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圣忠
摘 要: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是現(xiàn)代教學發(fā)展的新的學習方式。本文從英語閱讀教學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的概念、關(guān)系以及它們在閱讀教學中的具體運用等方面,進行了論述及討論,闡述了如何將他們呢更好地應用于英語閱讀教學,提高英語閱讀教學效率。
關(guān)鍵詞:自主學習;合作學習;閱讀教學
現(xiàn)代心理語言學和認知語言等理論認為,閱讀是一個復雜的、主動思維的心理活動,是讀者根據(jù)自己的已知信息、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對信息進行篩選、驗證、加工和組合的思維過程,是一種相對獨立的認知行為。目前,初中學生閱讀能力不及如人意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生未能真正參與閱讀教學過程。閱讀課上仍以教師講解、學生筆記為主,即使有檢測閱讀理解效果的提問或討論,也往往流于形式,大多數(shù)學生在閱讀課中只是“聽眾”。
一、影響閱讀能力的因素
教師方面:對于閱讀課,大多數(shù)老師都會遇到這樣一些困難。(1)時間不夠。既要使學生能正確理解課文并回答問題,又要使學生理解重點字詞的用法和意義,并進行聽、讀訓練;(2)教學方式方法單一。教師一般采用的模式是“學生默讀—教師放錄音—學會回答問題—教師講解重點詞匯的含義”,這樣學生學習比較被動,課堂氣氛沉悶;(3)閱讀能力沒有得到培養(yǎng)。學生只是為了回答問題而進行閱讀,在閱讀技巧、能力方面并沒有得到發(fā)展,沒有真正達到閱讀教學的目的。
學生方面:詞匯量小;語法基礎(chǔ)薄弱;英語背景知識少。
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關(guān)系:自主學習強調(diào)是自主創(chuàng)新。如在英語閱讀教學的小組合作學習中,提倡在學生自讀的基礎(chǔ)上,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將問題交給學習小組交流共同解疑,通過老師的指點,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發(fā)表獨立見解。明代學者顧炎武說:“獨學無友,則孤陋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這點明了合作學習的意義。合作的過程是個體對自主學習的再交流、再提高,是對自主學習成果的反思、融化、應用。也就是:自主學習→生成問題→合作交流→獲得結(jié)論→新的問題→獨立思考→融入自我知識庫。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相互作用,使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迅速提高。因此,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
二、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一)制定“自主性”和“合作性”學習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內(nèi)容,課堂教學所有的活動,大多都是圍繞教學目標展開的,教學目標的設定需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自主性學習”和“合作性學習”。在英語教學中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培養(yǎng)交際能力,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 “Learning to know” “Learning to do” “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Learning do be”,既要著眼于人的發(fā)展,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的主體性煥發(fā)出來,以提高實效。因此,二者的教學目標是多元化的。英語閱讀教學中,每一篇課文教學目標應包括英語基礎(chǔ)知識、英語能力、思想教育等的要求,又要與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相吻合,體現(xiàn)學生“自主性”和“合作性”。
學習是認知的過程,也是滿足學習者心理需求的過程,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種寬松的、民主的學習氛圍,避免學生產(chǎn)生緊張、厭倦的情緒,使學生感到自由、輕松,合作學校小組活動,將學生置于核心,在與教師或他人合作中,習得知識,發(fā)展技能,在發(fā)展中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創(chuàng)造,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性、合作能力、終身學習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
(二)創(chuàng)設自主性學習和合作性學習的教學模式
教學目標確定后,要組織具體的教學活動,使教學目標得以實現(xiàn),教學活動的展開應在特定的時空下,組織幫助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是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特別是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必須開展“任務型”教學,增加參與機會,提高學生參與閱讀活動的質(zhì)量和效果。
1.把閱讀的任務交給學生。英語閱讀教學必須在主體參與與自主性方面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增加學生參與閱讀實踐的機會實踐;二是不斷提高學生參與閱讀實踐的深度和效果。英語閱讀教學形式必須以教師為中心的“講解式”轉(zhuǎn)向以學生為主體的“任務式”。以學生為主體的任務式活動,就是讓學生作為閱讀實踐活動的主角,并使閱讀活動有明確的目標、具體的操作要求、方法和步驟,這種任務式活動的實踐不是獲得現(xiàn)成的結(jié)論,而是一種主動的、探索式的認知體驗,是增強閱讀實踐獨立性的思考和訓練。在“任務式”的活動中,教師應多角度、多層次、多形式地設計閱讀活動,讓學生高效地完成閱讀任務。
2.用3T教學模式設計閱讀教學。在3T(Text-reconstruction; Task-based; Team-work system)模式中,教師從“學”的角度來設計教學內(nèi)容,學生之間的合作活動具有明確的目的,并且構(gòu)成一個有梯度的連續(xù)系列。在各種活動中,學生以獲得知識而進行積極主動地探索,因此,他們能獲得語言運用的能力,真正達到學習的效果。
3.把講的機會讓給學生,穿插小組討論的內(nèi)容。閱讀課中教師須竟將,但學生思想的表達和情感的交流更為重要。閱讀后,學生感受各異,在層次上有深有淺,從理解的角度而談見人見智。注重學生的閱讀感受,對于開發(fā)學生的智力、理解力和表達能力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教閱讀課時,教師可采用互相合作、共同討論這種方法,這種方法可以促使每個學生參與分析、概括和評價等思維活動。這種討論,似乎是“說”,而實質(zhì)上是“說”的背后更需要更深入“讀”,如果不認真讀,就說不出也說不好,
三、評價“自主性學習”和“合作性學習”的教學效果
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幫助和引導下進行自主性學習和合作性學習,他們是否完成了學習任務,是否達到了教學目標,需要教師評價。教學評價既有判斷的功能,又有反饋調(diào)控的功能,更充分體現(xiàn)了課堂教學評價功能,必須保證教學評價的及時性。因為及時性的教學評價可幫助學生強化成功,矯正錯誤。教師在評價時,更要注重學生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閱讀的速度和能力,讓學生從閱讀中獲得更多的信息。
參考文獻:
[1]謝香云.師生互動對教學方法改革的影響[J].教育評論,2004,(1):66-67.
[2]劉啟艷.論合作教學中的教師角色[J].北京教育,2001,(1):10-12.
[3]左昌倫.促進學生有效地合作學習[J].中國教育學刊,2003,(6):41-43.
[4]薛中梁.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2.
[5]GERE ANNE RUGGLES. Writing Groups[M].Natalia Nadraga,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