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純
摘 要 美術與語文教學在審美教育、創(chuàng)新與表達等方面存在著相似性,低年級語文教師深入研究教材,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需求,充分利用圖畫進行教學,能夠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實踐證明畫與寫結合是低年級語文學科和美術學科整合的有效方式。
關鍵詞 繪畫 語文教學 整合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加強學科之間的整合,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思想,不同學科應相互滲透、相互補充、相互汲取。
通過調研,我發(fā)現(xiàn)80%以上的學生喜歡把詩詞、兒歌、故事等配上圖畫,對課文的理解更喜歡教師用圖畫、簡筆畫的方式來呈現(xiàn),而且學生積極性高漲,思維活躍,興趣盎然。基于此我想:假如低年級語文教學時能夠充分引導學生畫中感悟,畫寫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定會得到更好的激發(fā),教學效果也會大幅度得到提升,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并與同事們進行了相關嘗試取得了一定效果。
我們通過實踐總結,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歸納出促進低年級語文教學的方法。
1教師畫
1.1導入時,以“畫”促趣
在課文學習前,用畫上一幅與課文內容緊密聯(lián)系的實物,就能在頃刻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興趣,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興趣。
如:在《猴子種果樹》的教學中,老師先在黑板上畫猴子的簡筆畫,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提升起來。教師順勢補充課題《猴子種果樹》,讓他們讀題后說出心中的疑問,然后把問題歸納成這樣兩個問題:(1)猴子是怎樣種果樹的?(2)結果怎么樣?教學也就按這兩個問題來進行。這樣的導入讓學生自己從課題中開掘問題,并在下面的學習中解決問題。真正地體現(xiàn)了《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1.2理解時,以“畫”促悟
小學低年級語文課本中,有一些詞語是學生在平時的閱讀和口語交際中沒有接觸到的,這樣的詞語學生難以想象和理解,教學時老師用圖畫來配合理解,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學《西湖》這一課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內容時,先用粉筆簡單勾畫出西湖,接著根據(jù)課文內容的逐漸深入,依次畫上層層疊疊、連綿起伏的山巒,圍繞著西湖的一圈樹木織成的綠色鑲邊,白堤和蘇堤,湖心的三個小島??吹竭@幅畫,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對西湖有了深刻印象,從而感受到西湖的優(yōu)美風景,不自覺地產(chǎn)生熱愛西湖美景的情感,產(chǎn)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
1.3背誦時,以“畫”導路
背誦課文是學生積累語文知識的一種有效手段。我們圖文結合,用圖畫來引導背誦,不但提高了學生背誦的效率,還降低背誦的難度。
如背誦小學語文第三冊《夕陽真美》這一課時,老師將美妙的文字轉換成了三幅優(yōu)美的風景畫。第一幅圖畫是:深藍的天空,太陽剛剛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連綿起伏的西山披著夕陽的余暉,顯得十分壯麗;第二幅圖畫是:太陽慢慢地往下沉,它漲紅的臉把身邊的云朵染成了各種顏色;第三幅圖是:太陽的臉變得更紅,并且走向西山的背后,把燦爛的霞光留在遙遠的天邊。學生通過三幅圖直觀感受到太陽落山時的不同位置和變換的光芒,很自然地投入到情景中,背誦起來瑯瑯上口。
教學實踐中,有了圖畫,低年級語文課堂多了一份生趣,多了一份鮮活,多了學生的一次次頓悟,也多了師生之間的縷縷和諧。
2學生畫
(1)畫中激情:在語文教學中,老師抓住學生喜畫樂畫的特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之中。在上課時,讓學生畫出與課文有關的事務,然后順勢導入新課,一顆顆閃閃爍爍的星星,一輪或彎或圓的月亮,……都會把孩子引入到對課文的激情學習中。
(2)畫中領悟:低年級描寫色彩的文章很多,可以讓學生用染料涂一涂;描寫季節(jié)的文章也可以讓學生動筆畫一畫,體會五彩繽紛的生活及色彩斑斕的季節(jié)。漢語拼音的教學、漢字(象形字)的教學以及古詩、寫景的文章都適合這一方法。
(3)畫中創(chuàng)新:教學中讓學生根據(jù)課文中的連環(huán)畫進行補充創(chuàng)新。想象是創(chuàng)新的基石,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的求異思維在頭腦中生長,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中,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中,每個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都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示。既學習了文本知識,又延伸到課堂教學之外,即發(fā)展了學生的語言,又充分展示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4)畫中拓展:在教學中,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一些我畫我寫之類的拓展性的練習。讓學生的思維更開闊,知識更扎實。
例如:在教學《四個太陽》這篇課文時,課文根據(jù)四季的特點,畫出了四個不同顏色的太陽。為了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太陽的顏色與季節(jié)、與環(huán)境的關系,讓學生根據(jù)生活的體驗自己來畫一畫,你想把什么顏色的太陽放在哪里,為什么?這樣,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常識,畫畫寫寫這樣不僅讓課文內容得到了進一步拓展,而且讓學生的想象力、繪畫水平及對環(huán)境的保護扎根心底。
老師在深入研究教材的的基礎上,發(fā)掘教材中的美術因素,采用教師畫、學生畫的形式,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語文教學效率;通過“我寫我畫”拓展式作業(yè)的設置,讓學生邊想邊畫邊說,畫寫結合,運用語文學科與美術學科內容上的聯(lián)系,讓語文中有美術,美術中有語文,圖文并茂,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教師合理地利用繪畫進行低年級語文教學,在興趣的驅動下,課堂注意力維持時間明顯加長,同時,由于課堂設計和作業(yè)設計迎合了低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對語文學科、語文作業(yè)喜歡的人數(shù)大大增加,語文教學成績有了明顯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