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華
摘 要: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強化劑,興趣是推動學生求知欲的強大內在動力,有了興趣,學生才會專心投入其中。課堂教學能否在開課前幾分鐘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對上好一堂課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語文課堂;學習興趣;課堂魅力
在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對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興趣不濃的問題感受頗深。語文教學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堂的魅力。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課堂的魅力呢?建議教師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精設課前導語,把學生的興趣提起來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強化劑,興趣是推動學生求知欲的強大內在動力,有了興趣,才會專心投入其中。課堂教學能否在開課前幾分鐘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對上好一堂課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課前若能根據(jù)課的類型,學生的年齡,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利用謎語、詩詞、故事、傳說、歌曲、圖片等去設計豐富多彩的課前導語,刺激學生的聽覺、視覺器官,就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啟迪學生的靈感,開拓學生思維,從而讓學生關注教師的教學,并由此產生探求的欲望。
二、語言誘惑,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
語言是傳授知識的重要工具,是反饋信息的中間媒介,是溝通感情的橋梁。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語言帶有審美色彩,這是一把精致的鑰匙?!币虼?,學生在課堂上聽得是否專心,取決于教師的語言是否具有誘惑力。教師的語言可能會成為誘導學生積極思考、學習的“興奮劑”,也可能成為學生昏昏欲睡的“催眠曲”。教師的語言怎樣才能成為學生的“興奮劑”而不是“催眠曲”呢?我認為應具有以下特點:①簡潔性:語言精練,不講廢話。②條理性:邏輯嚴謹,有條不紊。③形象性:富有變化,繪聲繪色。④趣味性:生動有趣,不忘幽默。
三、賞識評價,讓學生興奮起來
賞識教育強調的是快樂地學習,主動地學習。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快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欲望。”輕松快樂的課堂能激發(fā)起學生的積極情緒,能激活學生的大腦細胞,從而激發(fā)起學生想表達的欲望。即使是平時比較沉默的學生,也會受到集體情緒的感染,努力去克服困難,戰(zhàn)勝自我,會情不自禁地有了“老師,我想說”的沖動。這就需要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和開放、寬松、愉快的課堂氛圍。當學生專心注意時,教師投以贊許的目光;當學生發(fā)言精彩時,教師豎起大拇指。課堂上多用“你真聰明”“你的問題提得很有價值”“我喜歡你”“說得好,感謝你”“你真棒”等語言。哪怕他們說錯了,也要對他們的勇氣和精神予以充分的肯定。讓他們多得些認同,少些失落感、挫敗感。這樣,課堂上學生不再拘謹,踴躍參與,使課堂活躍了
起來。
四、引導參與,讓學生“動”起來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掌握知識、應用知識的態(tài)度與能力。教師要善于引導,最終目的是把自主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去想、去說、去做,讓他們在想、說、做的過程中積累知識,提高能力,并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每個學生都有強烈的表現(xiàn)欲。如果教師引導有方,學生在課堂上朗讀課文、復述內容、講解文意、分角色表演、回答提問等方面往往爭先恐后,課堂氣氛十分熱烈。教師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時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師自己要在課堂上活躍起來,這是課堂活躍的關鍵。由于傳統(tǒng)教學的慣性束縛,許多教師迷失了自我,失去了個性與活力,變得一本正經,嚴肅死板;也有的教師擔心對學生和藹了,課堂紀律不好控制,因而故作嚴肅,這些都導致了語文課堂猶如一潭死水。二是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教師不妨在備課前獨自對課文的字、詞、句、篇進行一番全面探究,然后再參閱相關資料,這樣既能提高自身研習教材的能力,又能較準確地把握學生的認知水平,才能有的放矢,避免在課堂上提一些大而不當或思考價值不大的問題。教師要順著作者的思路,在有助于突破重點或難點之處確立好提問的角度,從而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三是教師要放下架子,與學生同思考,共學習,做好示范。比如在語文教學中的仿寫、語言交際、片段練習、作文訓練等,教師若能善做示范,收效往往立竿見影,因為這極大地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還在無形中展示了教師的語文素養(yǎng)和個人魅力,使學生心向往之。
五、不斷學習,讓課堂內容豐富起來
要使教學上有特色,課堂上有生機,教師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學生步入學校,對教師有敬慕心理,教師就是他們的引路人,是他們的榜樣。為師者如果不能讓學生折服,學生心里就會產生“不過爾爾”的想法。因此,現(xiàn)代社會的語文教師光有“一桶水”已遠遠不夠,而應該是一個“自來水加工廠”,教師應廣泛涉獵各方面知識,了解社會熱點時事,甚至擁有多方面的愛好,這樣教師就能在課堂上縱貫古今、橫貫中外,天文地理、文學藝術信手拈來,語文課也必定能左右逢源、活力四射。
總之,只要我們把新課程理念帶進課堂,以學生為本,備課能夠“沉”下去,多思多想,深入備教材、備學生;課堂上以學定教,注重聯(lián)系實際,善于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情緒,使學生都能帶著濃厚的興趣去學習,平等對話,互動生成,讓語文課堂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靈動起來,盡展語文課堂無窮的魅力,那么提升教學質量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參考文獻:
張倩.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藝術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5.
編輯 李燁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