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先驗幻相與理性懷疑主義的必要性*

      2018-01-12 23:17:46李譜曼
      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年2期
      關(guān)鍵詞:總體性知性先驗

      李譜曼

      (海德堡大學 哲學系, 德國 海德堡 69117)

      1 先驗幻相、 經(jīng)驗幻相與邏輯幻相

      在《純粹理性批判》的先驗辯證論中, 康德提出了“先驗幻相”(transzendentalen schein)的概念, 在英語翻譯中, 這個詞被譯成“transcendental illusion”[1]297。 這一概念引發(fā)的問題并沒有因為時間的推移而消逝, 相反, 始終是康德先驗辯證法解釋的關(guān)鍵問題。 對此, 阿里森(H. E. Allison)在《康德的先驗觀念論》中并沒有特別強調(diào)“先驗幻相”理論, 只是在康德論述的基礎(chǔ)上特別強調(diào)“先驗幻相的自然性與不可避免性”兩個根本特點。[2]334-340赫費(O. H?ffe)在《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 現(xiàn)代哲學的基石》中, 并沒有專門就此展開充分論述。[3]218-220實際上, 在我們對感性、 知性與理性意識活動的考察中, 幻相問題是無處不在的, 它是意識活動復(fù)雜性或神秘化的重要表現(xiàn)。

      康德將“幻相”問題分成三種形態(tài), 即經(jīng)驗幻相、 邏輯幻相與先驗幻相。 經(jīng)驗幻相是感性活動中的幻覺, 邏輯幻相是知性活動的錯覺, 先驗幻相則是純粹理性辯證推理的根本特性。 從人類對幻相或幻象的認知來看, 在神話學領(lǐng)域, “先驗幻相”就是古老神話思維中的諸神與靈魂; 在神學領(lǐng)域, “先驗幻相”就是神圣的真理信仰與上帝的三位一體存在; 在哲學領(lǐng)域, “先驗幻相”則是形而上學思維迷亂的源泉, 它與感性、 知性和理性都有關(guān)系。 我們必須看到, 感性活動中的視覺幻相、 知性活動中的邏輯幻相與理性活動中的先驗幻相并不相同。 在將先驗幻相與各種幻相進行比較后, 康德指出:“即使我們已經(jīng)揭露了它, 并通過先驗的批判清晰地看出了它的無價值”, “它也仍然不終止”, “這是一種根本不能避免的幻覺”[4]246。 這說明, 先驗幻相揭示了人類理性思維的本性, 人類在追求最高存在者、 神圣存在者、 靈魂存在、 人類生存價值等問題時, 只要涉及總體性與整體性把握時, 就不可避免地產(chǎn)生先驗幻相, 并通過先驗幻相支配人類的實踐活動與認識意圖。

      在純粹理性批判中, 康德是如何發(fā)現(xiàn)了先驗幻相的問題呢?或者說, “幻相”如何是先驗的?從西方哲學史上看, “先驗幻相”的概念并非首次提出。 在《國家篇》中, 柏拉圖在談及人的認識問題時就有“理念”的學說。 這種理念的知識, 通過“日喻” “線喻”和“洞喻”等得到了自由論述, 也通過“回憶” “迷狂”和“靈魂”得到了表達, 那是指人在受到限制和束縛的前提下形成的各種認識和判斷。 柏拉圖的這一神話隱喻具有重要的意義, 例如, 人雖然不是經(jīng)常處于洞穴這樣極端的情境中認識事物, 但是, 我們的許多認識是在特定事物的限制中形成的。[5]82-86康德指出:“柏拉圖使用理念這一術(shù)語, 使人清楚地看出, 他把它理解為某種不僅絕非借自感官, 而且遠遠超出亞里士多德所探討的知性概念的東西, 因為在經(jīng)驗中永遠找不到某種與它相應(yīng)的東西。”事實上, 在柏拉圖那里, “理念是事物本身的原型, 不僅僅像范疇那樣是可能經(jīng)驗的鑰匙”。 按照柏拉圖的論述, “理念源自最高的理性, 由此出發(fā)而為人類理性所分有, 但人類理性如今不再處于其原始狀態(tài)中, 而是必須費力地通過回憶去喚回舊有的、 如今已非常模糊的理念”[4]254。 從康德對柏拉圖理念論的分析可知, 存在者只要追求事物的最高存在形式, 就必然產(chǎn)生諸如理念這樣的認識, 從而形成先驗幻相認知。

      在柏拉圖之后, 培根明確提到了“種族幻相”(ideas of the tribe)、 “洞穴幻相”(ideas of the cave)、 “市場幻相”(ideas of the marketplace)、 “劇場幻相”(ideas of the theatre)。 這些觀念形式都是社會性幻相。 培根已經(jīng)洞察到, 在人類社會生活中, 在人云亦云的情況下, 我們會形成許多錯誤的幻相。[6]82-86在《純粹理性批判》第二版的扉頁, 康德引證了培根在《偉大的復(fù)興》中的一段話, 這說明康德對培根的基本思想有所了解。 雖然不能說康德的先驗幻相說來源于柏拉圖與培根, 但是, 康德提出這一問題肯定會受到他們的啟發(fā), 只是康德將這一問題發(fā)展得更加完善并富有意義。 通過康德與柏拉圖和培根有關(guān)幻相理論的關(guān)聯(lián)分析, 可知康德先驗幻相理論繼承了先哲的相關(guān)主題, 但這一理論顯示了特別的現(xiàn)代意義。

      康德的先驗幻相理論, 不同于柏拉圖的邏輯推理方式, 也不同于培根的經(jīng)驗歸納方式, 他直接導(dǎo)入理性觀念形成的思想過程中。 正如上文已經(jīng)談到的, 幻相可能產(chǎn)生認知迷亂或錯誤, 但有的幻相可以糾正, 有的幻相則變成了先驗理念。 那么, 幻相是否能表達真理?顯然, 康德把幻相與真理明確區(qū)分開來。 那么, 不同的幻相之間是否存在關(guān)聯(lián)性?康德的先驗幻相如何區(qū)別于經(jīng)驗幻相, 這需要回到人的認識自身。 在人的意識活動與意識發(fā)展過程中, 我們會接受許多觀念、 形象或幻相, 它們共同作用于人類的意識活動, 通過許多方式形成了意識的復(fù)雜性, 如教育、 神話、 傳說、 習俗、 信仰、 科學、 生活, 等等。 在人的生命發(fā)展過程中, 存在者的認知很容易形成各種幻相。 按照康德的看法, 先驗幻相是在經(jīng)驗之先的, 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幻相。 康德并沒有追問這種幻相是如何起源的, 他只是重視并描述了這一意識事實或意識現(xiàn)象。 康德把先驗幻相與經(jīng)驗幻相完全區(qū)分開來, 實際上, “先驗幻相”根源于人的意識活動, 也根源于人類的文化記憶。 在其它學科所提及的“文化原型”或原始思維觀念, 多少都與此相關(guān), 古老的靈魂學說本身就包含有先驗幻相的觀念。 “幻相”絕對是歷史形成的過程, 只不過, 有的幻相永遠不能擺脫。 經(jīng)驗幻相是否可能變成真理?不能排除這一點, 因為人類生命的智慧直觀完全可以借助先驗幻相而表達真理。 在康德看來, “經(jīng)驗幻相”是在正確的知性規(guī)則的經(jīng)驗應(yīng)用中出現(xiàn)的, 是可以通過試驗判斷正誤的, 即可以糾正。[4]245“邏輯幻相”出自對邏輯規(guī)則缺乏重視, “一旦加強了對當前實例的重視, 這種幻相就完全消失”[4]246。 這就是說, 經(jīng)驗幻相與邏輯幻相的認知錯誤, 都是出自感官與知覺自身的原因, 可以通過認知實踐加以糾正。 先驗幻相則不然, 它是無法消失的, 即使在理性的支配下依然是不可避免的, 這里隱含著康德對形而上學思維的清醒認識。 在日常生活中, 我們可能很少對自己的觀念幻相產(chǎn)生懷疑, 甚至可以說, 經(jīng)常把許多牢固的觀念作為先驗幻相來接受, 并以此判斷事物和認識世界。

      “先驗幻相”在很大程度上包含著錯誤, 甚至可能是習以為?;虿灰詾槿坏腻e誤, 它更可能以貌似真理的方式大行其道。 康德在先驗辯證法中就談到了四個謬誤推斷, 四個二論背反問題, 這其中有真有假, 有對有錯, 就有先驗幻相的作用。 因此, 康德提出先驗幻相問題, 把握了極為重要的意識現(xiàn)象, 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先驗理念的錯誤之源, 這就為理性懷疑主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礎(chǔ)。 康德的先驗幻相論, 嚴格說來, 是在理性思維活動中強調(diào)形而上學的觀念, 這是我們完全無法避免和擺脫的思維方式。 因此, 我們要正視先驗幻相, 看到先驗幻相的形而上學疑難, 對此產(chǎn)生必要的懷疑與必要的批判, 以發(fā)現(xiàn)它對人類生活的積極意義和消極影響。

      2 先驗幻相、 純粹理性與先驗理念

      先驗幻相的復(fù)雜性, 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 既然先驗幻相有其生成的自然性和不可避免性, 那么, 我們就應(yīng)從哲學高度把先驗幻相的基本構(gòu)成梳理清楚。 一方面, 先驗幻相與經(jīng)驗性認知有關(guān), 它只是歷史文化的經(jīng)驗積累, 使得幻相具有先驗性特征, 另一方面, 先驗幻相就是人的心靈的本原存在。 我們在理解先驗幻相時, 就是要說明先驗幻相與純粹理性和一般理性的關(guān)系, 同時, 我們還要說明先驗幻相與先驗理念的關(guān)系。 先驗幻相的產(chǎn)生有其必然性, 因為我們經(jīng)常通過感性直觀的方式接受事物, 又需要形成整體的把握。 先驗幻相是基于人的感性直觀與經(jīng)驗綜合, 主體無法擺脫先驗幻相, 因為我們的幻相, 就是我們的日常意識事實。 先驗幻相作用于人類的日常生活, 我們每天處于感性生活體驗與感性生活想象之中, 置身于自然神秘與歷史存在的信仰中。 我們通過感官與世界打交道, 感覺的豐富內(nèi)容與感覺的自由體驗或想象, 使得我們的意識生活充滿許多幻相。 這些感性想象內(nèi)容, 包含著神秘化因素, 也包含著理性心理學內(nèi)容。 我們一方面自由地接受世界存在表象, 形成感性生活世界的表象記憶, 另一方面則直接接受各種感性生活智慧, 導(dǎo)致先驗幻相無處不在。

      先驗幻相并非能夠遠離日常生活經(jīng)驗。 在人類思考神圣存在或神秘事物時, 或者在人們無法理解人類生存的靈魂生活時, 先驗幻相就以感性形象的方式或神話思維的方式作用于人類的思維活動, 形成某種信仰或理性認識, 從而對生活實踐與道德實踐形成內(nèi)在指導(dǎo), 并成為人類生命存在的最高價值追求。 先驗幻相的自然性, 導(dǎo)致我們不可能時時處處以知性思維立身行事。 我們經(jīng)常處于情感與意志的自由作用下, 因此, 先驗幻相自然而然地對我們發(fā)揮作用。 先驗幻相的自然性與先驗幻相的不可避免, 其實是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 先驗幻相自然而然地伴隨著人的神秘想象, 理性思維中的先驗幻象也就變成不可避免的現(xiàn)象。 只要人類追問生命存在的意義, 只要人類追求自然的或宗教的信仰, 先驗幻相就不可避免。 人類精神生活或人類的思維活動, 必然會形成感性直觀的認識和理性生活的反思。 康德指出:“我們的一切知識都始自感官, 由此達到知性, 并終止于理性; 在理性之上, 我們沒有更高的東西來加工直觀的材料并將其置于思維的至上統(tǒng)一之下了?!盵4]247康德清醒地區(qū)分了知性與理性的功能, 知性是通過感性直觀憑借規(guī)則形成統(tǒng)一性的能力, 理性則是通過知性規(guī)則在原則支配下顯示內(nèi)在統(tǒng)一的能力。 理性并不直接關(guān)涉經(jīng)驗, 也不直接關(guān)涉某個對象, 而是關(guān)涉知性, 這樣就能通過概念賦予雜多的知性知識以先天的統(tǒng)一性。 這種統(tǒng)一性可以叫做理性統(tǒng)一性, 與知性統(tǒng)一性完全不同。 這說明, 當知性的雜多需要先天的統(tǒng)一性能力時, 理性的統(tǒng)一性就必然發(fā)生, 這是理性的獨特的原則構(gòu)造能力。 先驗幻相就存在于這種先天的統(tǒng)一性或理性統(tǒng)一性之中。

      先驗幻相直接與人的理性推理活動有關(guān)。 正是在理性推理中, 先驗幻相作用于純粹理性和先驗理念以及先驗理想。 理性推理的形式, 是將范疇應(yīng)用于直觀的綜合統(tǒng)一中。 顯然, 這種理性推理形式, 包含著一些特殊的先天概念, 如科學知識提供的定理和定律。 這些概念, 在康德哲學中被稱為純粹的理性概念或者先驗理念, 它們確立了先驗原則, 規(guī)定知性在全部經(jīng)驗中的應(yīng)用。 基于對理性推理的認識, 康德清楚地規(guī)定了理性的思想功能。 “理性在其推理中的功能在于知識依據(jù)概念而有的普遍性, 而理性推理本身是一個先天地在其條件的全部范圍內(nèi)被規(guī)定的判斷。”[4]258正是在這種理性推理中, 理性思維活動本身形成了統(tǒng)一性與普遍性的觀念。 在理性推理中, 推理的邏輯, 最終可以達到對事物的普遍性或總體性認識。 康德認為:“我們事先在大前提中就其全部范圍而言在某個條件下思維一個謂詞, 然后在一個理性推理的結(jié)論中把該謂詞限制在某個對象上”。 通過這種規(guī)定性, 我們可以獲得對象普遍性(universalitas)認知。 可以發(fā)現(xiàn), 在直觀的綜合中, 與普遍性相應(yīng)的是對象的全體性(universitas)或者總體性。 通過這樣的思考, 就可以看到, 先驗理念概念不是別的, 而是關(guān)于一個被給予的有條件者的“種種條件之總體性”的概念。 這就是說, 理性推理必然達成一個結(jié)論, 這個結(jié)論追求總體性或普遍性把握。 只要追求對事物的普遍性把握, 那么, 在這種總體性概念中就蘊含著“先驗幻相”。 雖然它是一個邏輯推理的傳統(tǒng), 但是, 這個結(jié)論有必要進行理性主義的懷疑, 它需要科學理性反思。 康德認為:“惟有無條件者才能使得種種條件的總體性成為可能, 而反過來種種條件的總體性在任何時候本身都是無條件的?!盵4]259在這種先驗綜合和總體性追求中, 先驗幻相必然蘊含其中, 完全無法脫離, 因為它要思考總體性與無條件者。 在此, “種種條件的總體性”與“無條件”構(gòu)成了辯證的統(tǒng)一。

      先驗幻相還與先驗理念相關(guān)。 康德發(fā)現(xiàn), 先驗理念是總體性概念, 是對最高存在的理論設(shè)定, 也是對最本原事物的理論推定。 先驗的理性概念, 總能設(shè)定種種條件綜合的絕對總體性, 這種理性思考的過程始終支配著存在者, 而且永不停止。 因此, 先驗理念中必然蘊含著先驗的幻相。 康德還發(fā)現(xiàn), 純粹理性在知識活動中把一切委托給知性, 知性通過直觀的對象和想象力構(gòu)建出絕對總體性, 最終通過思維的綜合統(tǒng)一, 把“總體性概念”延展到“絕對無條件者”, 從而形成理性統(tǒng)一性。 這說明, 只要追求綜合的統(tǒng)一性、 絕對的無條件和理性的統(tǒng)一性, 就無法擺脫先驗幻相的纏繞。 或者說, “先驗幻相”成了總體性思維和總體性概念的必然伴隨物。[4]260理性的統(tǒng)一性可以形成對存在者的總體把握, 這個絕對無條件者就是純粹理性或先驗理想的思維對象。 正是在這種總體性或普遍性思維中, 我們無法擺脫先驗幻相。 這種先驗幻相在思考理性存在者、 最高存在者與絕對精神存在時, 就不可能避免地呈現(xiàn)出來, 對人類的理性認知形成制約作用。

      3 先驗幻相、 謬誤推理與二論背反

      我們已經(jīng)談到先驗幻相與理性推理的關(guān)系, 也談到了先驗幻相與先驗理念的關(guān)系, 這是人類先驗認知與先驗判斷活動必然產(chǎn)生的聯(lián)系。 這就是說, 先驗幻相與純粹理性的辯證推理密切相聯(lián), 也與先驗理念的基本規(guī)定相關(guān)。 正是在辯證推理中, 純粹理性的謬誤推斷、 二律背反和先驗理想, 就自然而然地展示出矛盾復(fù)雜的內(nèi)容。

      在康德看來, 辯證的理性推理只有三種基本形式。 “第一種玄想推理”, 屬于純粹理性的謬誤推斷, 謬誤判斷從不包含任何雜多東西的主體的先驗概念出發(fā), 最終推論到“主體本身的絕對統(tǒng)一”。 純粹理性的謬誤判斷, 從主體的先驗概念推論出主體的絕對統(tǒng)一, 排除了主體的經(jīng)驗性概念, 預(yù)設(shè)了主體概念的先驗幻相特征, 即先驗幻相蘊含在主體的絕對統(tǒng)一中。 “第二種玄想推理”, 構(gòu)建了純粹理性的二論背反, 建立了“一般被給予的顯象的條件序列之絕對總體性的先驗概念”, 主體從這種無條件的綜合統(tǒng)一中, 往往可以發(fā)現(xiàn)“自相矛盾的概念”, 從而形成了兩個相互反對的判斷。 康德將理性在這些辯證推理中的狀態(tài)稱為“純粹理性的二論背反”。 在二論背反中, 正論與反論中展示的矛盾, 就存在論而言, 都包含著理性的先驗幻相。 “第三種玄想推理”, 從思維能夠被給予我的一般對象的條件的總體性出發(fā), 推論到我通過一個先驗概念不能認識的“一切存在者的存在者”, 但是, “對于它的無條件的必然性, 我不能形成任何概念”[4]268。 康德將這種辯證推理稱為純粹理性的理想。

      這三種辯證推理都不能形成嚴格的知性判斷, 也不能保證純粹理性思辨的邏輯完善性, 因為辯證推理自身始終顯示出存在論的內(nèi)在矛盾或存在論的總體觀念。 按照康德的看法, 先驗幻相只要與辯證推理有關(guān), 就必然伴隨著不可避免的先天幻相。 只要是先驗幻相, 就具有絕對總體性特征, 自然也經(jīng)不起知性的嚴格分析, 這實際上等于了類似神秘的不可認知的領(lǐng)域。 這個絕對總體性或理性統(tǒng)一性, 雖然可以通過辨證推理獲得, 但是又無法獲得知性證明, 因此, 理性活動最終建立了先驗的普遍理念和先驗幻相。

      在辯證分析論中, 康德清醒地認識到, 先驗理念作為理性的概念, 它可以通過理性的統(tǒng)一性來指導(dǎo)知性的統(tǒng)一性。 康德把理念理解為一個必然的理性概念, 這個理念在感官中又不能給予它任何相應(yīng)的對象。 這說明, 先驗理念不能直接與感官對象相聯(lián)系。 康德強調(diào), 先驗理念都是純粹的理性概念, “因為它們把一切經(jīng)驗知識都看作是由種種條件的絕對總體性所規(guī)定的”[4]261。 這說明, 純粹理性概念源于理性活動本身的思維特性。 康德強調(diào):“先驗的理念是完全必然地在理性中按照其源始的規(guī)律產(chǎn)生的?!?在此, 康德雖然強調(diào)先驗理念的優(yōu)先性, 強調(diào)先驗理念的絕對總體性規(guī)定了一切經(jīng)驗知識, 但是, 他并沒有完全否定先驗理念, 也沒有忘記肯定先驗理念的積極作用, 因為這是理性活動本身所具有的特點。 沒有理性的這種規(guī)定, 知性就無法獲得自己的合法性。 這說明, 理性是必要的, 這是人類思維無法忽視的能力。 康德強調(diào), 一切經(jīng)驗的知識并不是任意虛構(gòu)的, 而是通過理性活動的本性給予的。 康德認為:“純粹理性概念先驗的實在性, 乃是基于我們通過一種必然的理性推理達到這樣的理念?!盵4]267-268康德認為有一些理性推理不包含經(jīng)驗性的前提, 我們可以憑借它們, 從我們認識的某種東西推論到我們沒有任何概念可以把握的事物, 更重要的是, 我們還可以一種不可避免的幻相賦予這些事物以客觀實在性。 這就是說, 這種理性推理或辯證推理, 有著基本的思維原則, 它展示了存在者的種種存在形態(tài), 并最終指向靈魂的存在與實體的存在, 指向有限與無限的存在, 指向單純與復(fù)合的實體存在, 最終呈現(xiàn)出自然的因果性與自由的因果性, 必然指向絕對必然存在的事物。 顯然, 這就是形而上學的追問方式, 人類正是通過形而上學的追問達到了對世界存在的充分理解。

      康德并沒有簡單地否定純粹理性思維, 而是深刻地分析了這種純粹理性理想和理念產(chǎn)生的深刻思想根源。 在理解了先驗幻相與理性推理相關(guān)聯(lián)之后, 我們還可以發(fā)現(xiàn)理性心理學中的辯證幻相, 康德發(fā)現(xiàn), 這種辯證幻相就是先驗幻相的表現(xiàn)形式。 在康德看來, “理性心理學中的辯證幻相”, 實際上是由于理性理念與一般能思維的存在者在所有方面都不確定的概念的混淆。 康德認為:“我思維我自己, 乃是由于一個可能的經(jīng)驗, 因為我還抽掉了一切現(xiàn)實的經(jīng)驗, 由此推論出: 我即使在經(jīng)驗及其經(jīng)驗性條件之外也能夠意識到我自己的實存?!盵4]282這就是“我思”的特點。 康德沒有辦法通過邏輯推理的嚴格形式以保證思想的純粹性, 因為辯證推理本身就是為了面對絕對總體性或絕對無條件者。 顯然, 絕對總體性或絕對無條件者是無法通過嚴格的邏輯形式得到清晰證明的。 康德發(fā)現(xiàn), 純粹理性的辯證幻相, 不是在一定的經(jīng)驗性知識中出現(xiàn)的經(jīng)驗幻相, 因為它涉及思維之條件的普遍的東西。

      面對這種思維條件的普遍性原則, 康德認為, 純粹理性的辯證應(yīng)用只有三種情況: 一是一般思想的種種條件的綜合, 二是經(jīng)驗性思維的種種條件的綜合, 三是純粹理性的種種條件的綜合。 這三種綜合的情形, 說明純粹理性只涉及“種種條件綜合”的絕對總體性。 這就是說, 純粹理性不關(guān)注具體的條件, 而只關(guān)注絕對總體性。 康德在此明確地指出, “三種先驗幻相”與上面提到的這“三種條件綜合”的絕對總體性有關(guān)。 康德看到, “三種先驗幻相”直接為“出自純粹理性的三種偽科學, 亦即先驗心理學、 先驗宇宙論、 先驗神學提供了理念?!盵4]311在此, 康德明確指出先理心理學、 先驗宇宙論和先驗神學都是“偽科學”, 但是, 他卻無法消除這些“偽科學”, 并且還要為這些“偽科學”進行純粹理性的證明。 這說明, 康德雖然看到了純粹理性證明的非科學性, 但是, 他依然承認這些證明的必要性,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 我們無法消除先驗幻相, 即只要承認先驗幻相存在, 純粹理性的證明就是必然的。 康德指導(dǎo)我們, 對于先驗幻相要保持清醒的理性態(tài)度, 不能無條件地把這些先驗幻相或偽科學當作真理來接受, 因此, 先驗幻相與先驗理念, 都無法達成真正的科學認知與科學結(jié)論。

      在具體的批判中, 康德就宇宙論的四個先驗理念進行了總體反思。 康德發(fā)現(xiàn), 一些非科學的宇宙論理念, 包括一切陷入互相沖突的玄想主張, 往往是以空洞且純?nèi)幌胂蟪鰜淼母拍顬橐罁?jù), 因此, 我們不能把這些主張看作是事實的真理。 在康德看來, “這種懷疑已經(jīng)把我們引向正確的跡象, 來揭露長期以來使我們誤入歧途的幻象?!盵4]361在這里, 他明確地解釋了理性懷疑態(tài)度的重要意義, 人類正是通過理性的懷疑揭露了先驗的幻相。 康德認為, 在指出了各種宇宙論主張共同作為基礎(chǔ)的論證出現(xiàn)錯誤后, 就可以拒斥錯誤的爭論, 我們用不著在先驗幻相問題上花費太多時間。 康德發(fā)現(xiàn), 如果論爭的一方主張世界只有一個開端, 而另一方則主張世界沒有開端, 而且是永恒存在的, 那么, 爭論的雙方, 必有一方的觀點是正確的。 但是, 由于清晰性在雙方是相同的, 因此, 要想查明任何一方正確, 又是不可能的。 康德認為:“它們是在做無謂的爭論, 而且有某種先驗的幻相在用一種虛無縹緲的現(xiàn)實愚弄它們之外, 再也沒有別的辦法來徹底地、 令雙方滿意地了結(jié)爭執(zhí)了?!盵4]367辯證推理永遠無法得到滿意的答案, 從純粹科學意義上說, “先驗幻相”直接造成了辯證推理的荒謬性。 這種解釋, 為康德否定理性神學思想與理性心理學的謬誤提供了方法論的基礎(chǔ)。

      在對謬誤推斷、 二論背反所展示的先驗幻相進行批判分析之后, 康德還專門談到先驗理想中的先驗幻相問題。 康德認為:“理想的東西似乎比理念還遠離客觀的實在性。”必須看到, 所謂“理想”, 不僅是具體的理念, 而且是個體性的理念, 這是個別并且惟有通過理念才能被規(guī)定或者已經(jīng)被規(guī)定的事物。 康德在這里談及的先驗理念, 是個體性的理念而不是總體性的理念。 康德認為:“人性就其全部完善性而言, 不僅包含著一切屬于這種本性的、 構(gòu)成我們關(guān)于這種本性的概念的本質(zhì)屬性的擴展, 直到與它們那就是我們的完善人性的理念的目的完全符合, 而且還包含著在這一概念之外屬于理念無一例外規(guī)定的東西, 因為在所有的相互對立的謂詞之中, 畢竟只有惟一的一個適合完善的人的理念?!盵4]401康德在尋找總體性理念時, 之所以還要涉及個體的理念, 是因為先驗幻相不只是普遍的幻相, 而且與每一個個體自身的理性認知有關(guān)。 在理解人性的完善性, 在建立理性的普遍信仰時, 先驗幻相必然構(gòu)建出整體性或總體性觀念, 這是純粹理性思維擺脫不了的思維模式。

      康德發(fā)現(xiàn), 如果把“一切實在性的總和”這個理念完全實體化, 那么, 我們就可以辯證地把知性的經(jīng)驗應(yīng)用的分配的統(tǒng)一, 轉(zhuǎn)變?yōu)槿私?jīng)驗整體的集合的統(tǒng)一。 “我們還可以根據(jù)這個顯象的整體思維一個單一的、 自身包含著一切經(jīng)驗性的實在性的事物”, “與一個居于一切事實的可能性之巔、 為一切事物的普遍規(guī)定提供實在條件的事物的概念相混淆”[4]408。 這就是說, 每一個理念的形成, 必然有經(jīng)驗性的實在性的事物作為基礎(chǔ), 但是, 從這些經(jīng)驗中形成的理念, 卻無法保證科學的嚴格性, 它不可避免地有著先驗幻相的作用。 由這種先驗幻相造成的理性認知, 卻無法必然保證自身的真理性, 這就是康德對“三種辯證推理”所造成的先驗幻相的后果的哲學總結(jié)。

      4 先驗幻相與理性懷疑論的限度

      正是基于對先驗幻相的認識, 我們看到了理性懷疑主義有其思想的必要性。 但是, 這種理性懷疑主義是有限度的, 因為懷疑并不是要否定一切, 而是需要我們?nèi)ブ匦聶z驗。 面對純粹理性與先驗幻相問題, 理性的懷疑到底是對的還是錯的?既然人類克服不了先驗的幻相, 那么, 我們就必然需要進行必要的理性的懷疑。 但是, 這種理性懷疑的目的, 就是為了達成理性思想的完善性, 而不是為了徹底否定純粹理性思維自身。 康德之所以認為先驗理念、 二論背反與先驗理想都有存在的必要性, 是因為這是形而上學思維的思想源泉, 它給人類生活提供了獨特的精神生活價值存在信仰和理論基礎(chǔ)。 這就是說, 形而上學并非一無是處, 因為形而上學的合法性, 就是為了滿足人們對先驗理念的追求, 就是為了滿足人們對于絕對存在者的需要。 基于此, 先驗幻相與純粹理性思辨有其思想的必要性。

      康德認為:“純粹理性一切嘗試的結(jié)局, 不僅證實我們在先驗分析中已經(jīng)證明了的東西, 即我們所有那些要帶領(lǐng)我們超越到可能經(jīng)驗的領(lǐng)域之外的推論, 都是騙人的、 沒有根據(jù)的, 而且它還同時教給了我們這種特殊的東西, 即人類理性在這方面有一種超越這一界限的自然傾向?!痹谶@里, 康德明確提出了先驗幻相與認知錯誤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 辯證推理往往總是得出虛假的形而上學的結(jié)論。 先驗理念對于理性來說, 如同范疇對于知性一樣, 范疇導(dǎo)致真理, 即導(dǎo)致我們的概念與客體的一致。 “先驗理念則造成一種純?nèi)坏摹?但卻不可抗拒的幻相, 人們幾乎不能通過苛刻的批判來阻止這種幻相的欺騙?!盵4]440-441正是由于康德看到先驗理念、 謬誤推斷、 二論背反和先驗理想中存在的諸多先驗幻相, 因此, 要想正確地認識事物自身, 就不能不加懷疑地盲目信仰。 只有通過必要的懷疑, 才能認識到先驗理念所包含著的真理與錯誤, 才能認識到人類生命存在自身的價值。

      “先驗幻相”在很大程度上是形而上學的思想根源。 只要先驗幻相存在, 就可能產(chǎn)生形而上學, 就可能形成許多形而上學的虛幻論題與假言判斷。 理性形而上學與科學理性主義并不相同, 因此, 在科學實驗可以實證的領(lǐng)域, “先驗幻相”并沒有合法地盤, 但是, 人類對宇宙自然的世界幻相還是經(jīng)??赡艹霈F(xiàn), 它需要進行科學的實證。 唯有通過科學實證, 我們才能拋棄先驗幻相的實質(zhì)影響, 我們才能從日常生活神話或日常宗教信仰中逃離。 科學研究不關(guān)注先驗幻相問題, 即使是先驗幻相也需要得到科學理性的實驗證明; 在科學研究領(lǐng)域, 我們需要對一切存在保持好奇心, 但是, 只有通過科學實驗并獲得真正的科學解釋, 形成正確的科學結(jié)論, 才能被普遍認可。 與先驗幻相關(guān)聯(lián)的論題, 如果不能得到科學實驗的證明, 就只能讓它永遠屬于信仰的領(lǐng)域。

      我們擺脫不了先驗幻相, 因為先驗幻相就是我們理性生活經(jīng)驗的存在事實。 既然擺脫不了先驗幻相, 那么, 我們就認可這一事實, 關(guān)鍵在于, 我們必須保持對先驗幻相的清醒批判態(tài)度。 先驗幻相只會作用于人的心靈, 使人形成堅固的思想頑念。 “先驗幻相”并不會造成任何現(xiàn)實的危險, 例如, 錯覺、 誤解、 幻覺、 幻聽等心理學問題, 都不是先驗幻相問題, 而是經(jīng)驗幻相或視覺幻相。 康德指出:“理性在一切行動中都必須經(jīng)受批判, 并且不能以任何禁令損害批判的自由而不同時損害它自身并為自己招致一種有害的懷疑?!薄袄硇詻]有獨裁的威望, 相反, 它的裁決在任何時候都無非是自由公民的贊同, 自由公民的每一個都必須能夠言無不盡地表達他的疑慮乃至否決?!盵4]491至此, 康德已經(jīng)清楚地解釋了先驗幻相的作用, 并確立了純粹理性的正確思想或懷疑主義的立場。 “人們可以把純粹理性的批判視為純粹理性的一切爭辯的真正法庭, 因為它并不卷入這些直接關(guān)涉客體的爭辯, 而是指在按照最初使命的原理來規(guī)定和判斷一般理性的合法因素。”[4]497事實上, 康德對先驗幻相的批判, 就是對形而上學的批判, 就是對獨斷論的批判。 康德已經(jīng)深刻地認識到獨斷論的荒謬性, 他說:“獨斷論者通常都同樣依賴判斷的主觀原因, 同樣被其論敵逼入困境?!薄芭袑⑤p而易舉地揭露獨斷的幻相, 迫使純粹理性放棄它在思維應(yīng)用中過于夸張的僭妄, 退回到它特有的領(lǐng)地亦即實踐原理的界限之內(nèi)?!盵4]519這就是說, “獨斷論的幻相”, 在純粹知性領(lǐng)域沒有任何價值, 但是, 它可以成為實踐理性領(lǐng)域普遍理性公設(shè)的思想基礎(chǔ)。

      先驗幻相涉及人類幻相理論最根本性問題, 它是形而上學觀念的思想源泉, 也是消解形而上學最重要的思想途徑, 但是, 我們不能無限擴大其作用。 康德指出:“形而上學是人類理性的一切教養(yǎng)的完成。 形而上學是不可或缺的, 即使人們把它作為科學對某些確定的目的的影響擱置一旁, 因為它是按照理性甚至必然作為一切科學的可能性和一切科學的應(yīng)用的基礎(chǔ)的那些要素和準則來考察理性的?!薄爸劣谒鳛榧?nèi)坏乃急娌皇怯糜跀U展知識, 而是用于防止錯誤, 這無損于它的價值, 而毋寧說賦予它尊嚴和威望, 因為審查保障著科學共同體的普遍秩序與和諧乃至福祉, 并防止其勇敢且有益的探究遠離重要的目的, 即普遍的幸福。”[4]550康德一方面要批判形而上學, 消除形而上學的不利影響, 另一方面又要重建未來的形而上學。 這本身似乎存在著根本性矛盾, 但是, 只要從人類生命存在的根本事實出發(fā), 就可以看到, 我們一方面要借助知性充分認識自然生活世界, 另一方面則必須確證形而上學的信仰, 確立至善原則的思想根據(jù), 這是人類永遠不可能克服的兩種生命存在形式。 我們的理性懷疑立場, 就是要強調(diào)對先驗理想, 特別是對理性神學思想的懷疑, 但是, 這種懷疑必須是為了更好地建構(gòu), 而不是為了摧毀。 這樣, “先驗幻相理論”給我們提供了這理性懷疑主義的必要性依據(jù)。 從經(jīng)驗常識來看, 我們認為真實的東西可能是假相; 在歷史經(jīng)驗中, 我們認為真的事實也可能源于假相。 從根本上說, 我們的許多先驗幻相, 可能正是出自種種假相。 自然生活世界的真理, 通過知性把握即可獲得, 而人類精神生活世界的真理, 則不能僅僅通過知性分析或科學實驗加以把握。 人類精神生活的獨特存在形態(tài)與表現(xiàn)形式, 需要借助先驗幻相的立場以分析其合理性與謬誤性。 正是在這種矛盾立場中, 人類一方面走在科學理性的道路上, 另一方面又是在精神探索與精神信仰重建的路途中。 沒有什么比先驗幻相的自然性和不可避免性更能夠解釋人類精神生活的這種復(fù)雜現(xiàn)象, 我們可以由此設(shè)定它的應(yīng)用領(lǐng)域, 并杜絕它在科學理性認知中給人類生活造成不必要的混亂。 基于此, 我們才能理解康德先驗幻相理論的劃時代意義。

      [1] Immanuel Kant. Critique of Pure Reason[M]. Translated by Norman Kemp Smith. New York: The Macmillan Press Ltd., 1965.

      [2] Allison H E. Kant’s Transcendental Idealism[M].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3.

      [3] H?ffe K. Kants Kritik der Reineen Vernunft, Die Grundlegung der Modernen Philosophie[M]. München: C H Beck Verlag, 2004.

      [4] [德]康德. 純粹理性批判[M]. 李秋零, 譯.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1.

      [5] [古希臘]柏拉圖. 理想國[M]. 郭斌和, 張竹明, 譯. 北京: 商務(wù)印書館, 1986.

      [6] [英]培根. 新工具[M]. 許寶骙, 譯. 北京: 商務(wù)印書館, 1984.

      猜你喜歡
      總體性知性先驗
      《資本積累論》中的總體性方法探究
      荀子知性思想初探
      黃立新、賈強飛、肖天為 、馮瀚平作品
      基于無噪圖像塊先驗的MRI低秩分解去噪算法研究
      世界文學理論史建構(gòu)的新突破
      知性優(yōu)雅
      基于自適應(yīng)塊組割先驗的噪聲圖像超分辨率重建
      自動化學報(2017年5期)2017-05-14 06:20:44
      “總體性治理”與國家“訪”務(wù)——以信訪制度變遷為中心的考察
      社會科學(2016年6期)2016-06-15 20:29:08
      基于平滑先驗法的被動聲信號趨勢項消除
      露也露的知性優(yōu)雅
      Coco薇(2015年7期)2015-08-13 22:27:01
      浦县| 阿尔山市| 阿克苏市| 天峻县| 县级市| 博客| 新源县| 岳阳县| 延安市| 寻甸| 康马县| 斗六市| 涪陵区| 耿马| 临江市| 眉山市| 海兴县| 诸暨市| 广南县| 长治县| 永德县| 沈阳市| 剑川县| 定州市| 都昌县| 安远县| 苏州市| 亚东县| 武夷山市| 余干县| 江阴市| 阜南县| 广昌县| 阜新| 修水县| 丘北县| 柘城县| 锦州市| 巫溪县| 平顶山市| 米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