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福
1966年冬,陽翰笙被康生、江青之流以“莫須有”的罪名逮捕,秘密關押在秦城監(jiān)獄。后來他因病情嚴重,在周恩來關懷下轉至公安部醫(yī)院治療,隨后繼續(xù)被監(jiān)禁,直至1975年7月出獄,但仍受監(jiān)視。此時,中國大地烏云翻滾,“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的狂潮正沖向全民敬愛的周總理。念及總理的安危,陽翰笙憂心如焚,賦詩道:
九死難酬報國心,纏綿病榻見精神。
周公豈懼流言毀,千古中華一巨人。
這贊譽,代表了全國人民的心聲。
從1926年初到黃埔軍校工作結識周恩來起,近半個世紀來,陽翰笙始終直接或間接地在周恩來的領導下從事革命活動。周恩來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周恩來的理論修養(yǎng)和策略思想、周恩來的工作方法和領導藝術,都滋養(yǎng)、感染著他。周恩來是陽翰笙智慧與力量、信心和希望的源泉。正如陽翰笙研究專家張大明所說:“翰老身上的美德,他的工作才干,無不可以從周恩來這里找到影響和被影響的關系?!?/p>
粉碎四人幫后,74歲的陽翰笙帶著被摧殘的病弱之軀寫回憶錄。他把半個多世紀叱咤風云的戰(zhàn)斗歷程中所見所聞所感,注入筆端,撰寫整理出75萬多字的回憶錄和日記。其中很明顯的一條紅線是他如何在共產(chǎn)黨及革命先賢,特別在周恩來同志教誨、引導、關懷幫助下,大膽地探索、追求和戰(zhàn)斗。他在l985年寫的《回憶錄》中寫道:“周總理那共產(chǎn)主義的胸懷,高度的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統(tǒng)一的思想,指揮若定、運籌帷幄的領導藝術,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平易近人的作風,謙虛樸實的美德,時時感染著我,鼓舞著我。我為一參加革命,就有這一位黨的領袖、革命的同志始終領導我,感到幸福?!边@是出自切身經(jīng)歷的肺腑之言。陽翰笙多次講過:周恩來是他的良師益友般的領導人。
一、光榮起步:在周恩來領導下搞“學運”
1926年1月,在中共上海閘北區(qū)委書記任上的陽翰笙奉調廣州,去加強黃埔軍校黨的政治工作。他先在周恩來任主任的政治部任秘書,后在中共入伍生部任總支書記,同時兼教官,教國際問題。一到廣州,他就結識了周恩來,得到他的關心、支持,在他領導下開展工作。他參加周恩來、鄧穎超的婚禮,成為他們家的常客。
在黃埔軍校激烈的斗爭中,周恩來代表中共和國民黨左派組織了黃埔“青年軍人聯(lián)合會”以開展多種活動,宣傳共產(chǎn)黨的主張,解釋三民主義。陽翰笙是積極參加者。周恩來、陳延年等確定的政策是打擊右派、孤立中派,擴大左派。陽翰笙積極貫徹這一政策,并取得成效:當l927年廣州“四·一五”反革命政變時,黃埔軍校教育長方鼎英沒把陽翰笙等共產(chǎn)黨人名單交出,周恩來也事先得到信息,早有所防范;而當陽翰笙逃離時則得到國民黨左派人士覃異之的掩護。1926年,北伐軍興,任中共兩廣軍委書記及總指揮部政治部主任的周恩來親手創(chuàng)建了黨代表制度,以后擴大到北伐的8個軍,半數(shù)以上的部隊都由共產(chǎn)黨任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周恩來還在國民黨第4軍中建立了由共產(chǎn)黨領導的部隊——獨立團。當1926年5月l日,葉挺團長即將率團出師北伐時,周恩來帶著陽翰笙為葉的部署作指導并送行。
短短幾個月的接觸,周恩來身上體現(xiàn)出的高尚品格、斗爭藝術與才情學識深深地感染了陽翰笙,影響到他的一生。而陽翰笙的積極上進與熱情樸實及精明干練給周恩來留下深刻印象,以至在后來的民族、民主革命斗爭中,作為領導,周恩來幾乎毫無保留地給陽翰笙以充分信賴:危難時委以重任,并全力支持,義無反顧。
1927年廣州“四·一五”反革命政變后,陽翰笙被中央軍委派到程潛任軍長的第6軍當秘書,后又調第4軍,駐軍九江。當南昌起義的槍聲傳來,陽翰笙得悉恩來同志頂住右傾壓力,力主起義并任起義軍的領導時,便和4軍參謀長葉劍英商量,決意前往。幾經(jīng)周折,陽翰笙和郭沫若一起于8月4日到達南昌,在起義軍指揮部見到周恩來、葉挺、賀龍等。陽翰笙先被分在葉挺指揮的1l軍24師任黨代表,后調起義軍政治部當秘書長。部隊經(jīng)瑞金,轉汀州,到潮汕,退流沙,經(jīng)歷了攻打會昌、保衛(wèi)汕頭、流沙突圍等戰(zhàn)斗,陽翰笙始終跟隨周思來,目睹他在危難時刻鎮(zhèn)靜自若,運籌帷幄,指揮若定的大將風度,體味到他深入群眾做深入細致工作的作風以及忘我的犧牲精神。9月下旬,當部隊退到流沙時,周恩來患了瘧疾,處于高燒昏迷狀態(tài),可仍出席在古廟里舉行的前委會議,和葉挺、聶榮臻等一起作出武裝力量分散隱蔽、文職干部撤到香港的英明決定,使革命力量得以保存。
l927年l0月,陽翰笙因患惡性瘧疾住海豐縣農(nóng)民家,前委負責人周恩來得知后立即派人護送他到香港,再于ll月到達上海。郭沫若、周恩來稍后也到達。其時創(chuàng)造社較渙散,周恩來指示郭沫若:應加強黨的力量,使之成為堅持的戰(zhàn)斗堡壘。在郭沫若一再要求下,并經(jīng)周恩來同意,陽翰笙打消了去當紅軍、跟葉挺學打仗的念頭,棄武從文,從此開始了他六十多年的文藝革命生涯。毫不夸飾地說,陽翰笙人生道路上的這一抉擇,是以周恩來為代表的黨的決定。爾后,他在《回憶錄》中不只一次地說:是恩來同志派他去的,他衷心服從決定。
夏衍曾回憶說:當時恩來同志讓陽翰笙、李一氓等參加創(chuàng)造社工作,是加強上海文藝界的領導。這大體可以說標志著黨在實質上開始領導文藝事業(yè),即把文藝當作黨的一項事業(yè)來抓。因此,陽翰笙此時的革命文藝活動,包括理論、言談、作品等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當時黨對文藝工作組織上、思想上、方針政策上的領導。
后期創(chuàng)造社提倡革命文學,但受左傾路線影響,把批評矛頭指向魯迅。陽翰笙深感不妥,從不寫批魯文章。后來當黨指示他與潘漢年平息內部論爭,要創(chuàng)造社、太陽社成員主動向魯迅道歉時,作為黨支部負責人的陽翰笙積極地作了傳達,并和潘漢年一道促成了對魯迅的聯(lián)合。陽翰笙也因此成為“左聯(lián)”的主要發(fā)起人和組織者之一。據(jù)說,停止論爭,團結魯迅的決策是黨中央作出,由周恩來轉告李富春傳達的,實際上是周恩來的主意。
“左聯(lián)”成立后,陽翰笙任過黨團書記,后又任“文委”“文總”書記。他抵制過李立三、王明等的錯誤路線,廣泛團結革命作家共同對敵。一些“左聯(lián)”時期的老同志后來回憶陽的工作作風時,都異口同聲地贊不絕口。endprint
1935年2月,因黨組織遭破壞,陽翰笙被國民黨逮捕入獄。此時周恩來等尚在長征途中,消息不通。待是年10月周恩來到達延安后,始知陽的處境,立即通知南京地下黨組織通過柳亞子、蔡元培等大力營救,使其得以保釋出獄(但仍軟禁南京)。l937年“七·七事變”,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7月18日,中共代表周恩來在廬山與蔣介石會談。蔣明確了抗日立場,答應釋放政治犯。7月下旬,陽翰笙得以完全釋放,恢復了自由。
二、火紅歲月:成為周恩來文藝統(tǒng)戰(zhàn)工作的左右手
1937年8月,中共提出抗日“十大綱領”。9月23日蔣介石發(fā)表談話,公開承認中共地位。至此,第二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同年12月中旬周恩來從延安抵達武漢,出任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副部長;同時,帶來了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指示”:“各地最要緊的任務,是迅速切實地組織擴大救亡運動……共產(chǎn)黨員應實際成為各地救亡運動與救亡組織之發(fā)起人、組織者、宣傳者,以誠懇坦白謙遜之態(tài)度與努力的工作,以取得信仰及在這類團體中的領導地位?!边€是在延安時,周恩來就考慮好了人選。他深知,在文藝及其他各界都有感召力者,自然非郭沫若莫屬;而要把文化藝術界組織起來,同仇敵愾共赴國難,這一人選首推陽翰笙最恰當。周恩來最了解陽翰笙。在他心目中,“陽翰笙是一位有膽有識有經(jīng)驗有組織才能,原則性靈活性兼?zhèn)涞某墒斓牟豢啥嗟玫暮酶刹俊保ā蛾柡搀显L談錄》)。
就這樣,組織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協(xié)助郭沫若籌建第三廳這兩項具有歷史意義的工作就交給陽翰笙了。
陽翰笙牢記恩來同志指示的“沒有鮮明的旗幟就沒有統(tǒng)戰(zhàn)工作”的統(tǒng)戰(zhàn)原則,把黨領導的團結抗日作為宗旨,充分利用自己人員廣、關系熟的優(yōu)勢,到l938年3月27日止,短短的幾個月,就把匯聚到武漢的文藝界知名人士團結起來,組織了戲劇、電影等各協(xié)會,而后成立起一個廣泛統(tǒng)戰(zhàn)組織——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這個“協(xié)會”成為黨領導“文運”的中心,一直堅持到抗戰(zhàn)結束后才更名解散。
陽翰笙還協(xié)助周恩來成立起國民政府政治部第三廳。這之中,當然一靠黨的方針政策,二靠周恩來和郭沫若的名望,而陽翰笙所做的大量艱苦的組織、聯(lián)絡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我們知道,郭沫若從國外回來投入抗日,是以黨外人士身份出現(xiàn)的,周恩來與之公開接觸較少。中共南方局成立之前,是通過陽翰笙來傳達周恩來的指示(即黨的指示)。而從籌建第三廳的過程可看出:陽翰笙具有高度的原則性和組織性。這在說服郭沫若就任第三廳廳長的問題上體現(xiàn)得最充分。周恩來曾說,要是郭沫若不出任三廳廳長,他那個政治部副主任就沒多大價值。開初,郭沫若不愿做蔣介石的這塊“招牌”,想組織一個藝術表演團到南洋募捐支援抗日,征求陽翰笙的意見。陽翰笙對郭說:“這個問題不取決于你和我,而取決于黨組織,要聽從周恩來同志的意見?!彼灰騼扇岁P系彌篤而放棄原則,遷就于他。恩來同志曾對陽翰笙說:“沫若老是清高,他不想干廳長,這種思想是不正確的。我們是到尖銳復雜的環(huán)境中去工作,去斗爭。我們不是去做官,我們是去干革命嘛!你不干,我不干,那么誰來干?你和他關系深,要做他的工作。同時,要做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的同志們的工作,讓大家熱情地而又很清醒地、很有警惕地去參加第三廳的工作?!敝芏鱽磉€對陽翰笙說:“我看你也不大想干這個工作?”陽翰笙說:“是的,我缺乏這方面的經(jīng)驗,怕搞不好。”恩來同志耐心地給陽解釋這工作的重要性,最后說:“有黨支持,我也在政治部,怕什么!”第三廳組建工作,難度很大。比如管一般宣傳的第五處的成立就遇到不少麻煩。先是恩來同志集中大家意見,決定請沈鈞儒先生領導的救國會派人出任處長,要陽翰笙去落實。他先找鄒韜奮,韜奮罵了一通國民黨后婉言謝絕;又找該會的金仲華,金仲華也不愿干;又拜托金去說服該會的胡愈之。幾經(jīng)曲折,四處奔波,苦口婆心地解釋說服,最后才確定下了人選。其間甘苦可想而知。
l938年4月l日,第三廳正式成立。這是中共統(tǒng)戰(zhàn)方針的又一勝利。中共利用在國統(tǒng)區(qū)取得的部分合法地位,把第三廳建設成為自己直接領導的、夾在國民黨政權機構中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包括文藝界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在內的戰(zhàn)斗堡壘。其在國統(tǒng)區(qū)抗日民主運動和抗戰(zhàn)文藝運動中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1940年秋,由于國民黨一再破壞和迫害,我方才被迫從三廳撤離。陽翰笙后來總結三廳的十件大事,其中有關發(fā)動抗戰(zhàn)文藝運動的就有四條,都是他親手組織并參與其事的。比如,三廳剛成立幾天后在武漢舉行的抗戰(zhàn)擴大宣傳周,就是由周恩來同志直接領導,責成陽翰笙具體組織發(fā)動的。這次宣傳,包括文字、口頭、藝術等多種宣傳形式。在引導抗戰(zhàn)文藝運動的深入開展上,“宣傳周”的意義不可低估。
退出三廳后,在中共南方局周恩來同志的巧妙斗爭、積極爭取下,又成立了仍隸屬于政治部管轄的,由郭沫若任主任,陽翰笙任副主任的學術性機構——文化工作委員會。
文工會成立于l940年10月1日,被迫解散于l945年3月30日。它名義上是個學術團體,但實際受我黨南方局和周恩來同志的直接領導,堅決貫徹黨的指示和斗爭策略,領導了國統(tǒng)區(qū)的進步文藝運動,使抗戰(zhàn)文藝運動與民主運動相結合而走向新高潮,成為黨在國統(tǒng)區(qū)的文化戰(zhàn)斗堡壘。當時群眾稱之為“第三紅巖”或“(八路軍)第二辦事處”。
陽翰笙參加組建文工會并一直承擔繁重的行政、組織工作,在郭沫若出國訪問期間曾代理主任,全盤主持會務。文工會雖是我黨領導的第三廳的繼續(xù),但其性質、任務和斗爭方式卻與前者不同。它不能以國家行政機關的名義來公開宣傳群眾、組織群眾,而只能作為一個學術研究團體,在艱苦復雜的條件下去巧妙靈活地領導文藝運動,開展斗爭。
戈寶權回憶說:“我們采用所謂舉辦‘紅白喜事來進行活動,如每年都要舉行魯迅和高爾基的逝世紀念會,每逢端午節(jié)舉行紀念屈原的詩人節(jié)。‘皖南事變后,又采取祝壽辦法,如先后為郭老、茅盾、老舍、洪深、葉圣陶等人祝壽,把大家團結起來,壯大文藝界氣勢,這是一種很巧妙的政治斗爭方式?!绷硗?,文工會還通過一系列的討論會、讀書會、研討會、專題講座、座談會等多種形式抨擊敵人,增強團結,鼓舞斗志,從而把抗戰(zhàn)文藝運動引向深入。endprint
1992年,我謁訪翰老時,問及他在文工會期間親自主持的一些活動背景和目的時,他激動地回憶說:“那是為了揚正氣、斗邪惡;樹典型,批反面;是黨在特殊的環(huán)境下的一種戰(zhàn)術,即周恩來同志指示的‘跳出圈子,以學術、文藝等多種活動方式進行斗爭,實際是將抗戰(zhàn)文藝運動納入民主的軌道。”(《陽翰笙訪談錄》)比如1941年11月,就在重慶舉行了盛況空前的郭沫若誕辰50周年和創(chuàng)作生活25周年慶祝會、展覽會、演出會。此前,l0月上旬,周恩來在郭沫若家就把這個重大任務交給陽翰笙去組織籌辦。恩來同志說:“這是一場重大的政治斗爭。通過這次斗爭,我們可以發(fā)動一切民主進步力量來沖破敵人的政治上和文化上的法西斯統(tǒng)治。”他要求陽翰笙:“建立一個廣泛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籌備組織,由各方面的人來參加?!?/p>
陽翰笙先將文工會馮乃超等20余人組成一個工作班子,而后找“文協(xié)”的老舍,“救國會”的沈鈞儒和陶行知,中蘇文協(xié)王昆侖及各民主黨派、無黨派著名人士,組成一個籌備委員會,包括了國民黨的張治中、邵力子、馮玉祥等人;又按周恩來同志指示,代南方局起草為郭沫若祝壽的通知,并印發(fā)至成都、昆明、桂林、香港等中共地下組織。16日這天,重慶各界兩千余人舉行慶祝大會,其余各地也同時舉行慶祝。各種報刊雜志作了報道,發(fā)了詩文,重慶辦了展覽,搞了專場演出。周恩來給陽翰笙下達指示:“對郭老《棠棣之花》,只準演好,不準演壞?!标枮榕浜线@次祝壽,專門寫了歷史劇《天國春秋》一起演出。演出轟動了山城,是對蔣介石同室操戈,破壞抗日罪行的一次強烈聲討。
這次祝壽活動“進一步發(fā)動了文化文藝界的抗日民主力量,增強了隊伍的團結,加強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壯大了文藝隊伍,沖破了國民黨文化專制,使國統(tǒng)區(qū)抗戰(zhàn)文藝運行獲得生氣蓬勃的轉機?!?/p>
這里要特別提一下關于歷史劇《屈原》的演出。
祝壽的成功,激發(fā)了郭老的激情。他只用了10天就寫出《屈原》的劇本。周恩來囑咐陽翰笙:“配置強有力的演出陣容,必須保證劇本的演出效果?!标柡搀喜回摵裢?,在演員選擇上下了大功夫。他四處奔走,商借名演員,請名家導演、監(jiān)場、配樂和美術設計,做了大量準備工作,累得吐血。而當《屈原》演出轟動山城,在重慶舉行慶功宴時,他卻病倒在賴家橋鄉(xiāng)下。后來他在《回憶錄》中卻謙虛地說:“郭老以他的才情學力作了貢獻,而周恩來同志和黨組織為劇本的創(chuàng)作和演出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他絲毫沒有提及自己的努力。
抗戰(zhàn)時期的戲劇運動,是抗戰(zhàn)“文運”最有力的方面軍。無論從戲劇組織、戲劇理論、劇本創(chuàng)作、演出團體和演出活動,都達到空前的高度。陽翰笙是戲劇運動的發(fā)動者、領導者、實踐者之一,其卓越的貢獻有目共睹。
陽翰笙于全面抗戰(zhàn)初,即奉命組織了全國“劇協(xié)”,這是最早的文藝界積極抗敵組織。它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巴钅鲜伦儭焙?,戲劇界人士轉移外地,初期的熱勁降溫。陽翰笙時刻牢記周恩來“以戲劇為突破口”的指示,于194l年3月從高縣老家探親回來,就考慮如何將幾個電影廠的戲劇人才,如編劇、導演、演員、舞臺美術人員等“采取適當方式把他們組織起來,給反動派以有力反擊”。(在“三廳”時,陽兼任中國電影制片廠編導委員會主任,關系很熟。)陽翰笙在周恩來的首肯和鼓勵下,經(jīng)過幾個月的奔波籌措,終于在同年10月建立了以應云衛(wèi)任社長的中華劇藝社。直到l946年5月結束,這個團體都是黨領導重慶“劇運”的中堅陣地。陳白塵在《陽翰笙與中華劇藝社》一文中寫道:“‘中藝能在敵人心臟地區(qū)輾轉達6年之久,演出了包括戲劇文學史上將長放光輝的大型劇本不下50多種(如《天國春秋》《屈原》等),演出場次在300場以上,觀眾約200萬人次,而且為未來的新中國鍛煉出一批戲劇骨干。這一偉大成績的取得,歸根結底由于有黨的領導。上有‘胡公(周恩來)這‘總司令,而始終具體領導著‘中藝的則是陽翰笙?!?/p>
周恩來作為中共南方局的領導,對陽要求異常嚴格,常把艱巨、緊急的任務交給他,下死令限期完成。這充分說明恩來同志對陽翰笙的信賴,是知人善任。而生活上,他們又是親密無間的知己。情深誼重,感人至深。
在武漢期間,他們兩家時相過從,彼此往來像一家人。陽翰笙的家成了抗日人士的接待站,周公要跟人秘密談話,就選陽翰笙家,而陽夫人唐棣華就當警衛(wèi)和“火頭軍”。到了重慶,在重慶中共辦事處籌備期間,周恩來、鄧穎超就在曾家?guī)r漁村12號陽翰笙家就餐,連同陽的家人,10來口人的伙食全由唐棣華悉心照料。唐棣華是上海大學社會系畢業(yè)生,是老共青團員。她幾次向周恩來要求入黨,但周勸她就留在黨外做秘密工作。唐服從組織安排,一直留在黨外。
其時,唐棣華懷有身孕,生下女兒后,鄧穎超特別高興,為女嬰取名,將自己與產(chǎn)婦的名字各取一個字組成超華;還認她為干女兒。“文革”中,超華對江青不滿,到天安門廣場貼詩、抄詩,歌頌周總理,責罵江青,結果被“四人幫”迫害致死。鄧穎超得知后傷心地說:“我就這么兩個女兒(包括孫維世),結果都被迫害死了。”
在重慶期間,由于工作關系,周恩來與陽翰笙幾乎朝夕相處,形影不離。
曾在“第三廳”“文工會”工作過的著名畫家王琦回憶說:“翰笙同志和馮乃超同志不僅是郭老的左右手,又是周恩來在文化界進行工作的重要參謀。恩來同志常來指導工作,經(jīng)常有陽、馮二人陪同,在街上也不離左右。同志們都稱兩位是‘周公的左右臂?!保ā痘貞浥c祝愿》)。在《陽翰笙日記選》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朝夕相處工作生活的一些情景——
“1942年8月24日,午后偕夏(夏衍)陳(陳白塵)搭車進城,晚訪豪(周恩來),談至深夜始歸寢?!睋?jù)編者注:當晚陽翰笙向周恩來匯報了文藝界特別是戲劇界的種種困難情況。周指示,目前能堅持就是勝利,要有敢于克服一切困難的精神。
“1942年8月26日,豪兄請洪(洪深),應(應云衛(wèi))、夏(夏衍)、羊(白楊)在郭(沫若)寓午餐,作陪?!睋?jù)編者注,恩來同志聽了陽的反映,立即宴請戲劇界知名人士,在會上談了國共兩黨的斗爭形勢,要求大家有克服一切困難的決心和勇氣。endprint
“1942年8月27日,晚,偕超兄(馮乃超)去豪兄府,當夜就睡在山上(指紅巖村)?!?/p>
“l(fā)942年8月28日,晨,與豪兄漫談鄉(xiāng)情至快。午飯后,休息一會,即將《草莽英雄》(陽的劇本)對諸友好念了一遍,念完時天色已將晚矣!此劇頗得朋友們的贊揚,有許多批評的意見。豪兄對保路同志會更作了精辟的分析,主張加強這方面的戲。”
周恩來非常關心陽翰笙的業(yè)余創(chuàng)作。每當陽寫好劇本,周恩來都要他帶去紅巖村向大家征求意見。盡管日理萬機,周每次都認真聽完并提出寶貴意見。陽翰笙的《草莽英雄》被國民黨禁演后心情不佳,一度怨憤苦惱。周恩來知道后開導他說:“你要想開一點。一個作家的作品,只要能代表人民,一時不能演出、出版不要緊。敵人害怕的正是人民擁護的。”鼓勵他繼續(xù)寫出有生命的作品來。陽翰笙為革命而創(chuàng)作,有的作品的主題得力于恩來同志的提示啟發(fā)。有一次陽翰笙聽了他對形勢的分析,即蔣介石專門制造矛盾,利用矛盾,大耍兩面派手法,腦子里立即浮現(xiàn)出兩面派的藝術典型。當時葉挺也曾向他建議寫類似典型。陽翰笙便寫出《兩面人》的劇本,寫作過程中得到周恩來的具體指導。l943年至1944年,當《兩面人》在重慶上演時,觀眾反應十分強烈。《新華日報》接連發(fā)表了許多篇評論,借以揭露國民黨兩面派的兩面手法。周恩來同志還把陽翰笙的劇本推薦延安演出。陽翰笙的《李秀成之死》《塞上風云》在延安公演,引起轟動。其時正是皖南事變之后,針對性相當強烈。毛主席、朱老總都親臨觀賞,贊揚劇本是“以史為鑒,以史育人”。有的單位還開座談會討論。提起恩來同志對他的關心、愛護,陽翰笙感慨萬端地寫道:“恩來同志總是細致周到地關懷我。該進的時候讓你進,該退的時候讓你退;當你受到挫折的時候,及時給以溫暖。他在艱難復雜的環(huán)境中統(tǒng)籌全局,還能在百忙中關心一個干部的情緒……”
當年在延安中央軍委政治部工作的朱子奇則回憶說:“周副主席、鄧穎超大姐,每次從大后方回延安后,幾乎都應邀向干部作報告,常常談到為大家關心的文藝界人士在危難中苦斗的感人事跡,特別提到陽翰笙同志,說他一面積極做文藝界的疏導工作,開展統(tǒng)戰(zhàn),還要‘為延安服務;一面又利用業(yè)余時間緊張寫作,寫出戰(zhàn)斗性很強的作品?!保ā毒拺殃柡搀稀?,載《文藝報》1993年8月7日)當時在延安放映的電影《列寧在十月》《虹》等,都是陽翰笙從重慶搞來的。
高山流水,知音知心。面對周恩來這樣的良師、益友和領路人,陽翰笙不只一次講:我能有這樣的人生知己而深感終身幸福!
抗戰(zhàn)勝利后,陽翰笙處理完“文工會”善后事宜,立即趕赴上海,根據(jù)周恩來的指示,同蔡楚生、史東山、鄭君里等,以戰(zhàn)前聯(lián)華影業(yè)公司同人的名義組織了影藝社,在非常困難和簡陋的條件下,陸續(xù)拍出進步電影《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東流》等片子。l947年,又奉命將上海聯(lián)華影藝社改組,籌建為昆侖影片公司,并任昆侖編導委員會主任委員。為抵制國民黨當局指令拍《共匪暴行實錄》和《共匪禍國記》,陽翰笙以“拖垮”和上《武訓傳》的策略,使這兩部片子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都未能拍成。
三、青山夕照:始終追隨周恩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陽翰笙任政務院(周恩來為總理)文化教育委員會委員兼副秘書長及機關黨組書記。從1950年下半年到1954年下半年,他調任周總理辦公室副主任,負責文藝、教育兩個組,協(xié)助總理制定文化政策、落實組織措施,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羅青長回憶說:“1949年進北平后,我和陽翰笙都任周恩來辦公室的副主任。我清楚記得1949年7月召開第一次全國文代會和9月召開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由于陽翰老對文藝界情況很熟悉,特別是他能夠團結各方面的人士,所以這兩個會的籌備階段,他協(xié)助周恩來同志做了大量的工作?!泵飨半p百”方針提出后,陽翰笙征得周恩來總理同意,送四川的川劇到法國演出。當時我國同法國尚未建交,對川劇能不能打響,周總理十分關心,天天晚上都要問消息。當?shù)弥诎屠柩莩鲂Ч芎脮r,周總理極為高興。
陽翰笙在貫徹執(zhí)行黨的統(tǒng)戰(zhàn)政策和文藝方針,協(xié)助周總理團結文藝界各方人士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那還是臨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陽翰笙奉周恩來之命通過趙清閣促請滯留海外的老舍、冰心、王瑩等文友回國。1949年l2月9日,老舍從國外歸來,陽代表總理到機場迎接,并為之舉行茶話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陽登門造訪言情小說家張資平、張恨水,給他們帶去黨的政策的溫暖,解決他們工作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1949年后,周作人在家賦閑,生活無著,便上書周總理,總理即轉呈毛主席。毛主席那“養(yǎng)起來,做翻譯工作,以后出版”的批示,就是總理交陽翰笙具體執(zhí)行的。(按,周作人寫的資料和翻譯作品“文革”后已陸續(xù)出版。)1954年,陽翰笙兼任中國人民對外文化協(xié)會副會長、黨組書記,同時還任中央國際活動指導委員會委員。周總理為了廣泛建立邦交,開拓和平的國際環(huán)境,以文化交流和貿(mào)易互惠為前導,增進友誼,逐步達到建交目的。短短數(shù)年,經(jīng)過精選的京劇團、歌舞團、雜劇團頻繁出訪,加之貿(mào)易交往和其他政治因素,使許多國家紛紛與我國建交,取得了輝煌成果。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陽翰笙、楚圖南是堅持貫徹總理外交思想的具體組織者和領導者。特別是在中日關系的改善方面,組團出訪,接待交流,都是在周總理親自運籌,陽翰笙與廖承志具體安排下完成的。
周恩來深知,陽翰笙在日本有一批朋友。這些朋友分兩類。一類是作家,如魯迅舊友鹿地亙、內山完造等;一類是“反戰(zhàn)同盟”成員,其中不乏改造好的戰(zhàn)俘。其中“反戰(zhàn)同盟”是全面抗戰(zhàn)期間,由周恩來指示建立的,在重慶、延安都成立了組織?!胺磻?zhàn)同盟”集中日本戰(zhàn)俘集訓,而后開展活動,讓他們到前線喊話瓦解日軍。當時,在重慶的實際負責人是陽翰笙。他始終按恩來同志指示耐心做說服工作,使“同盟”中的一部分人回日本后成了中日友好運動的積極分子,有的幾十年間一直跟陽翰笙保持聯(lián)系,有書信往來。1981年4月,陽翰笙應日本有關人士邀請,率中國文聯(lián)代表團訪問日本,還會見了一些老朋友。
總之,在中日關系的改善方面,陽翰笙與廖承志忠實地執(zhí)行了毛主席、周恩來的外交思想,積極開展工作,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l960年7月,陽翰笙奉周恩來之命,負責籌備第三次文代會。會上,陽翰笙當選為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秘書長,并被任命兼黨組書記。其時,隨著國民經(jīng)濟的調整,文藝界在周恩來的領導下,也進行糾正“左”的錯誤的工作,調整了文藝政策。
在1961年6月于北京舉行的“新橋會議”、l962年3月于廣州舉行的“座談會”上,周恩來都作了重要講話。對這兩次被視為“調整”政策的講話,陽翰笙都提供了大量資料。其中在廣州召開的“話劇、歌劇、兒童劇座談會”(陽任會議黨組書記),是周恩來直接指導、關懷并委托陽翰笙籌辦的。陽作為中心發(fā)言人,對周恩來、陳毅在京和穗兩次大會上的講話都作了深刻的闡述。
在中國文聯(lián)的領導崗位上,陽翰笙為一些錯劃右派進行申訴;通過周總理的干預,給一些人摘掉了帽子。著名老作家舒湮,就曾獲得陽翰笙的幫助而得以昭雪。他無限感慨地說:“翰老是周總理的得力助手。從黃埔軍校到建國后的‘周辦,始終追隨左右。他深受周總理雍穆謙沖的風格感染,使人與之接觸時如坐春風,宛若周恩來在座。”(見《北京晚報》1992年11月11日)老舍生前就把陽翰笙比成“文藝界的周恩來”。于此可見周恩來對陽翰笙影響之深。
作者: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
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