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劍坤
兩千年前,據(jù)說秦始皇就是自咸陽出發(fā)一路直奔渤海,為的就是“尋仙問道”以求“長生不老”。而兩千年后的今天,我同樣從陜西出發(fā)直飛煙臺蓬萊,巧了,也是為了“尋鮮問道”,但求的卻是——在還不算太老的時候盡可能地探路山東、品味煙臺。
煙臺的仙境之說源于海濱,所以在到達煙臺的第一時間,我就選擇了去親近大海。真意外,我竟然趕上了這個冬天煙臺的第一場大雪。蒙古國東部及俄羅斯遠東兩股冷空氣,總會在冬季如約而至煙臺,受它們合力的影響形成高空冷渦;煙臺的北面又是渤海,大面積的海洋帶來了豐富的水汽,于是煙臺多雪的原因就很容易解釋了。來到煙臺,住在海邊是明智的選擇,可謂“面朝大海,雪花紛飛”。
在我們所能查到的旅游資料中,通常會這樣描述煙臺:“綿延1038公里的海岸線上……”讀到這里,我的第一反應則是:“一個城市的海岸線就算再曲折,怎么可能有一千多公里?”后來翻開地圖就明白了,我作為普通游客,對煙臺的理解實際上有些片面了,認為她是僅限于膠東半島北部、渤海與黃海交界的那塊地界;更狹隘一點地說,在通常游客的印象中,煙臺游更多地是“蓬萊游”。傳說中仙界三島之一的蓬萊,有其名但無其島,蓬萊的的確確在煙臺以行政區(qū)存在,因此從古至今,有多少人僅沖著這兩個字也會來此游歷。加之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的蓬萊閣也正是坐落于這山海之間,所以游煙臺的人必定不愿錯過蓬萊。
除了家喻戶曉的八仙文化與海市蜃樓,更廣闊的煙臺是什么樣的呢?龍口的南山、棲霞的牟氏莊園、海陽的招虎山等等,這些地方也都有不錯的看點,只不過我們沒能靜下心來慢慢地游覽罷了。
冬季的海灘寂靜了很多,浪花撫去沙岸上積雪的同時,也留下了名副其實的“沙畫”,不同顏色的細沙形成明暗相間的紋理,那是大海的宏觀藝術,也是波濤的無羈幻象。從冷冷的早晨開始,就有不少人在沙灘上揀拾了,而后沉沉地收納起這些鮮美的、海洋的饋贈。除此之外,幾乎沒有游客愿意呆在海邊吹冷風,但我還是堅持立于天馬棧橋上,欣賞雪后藍天白云的晴日搭配翻滾著的浪花,那幅美景就足夠醉人了;如果棧橋的落地玻璃景觀屋被開發(fā)為咖啡館、書吧或者紅酒坊,我可能寧愿暖暖地在那里消磨一整天。
在《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中即稱煙臺為CHEFOO,其實那就是對“芝罘”(如今隸屬于煙臺市的芝罘區(qū))的音譯。1861年,英國人毛里遜受英國駐華公使普魯斯指派籌辦開埠,由此煙臺成為當時北方最早開埠的城市之一。且不論開埠對當時的某方更為利好,單單為煙臺創(chuàng)造出了N多“第一”的名頭就攢足了談資——煙臺是中國近代郵政的發(fā)祥地,這里誕生了中國第一所聾啞學校,登州文會館被改為中國第一所現(xiàn)代大學,在煙臺誕生了中國第一家生產(chǎn)葡萄酒的工廠,煙臺還擁有中國最早的制鐘廠……這些百年前就創(chuàng)下的中國紀錄,如今還可以在漫步于海岸街及海關街時依稀可見。
兩層的青瓦四坡頂老郵政大樓,坐北向南有五開間,立面六根磚砌方形柱子,線腳疊澀豐富。在140年前,這里即開始收寄公眾信件,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見過在這所老郵局中出售的、中國發(fā)行的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F(xiàn)代的綠色郵筒幾乎成了象征,此刻我突然間有一份心情想要寄出,但久久地不知道地址該填何處,最終還是用手機拍了張老街的照片,毫不猶豫地發(fā)在了朋友圈。雖然這里一道道的老街還在修葺與改造中,但是在老房子轉角處的回眸之瞬,似乎總能穿透青磚與窗欄隱約聽到百年回音。
海拔僅四十多米的煙臺山舊時功用僅為燃放狼煙的信號臺,但它也成為了煙臺得名的出處。從1862年英國和法國在煙臺山設立了領事館以后,到1925年,相繼有日本、美國、俄羅斯、德國、奧匈帝國、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挪威、荷蘭、比利時、丹麥、瑞典、芬蘭、朝鮮,一共有17個國家在煙臺山及附近建立了領事館或代辦機構。時至今日,這里成為中國現(xiàn)存最完整、最密集的近代領事館群,也是一處開放的景觀地。30多棟外國領事館和官邸舊址,分別用不同的建筑風格彰顯著各自國家的性格,如今多被開辟為陳列館、紀念館、藝術館等等。
抬頭望,煙臺山頂?shù)臒羲^清朝時期的燈桿位置向西移了幾十米,但其導航、交通指揮的功用大致未變,如今又多出了旅游地標的用途;遠眺海灣,荷蘭人始建的防浪堤,還在日復一日接受著浪濤的拍打,當時的建設者們一定不會想到,在百余年后今天游客的眼中,它已成為那道弧度相當完美的天然良灣的裝飾線。
關于酒的話題,在煙臺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去的。打開“百年張?!惫倬W(wǎng)的紀事頁面,我好奇地點擊了時間軸上最前端的1890s那一欄,滾動出來的老照片是一幅人像,圖片說明則為“愛國華僑張弼士投資白銀三百萬兩創(chuàng)辦張裕釀酒公司,開創(chuàng)了中國工業(yè)化生產(chǎn)葡萄酒的先河。”無疑,這是前面提到過的煙臺若干“第一”中的一個。
想了解酒文化,自然僅僅閱讀文獻資料是不夠的,當然要親自品嘗。喝過張裕的人不在少數(shù),但步入數(shù)十米深的地下、坐在原址的百年酒窖中品鑒張裕,這才算是到煙臺品酒的正確打開方式。百年地下大酒窖自然位于張裕老廠址所在地,而在老廠址上建造的張裕酒文化博物館也是中國首座專業(yè)化葡萄酒博物館,如今改造為參觀景點對游客開放。
躋身燈光柔和的巷道內,穿行被或炙或烤過的橡木桶之間,頓覺彌漫于溫潤空氣中的酒香撲面而來。不敢高聲語,恐驚酒中仙。我假裝研讀不同年份窖藏標識,實為故意將自己獨自落在這個醞釀了百年的空間,就是想偷偷將耳廓貼在凸凹不平的木桶表面,試圖聆聽葡萄酒的呼吸??墒牵谶@百年酒窖里呆得越久,越發(fā)心跳加速、血脈僨張,還不等入口白蘭地,酒香已經(jīng)將我拽入酩酊之境。
白蘭地雖是舶來品,但因為張裕的情結,反而讓白蘭地在煙臺有著抑制不住的主人翁氣場,據(jù)說來煙臺拼酒,拼的一定是白蘭地。白蘭地在煙臺被稱為“見風倒”,這極具畫面感的描述卻引起了“無量眾生”更多的好奇,一次次地拈起高腳杯仰脖,頻頻攪動舌尖品味葡萄酒在口中那12秒的神奇化學反應,最終步伐踉蹌時方驚呼——大意了!
生活在距離任何一處海濱都有上千公里的我,卻相當迷戀海鮮,這是個無法解釋的現(xiàn)象,所以只能開玩笑地說:“上輩子我一定是海的女兒。”如同我們內陸耕種有農(nóng)諺一般,在煙臺也有許多順口溜來指導捕撈作業(yè),例如:谷雨前后東南風,魚蝦靠近海邊行;七月西風刮秋雨,海里刀魚往東走;八月十五月兒圓,海里對蝦上了灘。這樣聽來,顯然我們來的不是時候,冬季的海鮮并非最豐美,但畢竟是靠海吃海的,隨便點幾樣特色菜就足夠大飽口福了。
在我的知識層面,海鮮食材自然應該取自于大海,咀嚼出的口感當然重在原味的“鮮”,從前面提到的煙臺擁有長達一千多公里的海岸線可以聯(lián)想到,在煙臺必定隨時能夠親歷活蹦亂跳的對蝦于分分鐘后就進了你的餐盤的全過程。牡蠣、扇貝、海螺、花蛤、爬蝦、海腸、鲅魚……啊喲,點數(shù)一桌的珍饈美饕,耗盡我積攢了幾十年的識別海鮮的詞匯,最終連叫不上名的也一并來者不拒——吃海鮮,這是我唯一可以不假思索并敢大膽嘗試的事情!
在所有的美味中,鲅魚水餃最讓人難以取舍。由于視它為主食,所以很晚才被端上桌,那時的我已經(jīng)撫著肚子準備說“圓滿”了。更沒出息的是,一聽說鲅魚水餃為膠東特色美食,我那股垂涎勁兒就又上來了,嘗一個也無妨吧?當鲅魚水餃轉到面前,我卻舉著筷子愣了半天。那餃子的個頭實在驚人,大到幾乎無法克服的地步,據(jù)說更有甚者,鲅魚水餃會如成年男子的手掌大小。為什么流行用鲅魚做餡兒?肉多刺少、儲量豐富等等都是原因,當然還與煙臺當?shù)匾粍t傳達親情的故事有關,暖暖的,全是愛!
再次回到沙灘上時,已是日暮時分,彩色的貝殼在逆光效果中透著疏密相間的紋路。我舍不得將它的位置挪動,也不愿意因觸碰改變了它的姿態(tài),所以寧可幾乎匍匐于沙灘,低角度地記錄這只貝殼的優(yōu)雅。也許潮汐能將它帶回大海,一并捎去我們對那片蔚藍的祝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