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順元
【摘要】“接地氣”是十八大以來的新名詞,指的是領導干部為廣大人民做好事、做實事,才能得民心。英語教學中的“接地氣”,就是要求教師采用適合學生接受的教學方法,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益。文章提出英語教學也要“接地氣”的論題,并探討“接地氣”的實踐策略。
【關鍵詞】初中英語 英語教學 “接地氣” 主要策略
“接地氣”是十八大以來的流行語之一,“接地氣”就是順民意、得民心,簡單說就是順乎人理、接其自然。傳統(tǒng)英語教學中,教師沿襲“灌輸”教學,心中有教材、有大綱、有教案、有進度,但沒有學生,學生學習缺少興趣、缺乏積極性。低效的原因,主要是教師沒接地氣。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接地氣”,是我們的英語課堂走向高效,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教學方法多樣化
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質量。如利用圖片、簡筆畫、多媒體課件等等,增強知識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從而激發(fā)學習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實物教學,增強英語教學的生動性,省去漢語翻譯的環(huán)節(jié)。如教學7上unit8 Welcome to the unit時,對于服裝名詞的學習是該部分的重點,對于這個重點的突破,筆者采用多媒體課件,呈現出要學習的內容,增強新單詞的直觀性,提高學生的記憶效率。如呈現一條領帶,和學生交流What is it?當學生回答“領帶”時,筆者趁機說Yes, it is a tie.Tie means“領帶”in Chinese.繼而呈現出多種顏色的領帶,學生們會脫口而出colourful ties.呈現出男式襯衫、女士上衣、套裝、灰色的短裙、不同種類的褲子、一雙鞋子等,單詞skirt、blouse、dress、grey shirt、all kinds of trousers、a pair of shoes等詞匯的學習,增加了趣味性,也吸引學生的眼球。再呈現給學生入時打扮的男女的圖片,讓學生根據圖片內容,而談論這對男女的打扮,從而鞏固所學的單詞。
多媒體的使用,避免英語知識的抽象性,更利于創(chuàng)設真實的生活情境,為課堂增添趣味性,提高學生的關注度,提高注意力。如形容詞的比較級別的學習,對于數量的比較,Millie has more milk than Sandy. Millie has less rice than Sandy等句子的翻譯講解法,給學生看不見、摸不著的感覺,為語法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設置了障礙。而如果用多媒體呈現出Millie和Sandy坐在餐桌旁,Millie的面前是一杯牛奶、半碗米飯,而Sandy的跟前是半杯奶、一碗米飯等,讓學生根據圖片內容所看到的,使用more... than...、fewer... than...、less... than...而造句子,學生可以舉一反三,說出不同的句子,也為學生提供口語訓練的機會。
二、教學方式生活化
生活化教學是課改的主旋律,語言的學習和運用離不開生活,遠離生活的英語教學沒有生命力。為此,生活化教學也是“接地氣”不可或缺的教學途徑。
教學內容生活化。初中英語教材突出英語的生活化特點,從教材的話題可窺一斑,就以九上為例,九上總共八個單元,話題分別是談談性格,描述適合自己性格的職業(yè);不同的顏色對人產生不同的影響;成長過程中的煩惱與收獲,還會了解音樂大師譚盾、電影明星Audrey Heburn、了解繪畫藝術、閱讀偵探故事等,這些話題與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密不可分,教師應運用這些話題巧妙安排教學任務和設計教學活動,讓教學無處不生活,盡力聽說讀寫都圍繞教材的主題和中心話題而展開。如9上Unit3的教學,在welcome to the unit中,以free talk而開展自由暢談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的困惑而開啟單元的學習,每一個學生都有不同的煩惱,因此,活動的開展,會一石激起千層浪。Reading教學時,教師在導讀時以Everyone has different problems, including Millie and Simon. What problems do they have?Can you give them some suggestions?而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閱讀的興趣;在Speak up的教學時,讓學生敢于說出自己的困惑,并能主動征求解決的辦法……這樣的教學內容和方式,以學生的親身生活感受和實際而展開,利于構建活躍的課堂氛圍。
教學方式生活化、作業(yè)生活化等也是生活教育觀的主題要求,彰顯英語的生活化,與學生的學習“接地氣”,“長靈氣”。
再者,教學語言簡單化也是英語教學“接地氣”的最基本要求。習近平的十八大的講話,之所以反響很大,主要原因之一語言樸實、通俗,又不乏妙語趣詞。英語教師的教學語言,也應該少一些官話、少一些理論的說教,用簡明扼要的語言,講述一些知識點,利于學生聽明白,弄清楚。
如教師的教學語言盡量口語化、簡約化,使用高頻詞匯、熟悉句型進行教學,少使用冷僻的單詞、陌生的句式進行教學,必要時,英漢互用,降低英語的難度,提高英語的可理解度。
英語教學應“接地氣”,不是哪一個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所能實現的,教師應分析教材、分析學情,采用合理、科學的方法、創(chuàng)設多樣化、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讓英語課堂不再沉悶、學生不再沉默,英語課堂真正“接地氣、長靈氣”,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展示和創(chuàng)新的舞臺。
參考文獻:
[1]支瑩.返璞歸真接地氣,讓英語教學回歸生活[J].新課程·中旬,2016(9).
[2]鄭小玲.讓我們的初中英語作文更接地氣[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