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蘭
(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中醫(yī)院婦產(chǎn)科,廣東 肇慶 526500)
臨床研究
婦科門診對宮頸疾病的防治措施及效果
黃華蘭
(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中醫(yī)院婦產(chǎn)科,廣東 肇慶 526500)
目的探討婦科門診加強宮頸疾病防治的具體措施及成效。方法選擇宮頸疾病患者100例,均為我院婦科門診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隨機分組,就常規(guī)管理(對照組,n=50)與依據(jù)病情制定針對性防范措施及科學、合理的健康宣教等管理(觀察組,n=50)效果展開對比。結果觀察組所選擇的宮頸疾病患者痊愈率為68%,明顯高于對照組40%,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全身治療、陰道塞藥、陰道沖洗、物理治療等知識知曉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臨床收治的宮頸疾病患者,依據(jù)病情制定針對性的防范對策,并行全面的健康宣教,可提高治愈率,增強知識知曉率,降低復發(fā)風險,對維護整體健康水平意義重大。
婦科門診;宮頸疾病;防治措施;效果觀察
宮頸疾病為臨床婦科領域常見且危害極其嚴重的病理類型,主要包括宮頸糜爛、宮頸炎、子宮頸癌等,特別是子宮頸癌,在女性惡性腫瘤中,發(fā)病率居第二位。近年來,隨著危險因素的增多,子宮頸癌呈上升趨勢,且發(fā)病年齡漸趨年輕化,故已引起臨床廣泛重視。對宮頸疾病進行積極防范,除可增強患者整體生殖健康水平外,也從根本上降低了子宮頸癌病發(fā)風險[1,2]。本研究針對婦科門診宮頸疾病病例,就防治措施及效果展開探討,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宮頸疾病患者100例,均經(jīng)陰道檢查,為I級、II級,經(jīng)對宮頸上皮轉化區(qū)進行觀察,有局部性點狀血管、異型血管、白斑等疑似癥狀,應用陰道鏡檢查,按宮頸疾病確診。隨機分組,觀察組50例,年齡20歲-32歲,平均(25.2±2.3)歲,孕次平均(1.9±1.0)次,產(chǎn)次平均(1.6±0.8)次。對照組50例,年齡21歲-33歲,平均(25.4±2.2)歲,孕次平均(1.8±1.1)次,產(chǎn)次平均(1.7±0.9)次。組間一般資料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guī)醫(yī)護管理。觀察組依據(jù)患者病情制定有針對性的防治對策,行科學、合理健康宣教,加強整體管理,具體內容如下。
1.2.1 綜合防控 每月對本組病例安排1次復查,以月經(jīng)結束5 d為具體的檢查時間,對宮頸刮片脫落細胞收集,采用陰道鏡行細致的檢查,針對初次按I級診斷的病例,應用物理療法治療;初次按II級診斷的病例,應用炎癥處理法治療,即行藥物處理,將局部炎癥消除,強調每月復查,依據(jù)恢復情況,就預防干預措施制定,II級病例病情經(jīng)觀察相對緩解,轉為I級時,可加用適當物理療法;若病情加重轉向III級,可行宮頸活檢,以對病變情況確診。依據(jù)需要,可告知患者向上一級醫(yī)院進一步診療,以贏取治療時機。
1.2.2 健康宣教 制定宮頸疾病防控調查問卷,以基礎知識、預防和治療知識為主要內容,向患者發(fā)放。每2周開展1次集體健康宣教,結合調查的情況,向患者宣教宮頸疾病的危害,診治特點,防范要點等,以使患者對相關知識點掌握。每月至醫(yī)院復查時,可就防治宣傳單進行發(fā)放,參照患者具體病情行針對性的指導,進而達到將宮頸相關知識普及之效。就有性生活或檢查后有陰道排液增多、接觸性出血、有異位的病例,需加強后續(xù)的觀察,及時檢出異常并妥善處理。
1.3 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組臨床治療效果;②對比知識知曉率,即結束觀察期后,發(fā)放知識調查問卷,以全身治療、陰道塞藥、陰道沖洗、物理治療等防治措施為主要內容,單項分數(shù)合格為60分,>60分者,可確定為知曉。
1.4 效果評定標準 痊愈:癥狀完全消失,觀察1年,未見復發(fā);好轉:病情由II級轉為I級,或在每月復查時,有惡性癥狀檢出,經(jīng)治療病情得到緩解;復發(fā):病情反復。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涉及數(shù)據(jù)均輸入SPSS 13.0軟件,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Mean±SD)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預后對比 觀察組所選擇的宮頸疾病患者痊愈率為68%,明顯高于對照組(40%),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知識知曉率 觀察組全身治療、陰道塞藥、陰道沖洗、物理治療等知識知曉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宮頸為女性生殖系統(tǒng)極為重要的器官,受解剖位置特殊性的影響,極易被細菌感染,進而引發(fā)區(qū)域性病變,使治療難度明顯加大,對女性身心健康構成了極大危害。近年來,宮頸疾病的發(fā)生率明顯上升,如何防范為相關部門研究重點。本次實驗中,觀察組針對所選病例,加強針對性的防控,健康宣教、痊愈率、知識知曉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在觀察期間,囑患者每月到院復查,以對病情發(fā)展狀況掌握,依據(jù)恢復程度,對治療措施加以調整,也可將惡化病例及早篩出,早期干預,避免向宮頸癌進展。另外,人乳頭狀瘤病毒(HPV)感染是主要引發(fā)宮頸癌的因素,部分病例檢查結果為高危型HPV感染,鱗柱交界區(qū)存在較為長久的持續(xù)感染時,則可明是增加癌前病變和宮頸癌的發(fā)生幾率,針對性干預,可有效降低病死率[3,4]。同時,行全面的健康宣教,可提高患者對宮頸疾病的認識,增強自我照護能力,如掌握全身治療、陰道塞藥、陰道沖洗、物理治療實施與配合技巧等,可保障各項醫(yī)護措施順利實施,進而促預后最大程度改善。
表1 兩組預后對比[n(%)]
表2 兩組知識知曉率對比[n(%)]
綜上所述,針對臨床收治的宮頸疾病患者,依據(jù)病情制定有針對性的防范對策,并行全面的健康宣教,可提高治愈率,增強知識知曉率,降低復發(fā)風險,對維護整體健康水平意義重大。
[1]呂志穎. 婦科門診對宮頸疾病的防治效果觀察[J]. 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 2012, 11(7): 25-26.
[2]勾寶華. 宮頸疾病患者認知狀況與健康知識需求調查[J]. 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 2010(9): 536-538.
[3]陳愛蘋, 馮麗. 子宮頸環(huán)形電切術治療宮頸疾病的圍手術期護理[J]. 中國臨床保健雜志, 2014, 11(2): 198-199.
[4]任旭琦, 熊夢舟, 羅家琳. 婦科門診患者中開展宮頸癌機會性篩查健康教育的模式及效果[J]. 熱帶醫(yī)學雜志, 2012,12(8): 101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