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鑒
好久不去北沙灘市場了,今天有閑前往轉轉,雖然星期日沒有星期六市場火爆,7點鐘已人頭攢動,好不熱鬧。
我愛逛這種雜攤,什么都有的那種攤位,好在北沙灘市場這種攤位很多,很對我的路子。不久,我看到—對憨態(tài)可掬的紫砂小雞。其實這對紫砂小雞,我曾多次看到(以前常去該市場),一是價位高,二是不了解真假。兩只小雞雖為黃色,歲月侵蝕已讓小雞身上披上了_一層包漿,這層包漿是歲月與空氣中灰塵交織成的,已由黃色變成黃褐(偏黑)色了。一只小雞腳下有“天藝陶”字樣;一只小雞腳下有“陳鳴遠”字樣。我曾多次與攤主砍價,可能是緣分不到,失之交臂。
今天這對憨態(tài)小雞依然靜靜地立在攤位上等待著識貨者。我曾向攤主詢價,攤主說的價格有些離譜,這么高價您砍也砍不下來多少,只能讓它們繼續(xù)等著出高價者了。市場全轉了一圈,再次來到這攤位,出了個我認為物有所值的價格,同時也是殺殺攤主的欲望,不就是兩塊紫砂泥捏的小雞嗎,那么高的價賣誰?北沙灘是雜市,好東西為何不上拍賣會?這兒能賣出高價嗎?攤主讓我出價,我在攤主開價的基礎上砍了60%是我能接受的價,攤主當然不賣,只好悻悻地走了。已經(jīng)走出市場了,心中仍惦記著那對憨態(tài)小雞,鬼使神差地決定在我出價的基礎上翻一倍,試試看能不能買下來。也不知是哪來的這種勇氣,看來是這對小雞的神態(tài)感動了我。加價一倍幾乎與攤主開的價位差不多,雖然還有些差距,這已然是我所出的最高價了,不給則罷,算我與這對小雞無緣罷了。攤主依然讓我再加點,我實在是無能為力了,我拿出殺手锏——再次走人。攤主見我確實喜歡,不得已將這對憨態(tài)小雞勻給了我,嘴中還不停地叨嘮:“賣您就沒了,您保存好!”攤主用紙將這對小雞包好,錢貨兩清,打道回府。
直到買回這對憨態(tài)的紫砂小雞,我也沒鬧清到底是否是陳鳴遠的作品,也沒有這樣好高騖遠的奢求,您想能在雜貨地攤淘到幾百年前名家所作紫砂作品?概率是極低的,但絕不是沒有。我以為只要是能感動我,價格能承受就可以將其請回天穹齋,這是我買這對紫砂雛雞的初衷。說起雞來那可話長了。古人十分尊敬雞,認為“雞有五德”《韓詩外傳》說:“雞頭戴冠,是文;雞腳有距能斗,是武;斗雞從不退讓,是勇;得食互相招呼,是仁;守夜不失時,是信?!币蚨u就被認為“德禽”了。
上小學的時候,不少同學家都養(yǎng)雞,比如我在北大附小上學時,有一位叫王敦群的同學,此人長得特別像20世紀60年代電影《小鈴鐺》里的主角,扁扁的臉上長著一對大耳朵,家住北大的勺園,門前有一片很大的草地。他養(yǎng)了幾只雞,其中有一只大公雞,長得趾高氣昂,火紅的雞冠,羽毛油亮,善斗,不僅和公雞斗,也和人斗。
同學曾經(jīng)多次到他家去玩,那只大公雞,見到生人,立即警覺起來,邁著方步,在生人的左右巡視,稍不注意,它就向你發(fā)出攻擊,而且主人不說話,它的進攻就不停止,直到把你驅逐出門才肯罷休!有時逐出門去還要驅逐到很遠的地方才回轉!這只斗雞,少年時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王敦群家的這只大公雞,不知能否具備雞的五德,只是覺得這只雞與眾不同,善斗驍勇罷了。
斗雞是以善打善斗而著稱的珍禽,又名打雞、咬雞、軍雞。兩雄相遇或為爭食時,或為奪偶相互打斗時,可置生死于度外,戰(zhàn)斗到最后一口氣。我國有不少民族有斗雞的喜好,甚至舉辦大型的斗雞會。唐代的文學家韓愈曾用詩描寫斗雞的場面:“裂血失鳴聲,啄殷甚饑餒,對起何急驚,隨旋誠巧紿?!?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8/01/18/bjjs201801bjjs20180125-4-l.jpg" style=""/>
我在幼年時在一些場合看過斗雞比賽,那慘烈的場面讓人不忍觀看。雞這種禽類竟然有如此野性!有的同學知道某家有強悍的公雞,特意抱著自家的公雞前來參戰(zhàn),有雞的家庭也不含糊,將自家的雄雞抱出來迎戰(zhàn),此時有不少看熱鬧的人攛掇著廝殺。這當口只要是將兩只雞放下來,一場你死我活的戰(zhàn)斗在兩只雄雞之間就展開了,兩只公雞脖子伸直,特別是脖子下面的毛全部“豎”起來,相互對視著,這對視甚至可以達到十分鐘,直到家人打破這種僵局,雙方才真的打將起來,相互對掐,甚至高高地騰起,雙腳對踹,直殺得天昏地暗,互不服輸。時間就這樣一分一秒地過去,不管誰勝誰敗,雙方都被鹐得順著脖子流血,有的雞的雞冠被鹐破,血流不止。勝者抱著渾身是血的公雞高高興興地回家,敗者也不服輸,只是這兩只為人取樂的公雞,傷勢都不輕,回家調養(yǎng)不在話下。
回過頭來再看這對留有包漿的紫砂憨態(tài)小雞,外表毛茸茸地像兩個小球,那咄咄逼人的樣子將小雞的神態(tài)表現(xiàn)得惟妙惟肖,小雞的眉眼竟然刻畫得如此神態(tài)畢現(xiàn),小嘴甚至嘴上鼻翼都刻畫得十分到位,最奪人魂魄的是那對小眼睛竟是那樣的出神。古有“畫龍點睛”之說,這對憨態(tài)小雞也是如此。能將小雞的神態(tài)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我以為是大家所為,陳鳴遠(或冒名頂替陳鳴遠的制作者)不愧為我國紫砂藝人中的佼佼者,在保利的歷屆拍賣會預展上,我曾多次看過陳鳴遠的紫砂作品,可謂點泥成金,做什么像什么。您知道一位大師為了能制作出神態(tài)逼真的作品,他付出的超出常人的種種努力,只在他的作品中才能體現(xiàn)出來,這也是一般人、后人無法與之比肩的原因之一。
在30倍放大鏡下,小雞身上的茸毛可以清晰地看出是由數(shù)萬的點與微細的線組成,而小雞略為下垂的兩只翅膀和腳掌卻被制作得異常率真,刀痕簡練,令人拍案!
在高倍放大鏡下,我看到了作者的執(zhí)著。作者抓住雛雞的神態(tài),將毛茸茸的外表發(fā)揮到極致。兩只比雞蛋大兩倍的雛雞的體表需要制作者扎下多少萬個小眼,需要付出多少萬條細細帶有不同方向的劃痕,這是需要功夫的,同時也需要全貌的把握。這對雛雞絕不是簡單的紫砂作品,而是制作者用靈魂做出的工藝品,絕不是點個贊就罷了的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