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小戎
一個多月前,我辦了健身房的卡,買了私教課,開始健身,主要是想減脂和改善腰疼,我的決心還是比較大的,所以我覺得健身教練們沒必要再跟我強調,要把健身變成愛好、變成習慣。
教練還說:“我們的身體跟機器不一樣,機器用得多了就會壞,身體卻是越用越靈活,所以你要常來?!睂@個說法我將信將疑,因為聽說汽車老放著不開會放壞,所以機器也要經常用,而且機器能長期連續(xù)工作,身體卻是需要休息和休整的。但是說身體需要運動也沒錯。英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蘭姆登在《泰晤士報》上撰文說:“人體很復雜。它的無數(shù)個系統(tǒng)——從神經、心血管到腎上腺——相互協(xié)作,使我們能夠有效地運行。人體細胞需要鍛煉來刺激分解和再生。移動和運動是活著所必需的?!?/p>
教練經常跟我說要常去,我都說沒問題。但沒想到剛堅持了一個月,我的健身就暫時中斷了。一個月來,我每周去兩次,每次一個小時的力量訓練、一個小時的放松拉伸,有時間的話還會在跑步機上跑步。上節(jié)課,給我安排了一次拳擊課,教練開始推銷拳擊課程,說拳擊比跑步更有趣、對體能的消耗更大,還能防身,然而我已經承擔不起更多的私教課的開銷,再加上剛適應了目前的健身模式,實在不想這么快就走出舒適區(qū)。再加上腳踝腫了,健身卡不見了,我已經一周沒去了。
有時候我也想,真的要特地去健身房鍛煉嗎?身體滿足日常生活的需求總歸沒問題,為什么要專門鍛煉背部和腿部的某一塊肌肉?這大概主要是因為現(xiàn)代人過得太舒服了。蘭姆登說:“現(xiàn)代人已經習慣了按需服務、按一下按鈕就能操作的技術以及欲望立刻得到滿足,這是不健康行為的三個源頭。經常鍛煉能夠提高認知能力、增強記憶力和專注力、改善睡眠和精神健康。但健康心理學家的研究發(fā)現(xiàn),60%到70%的人開始健身后9個月內就會放棄。為什么明知健身有那么多好處,我們仍堅持不了呢?人類行為理論早已發(fā)現(xiàn),我們更渴望馬上而不是將來能獲得報償?shù)母冻?。我們都希望迅速、利索、高效、以最少的努力把事情做好。而鍛煉本質上就是不舒服的?!卞憻挼臅r候你會發(fā)現(xiàn),人天生都想讓自己舒服一點,比如做推拉動作的時候,放回去的速度要放慢一半,這樣鍛煉才有效,但人們的本能是利用慣性迅速把它放回去。
心理學家說,要想鼓勵自己常鍛煉,開始時要少量多次,簡單、可持續(xù)的改變最有效??扇绻∩矸侩x家太遠,你就很難做到高頻率。有研究顯示,去健身的路途不要超過6公里,這樣每個月能去大約5次,超過8公里的人平均每個月只去一次。但如果健身房很高級、會員費很貴,這個半徑可以再大一點,因為怕浪費錢,所以會多去。每次去鍛煉,健身房給你一點積分,到年底有獎勵。我甚至想跟服務員說,我常來可不是為了積分,而是因為離家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