確手中的權利從何而來,我們的干部們手握“公權力”,這部分權力來源于普通民眾,自然要忠于社會公共利益,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于是古代的忠思想如今演變成了“公忠”思想,而部分干部利用權力尋租,侵吞國有資產(chǎn),貪污受賄的等行為,已經(jīng)極大背離了“公忠”的本意。
(三)廉思想的借鑒。我國古代官員有懸物示廉的傳統(tǒng),即使因為不好拒絕他人的送禮,也會將禮物懸掛高處,告知后來送禮者,此官不收禮物。清官一向是中國人心目中好官的標準,當代的干部們也應當學習古代官員,主動拒絕物質(zhì)誘惑,能夠守住自身底線,更遑論主動吃拿卡要,這些都會極大破壞民眾對官員的信任和好感,嚴重的甚至會影響政府公信力,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學習古代官德修養(yǎng),就是要吸收優(yōu)秀的文化精髓,在實際工作中能夠做到:1、勤政愛民多擔當。堅持原則、敢于擔當是黨的干部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zhì)。習近平同志引用古人的話說,“為官避事平生恥”。干部擔當大小,體現(xiàn)著干部的胸懷、勇氣、格調(diào),有多大的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yè),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要時刻牢記手中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應該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感恩組織對自己的培養(yǎng),感恩群眾對自己的信任;要多想為黨和國家做點什么,為人民群眾做點什么,倍加珍惜有一個為民謀福祉的平臺,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2、潔身自好多自律。黨員干部應有嚴格的自律意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群眾滿意為標準,盡職盡責,干事創(chuàng)業(yè)。始終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權不謀一己之私,努力做到常靜坐以收心、寡酒色以清心、往嗜欲以養(yǎng)心、誦古訓以警心、悟道理以明心、解民憂以安心,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眾,在道德修養(yǎng)方面為群眾作榜樣。如此,才能心懷天下、忘我奉獻、為民謀利,我們的事業(yè)才能不斷獲得成功、立于不敗之地,才能真正贏得民心、贏得事業(yè)、贏得未來。
吏無德必亂,國無德不興。習近平同志曾深刻指出:“在歷史的長河中,那些帝國的崩潰、王朝的覆滅、執(zhí)政黨的下臺,無不與其當政者不立德、不修德、不踐德有關,無不與其當權者作風不正、腐敗盛行、喪失人心有關?!秉h員干部是治國理政的骨干力量,其道德操守和官德修養(yǎng)的好壞是社會風氣的風向標,關乎社會公平正義,關乎國家的興衰存亡。我們要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勤勤懇懇做事,書寫新時代共產(chǎn)黨人的無悔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