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彩霞
摘 要:在競爭激烈的現(xiàn)今社會,培養(yǎng)德藝雙馨的人才成為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這也為幼兒的未來發(fā)展提前鋪好了道路。簡要分析如何在學前教育活動中進行德育滲透。
關鍵詞:學前教育;德育滲透;策略
對幼兒進行德育是現(xiàn)階段教育的重要目標,也是學前教育的主要任務,讓幼兒從小就受到道德熏陶,能為他們提供正確的人生發(fā)展方向。在學前教育活動中滲透德育任重而道遠,接下來筆者將圍繞此內容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議。
一、現(xiàn)今學前教育的重要問題
1.忽視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齡前兒童來說,素質教育顯得更為重要,這會影響幼兒將來的素質發(fā)展方向。然而,在學前教育中不少教師忽視對幼兒進行素質教育,導致幼兒從小就缺乏培養(yǎng)優(yōu)秀道德品質的意識。只有接受悉心的澆灌花朵才能散發(fā)芬芳,教師只有對幼兒進行悉心的素質教育,才能使幼兒意識到德育的重要性,讓幼兒從小就立志成為一名品德優(yōu)秀的人才。
2.教學不合理
(1)注入式教學
在學前教育中我們依舊能隨處見到注入式教學,這是現(xiàn)今教育的普遍現(xiàn)象。在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只是重視教學結果而忽視教學過程,比如教師教給幼兒音樂,只是將歌曲讓幼兒聽幾遍然后就教給幼兒唱,教師唱一句幼兒唱一句。教師在傳授音樂的過程中大可抓住音樂中的思想核心向幼兒進行傳播,將歌曲中的美好情感傳遞給幼兒,抓住機會對幼兒進行德育。注入式教學使幼兒錯失了很多發(fā)展機遇。
(2)壓抑個性
幼兒園應該成為幼兒施展個性的樂園,讓幼兒通過學前教育認識并發(fā)展自己的喜好。然而,幼兒園中的一些規(guī)定卻將幼兒的天性束縛住,使幼兒形成“被約束”的思維并且習慣于“被約束”,壓抑了孩子的天性。
二、學前教育中的教學要點
1.社會性
學前教育應具有社會性,即在教育中發(fā)展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為適應群體和社會打下基礎。幼兒園教育中部分教師容易忽視這一點,導致幼兒的性格較為靦腆,不敢與人說話、對視,這會影響幼兒將來在社會中與他人的相處。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著力注重“社會性”這一特點,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自立等品質,讓幼兒將來在社會中能站穩(wěn)腳跟。
2.全體性
學前教育應該面向全體幼兒,讓每一名幼兒都能享受教育。公正、平等地看待幼兒是教師的義務,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應該以“為了幼兒的發(fā)展”為目的,不因幼兒的缺陷而產生偏見,使每名幼兒都能擁有受教育的平等權利。
3.差異性
每名幼兒都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個體,正是因為他們自身的性格、思想等存在差異,所以構成了“兒童”這個奇妙的群體。幼兒的天性不應受到壓抑,教師應當認真觀察、分析每名幼兒的性格特點,針對他們的性格特點、思想等進行不同的引導,讓幼兒在保留天性的基礎上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只有尊重個性、因材施教,才能使幼兒綻放出各自的光彩。
三、學前教育中的德育滲透策略
1.提升自身,滲透德育
(1)提升自身修養(yǎng)
教師是幼兒學習的首要對象。模仿他人是幼兒的天性,通過模仿,幼兒能逐步完善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在幼兒園中教師和幼兒的接觸最多,所以孩子總會不自覺地去模仿大人的語言、動作,因此,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師德,提升自身的修養(yǎng),這樣才能使自己的德育更為成功,效果更為顯著。教師應該“吾日三省吾身”:今天我做了什么?我的行為對幼兒有什么影響?我應該做何種改進?教師只有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正確的、認真的評價和反思,才能深刻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平時,教師應不斷學習優(yōu)秀的教學思想,規(guī)范自己的教學語言,讓幼兒從鼓勵的話語中得到對自身價值的肯定,從而形成他們自信的品質。另外,教師也要以身作則,如“飯前洗手”是我們經常教導幼兒的一句話,教師在飯前洗手,讓幼兒目睹這一動作,就會在幼兒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讓幼兒意識到“飯前洗手”的重要性。
(2)情感教育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边@是陶行知先生稱贊教師的話。世界上沒有一朵鮮花不美麗,沒有一個孩子不可愛。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豐富美好的內心世界,這是幼兒的潛能。我們必須用愛來滋潤幼兒的心田,讓幼兒通過情感教育感受到愛與陽光,這是對幼兒園幼兒最好的教育。幼兒之間產生摩擦,我們要對其悉心勸說,讓幼兒體會到友誼、包容的重要性;幼兒與家長產生摩擦,我們要對其進行耐心教育,讓他們體會到親情的可貴;平時我們也要讓幼兒體會到教師的關愛之情。
2.利用游戲,滲透德育
熱愛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幼兒在進行游戲時會產生更多快樂的感覺,快樂的游戲體驗能使幼兒記憶深刻。教師可以在和幼兒做游戲時對幼兒進行德育,這會使優(yōu)秀的道德精神得到良好的傳播效果。筆者曾帶領幼兒做過“信任背摔”的小游戲:這是一個廣為人知的經典拓展項目,每個隊員都要向后倒下,而其他隊員則伸出雙手保護他。每個人都希望可以和他人相互信任,否則就會缺乏安全感。要獲得他人的信任,就要先做個值得他人信任的人。這個游戲能讓隊員在活動中建立及加強對伙伴的信任感及責任感。幼兒在游戲中互相建立起對彼此的信任,意識到團隊精神和信任的重要性。
3.通過實踐,滲透德育
通過實踐讓幼兒體驗生活、感悟生活,能讓幼兒體驗到生活中的大道理。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進行剪紙、做風箏等手工活動,讓幼兒體會到親力親為的成就感;通過帶領幼兒走進大自然,感受到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通過參觀博物館等,激發(fā)幼兒的民族自豪感……實踐是滲透德育的有效方式,我們要讓幼兒從參與、體驗中收獲成長。
4.維系家屬,滲透德育
教師是維系家長和幼兒的紐帶,只有家長和教師相互配合,才能給幼兒優(yōu)質的教育,讓幼兒無論是在家里還是在幼兒園都能得到鍛煉發(fā)展的機會。平時,教師應多和家長溝通幼兒的狀況,及時幫助幼兒解決問題,教師也可以讓家長來參加校內舉辦的活動,做一些親子游戲等,促進家長和幼兒的感情,同時也能激發(fā)幼兒的孝心。
總之,我們要將德育融進教學生活,一方面帶動教育水平的發(fā)展,另一方面?zhèn)鞑ブ腥A傳統(tǒng)精神,讓德育美化幼兒的心靈,升華幼兒的精神境界。
參考文獻:
[1]王海珊.關于幼兒德育若干問題的思考[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7.
[2]曹能秀.關于幼兒德育的若干理論思考[J].學前教育研究,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