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云峰
拿到劉源同志親贈所著《夢回萬里 衛(wèi)黃保華——漫憶父親劉少奇與國防、軍事、軍隊》一書,很是欣喜。細細品讀,深受教益。這是一部用心寫就、視角獨特、簡潔濃情且語言個性化的著作。劉源同志以子女的敘述視角,對與劉少奇同志相關的若干重大事件,以及劉少奇同志與毛澤東、彭德懷、何葆貞、胡志明等老戰(zhàn)友的關系,作了客觀淡定的梳理,其中不乏獨家掌握的史料和補白新解。比起世面上相當多的黨史類書籍,這是一部讓人耳目一新的著作,其樸實真摯的情感底蘊和從容內斂的敘述風格,別開史傳表達之生面。
追尋歷史,凝結真情,傳承道義。對于著作者劉源同志來說,這既是一部充滿懷念深情的回憶錄,也是一部理性地反思既往的史傳。他在前言里曾寫到“為了便于理解,史實外加了些背景介紹,意義概述和簡單評價,少不了保留些子女的感情回顧及點評,盡量注意黨史上掌握的分寸,也闡述些獨見而非共識,或許可對史實提出個新視角。謹與讀者學者共同思考,請概允、請海涵、請體諒?!彼€在書中寫到“……愈是深知就里,愈應公正以待。公開史、明探討,定會贏得信賴,光輝史、新發(fā)掘,為黨增輝添彩!請專家探究,導后人真知。”而“講述予眾,共享予眾,評判予眾,我自負責”的磊落態(tài)度、坦蕩襟懷和責任擔當則是一種高尚的血脈延續(xù),以及一場痛快淋漓的家國情懷的傾訴。
眾所周知,在中國革命的歷史中,少奇同志作為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重要成員,不僅在我黨的理論、組織和政權建設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在國防和軍隊建設方面也建立了不朽功勛。本書則主要圍繞其在人民軍隊的創(chuàng)建和壯大,根據(jù)地的創(chuàng)立和擴大,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和建設上所作的突出貢獻進行了精練簡述。
這本書中所敘內容,不僅是對人民軍隊成長歷史研究的有益補充,更為黨史國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此書記述了工人運動、學生運動、白區(qū)斗爭等中國共產(chǎn)黨早期革命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與我黨早期軍隊建設及發(fā)展的密切關系。就從書中所敘最著名、最初的三大起義(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來說吧,其重要組成力量多為工人階級和黨員骨干,其血脈延續(xù)至今。故稱其為人民軍隊最早的雛形前身,當之無愧。少奇同志在早期曾多年領導工人運動,做了大量的基礎性、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功載千秋。劉源同志說,以往的諸多文章和文獻里雖有銘記,但卻很少有人將建立工農武裝、人民軍隊與工人運動聯(lián)系起來。書中還敘述了劉少奇同志在順直和東北滿洲斗爭中、在山西新軍中、在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斗爭中發(fā)揮的獨特歷史作用,生動揭示了我們這支軍隊是從哪里來的、靠什么發(fā)展壯大的,以及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再現(xiàn)了在黨的絕對領導下,人民軍隊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光輝歷程。老一代革命家的理想信念、思想路線和作風紀律也深刻詮釋了歷史,有力地證明了沒有一個人民的軍隊就沒有人民的一切。
這本書中所敘獨家掌握的詳實史料和感人細節(jié),既是對劉少奇同志生平研究的豐富發(fā)展,也是對老一輩革命家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舍生忘死奮斗不息精神的銘記和傳承。劉少奇同志為創(chuàng)建和培育人民軍隊、發(fā)展黨的軍事指導理論、建設現(xiàn)代化國防付出了畢生的心血。劉源同志在書中詳盡敘述了其在反圍剿斗爭中指揮了松毛嶺戰(zhàn)役;在長征路上領導紅八軍團和紅五軍團;在華北組織平原游擊戰(zhàn)和冀東大起義;皖南事變后,臨危受命、力挽狂瀾,領導重建后的十幾萬新四軍打退國民黨反共高潮,開辟華中抗日敵后根據(jù)地;抗戰(zhàn)后提出“向北發(fā)展、向南防御"戰(zhàn)略方針,代表中央決定組織指揮大軍搶占東北;東北解放后,形成百萬雄師高歌打回關內;解放戰(zhàn)爭中領導城市地下工作;負責援越抗法等波瀾壯闊的斗爭篇章,全面回顧了劉少奇同志與國防、軍事、軍隊的關系,解讀了他在黨內歷史地位形成的根本原因。充分反映了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在波瀾壯闊的斗爭中既重視黨的建設、政權建設、經(jīng)濟建設、社會建設,也重視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偉大實踐。
這本書不是私史,它是一部圖文并茂、鮮活且有溫度的黨史新作。其內容的客觀真實性和敘述者的動機純正性毋庸置疑。劉源同志在著作的最后一段深情寫到“今天向大家敘述的主題正是在那個群星燦爛的年代,父親與領袖、戰(zhàn)友、同志、人民群眾的故事(無一項不是),所以盡量多寫上共事者姓名,而我講述的主角,是一位學子、平民、凡人,在人民群眾中、革命事業(yè)中,在學習鍛煉、忘我奮斗中,成長為一位導師、領袖、偉人——一名真正共產(chǎn)黨員的故事”。書中許多生動鮮活、娓娓道來的故事是讀平常黨史著述難以領略到的。當然,大多黨史文集更具有學術性,回憶錄特別是親人回憶錄則更具獨特性可讀性。劉源同志將紛繁的歷史碎片銜接理順,聚焦歷史瞬間,讓人重回過去的烽火煙云當中,更加清晰地領略當年的場景和變故。他將一條無形的歷史軌跡串起,讓我們看到其中的規(guī)律性和必然性。這種直達人心的表達,讓歷史更具血肉感而不僅僅是骨感,也讓我們第一次從劉少奇同志的視角,看到了我黨我軍軍事斗爭的另一面,而這一點尤其不可多得。
習主席指出,“當前,我們正在進行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惫伯a(chǎn)黨人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劉少奇同志在他所處的那個同樣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中,坐過牢,遇過險,蒙受過錯誤路線的殘酷打擊,但他始終無私無畏,信仰堅定,追求真理,堅持原則,襟懷坦白,一切以人民利益為重,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謀復興,有情懷,有擔當。在血與火的考驗中,始終堅持群眾路線、實事求是、利黨為公,這是劉少奇同志突出的精神品質,是其人格魅力傳諸后世、永放光芒的根本原因。這種彌足珍貴的品質,是留給后人的一筆巨大精神財富,也是當今我們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yè)、實現(xiàn)偉大夢想的行為典范和情操楷模,更是我軍實現(xiàn)偉大強軍目標的超強源動力。
當年劉少奇同志在其著名的《論共產(chǎn)黨員的修養(yǎng)》中曾就黨性理論作了系統(tǒng)的闡述,如今劉源同志的著述則為劉少奇踐行黨性作了最有說服力的注解。劉源同志為本書題名“夢回萬里 衛(wèi)黃保華”?!靶l(wèi)黃”意為“保衛(wèi)黃種人”,“保華”意為“保中華”,這是劉少奇自述原話,劉源同志引以為書名,他想傳達的,既是對家中父輩波瀾壯闊的革命生涯的無上崇敬,也是對自己作為革命后代的一種自我激勵,更是對萬千讀者學好黨史軍史,積蓄精神底氣,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精神寄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