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霞
摘要 本文介紹了黃瓜的植物學特性和生育周期,并分析了黃瓜生長對溫度、濕度、光照、土壤營養(yǎng)等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以期為提高黃瓜的種植效益提供參考。
關鍵詞 黃瓜;植物學特性;生長發(fā)育;溫度;濕度;光照;土壤營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S642.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0-0100-02
黃瓜味道鮮美,富含多種維生素、果糖和礦質元素,營養(yǎng)價值較高。其含有雙丙醇二胺、黃瓜酶等活性物質,對降壓、降膽固醇、減肥健美具有一定效果。目前,山東省黃瓜種植面積占冬暖大棚蔬菜種植面積的80%以上,在高產高效農業(yè)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黃瓜具有產量高、效益高、品質好、供應期長、對冬暖大棚適應性強等優(yōu)點,深受菜農青睞。
1 植物學特性
1.1 根
黃瓜為淺根性蔬菜,根群分布在25 cm土層范圍內。側根橫向伸展,根幅達30 cm、根深60 cm、寬50 cm。根系弱,根系木栓化較早,再生能力差。喜肥水,要求疏松肥沃土壤,有機質含量以2%~3%為宜。
1.2 莖
莖蔓生,無限生長,中空,四棱或五棱,有剛毛。5~6節(jié)后開始伸長,不能直立生長,一般可達3~5 m。一般黃瓜莖粗0.5~1.2 cm,晚熟品種一般莖蔓長可達3 m以上;早熟品種一般莖蔓較短,有的僅1 m左右。
1.3 葉
葉為五角形,葉片大而薄、蒸騰量大,葉背面氣孔多于正面,故葉背面常為病菌感染的通道,在防治病害時,需要在葉背噴藥。
1.4 花
雌雄同株異花,花期短,蟲媒花,花冠為黃色,花萼與花冠為鐘狀、5裂。開花后5~6 h柱頭失去生活能力。
1.5 果實(瓜條)
黃瓜果實為假果,是子房下陷于花托之中,由花托和子房共同發(fā)育而成,外皮上有棱、線、刺瘤,黃瓜可單性結果(不授粉結實)。
2 生育周期
黃瓜的生育周期因品種和栽培環(huán)境條件不同而異。一個生育周期分為發(fā)芽期、幼苗期、初花期、結果期4個時期。
2.1 發(fā)芽期
從種子萌動至真葉出現(xiàn)為發(fā)芽期,需5~6 d。這一時期要求較高的溫濕度,播種土層通氣條件良好,以促使種子出苗早、出苗齊、出苗壯、無病蟲害,嫁接時成活率高。
2.2 幼苗期
從真葉展開至4片葉為幼苗期,需35 d左右。幼苗期的目的是培育壯苗,管理上要促、控結合,增加幼苗的葉重/莖重比和地下部重/地上部重比。
2.3 初花期
從第一雌花出現(xiàn)至采收第一瓜條為初花期,需25~30 d。栽培管理上要調節(jié)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的關系、地上部和地下部的關系,常進行蹲苗。
2.4 結瓜期
從采收開始至拉秧為結瓜期,需200 d左右。結瓜期連續(xù)開花坐果,必須及時供應充足的水分和養(yǎng)分,栽培中要盡可能延長結瓜期,以提高黃瓜產量和質量。結瓜期是黃瓜植株最易發(fā)病期,生產中應加強日常管理,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為提高黃瓜產量和質量奠定基礎。
3 黃瓜對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
3.1 溫度
3.1.1 對溫度的需求。黃瓜屬典型的喜溫性蔬菜,不耐低溫,適應溫度為10~35 ℃,最佳適宜溫度為18~32 ℃,10 ℃以下生長不良,5 ℃以下連續(xù)1周即漚根,0 ℃以下受凍害。經低溫鍛煉的幼苗,抗寒能力相對提高。黃瓜光合作用最適宜的溫度為25~32 ℃,超過40 ℃光合作用急劇下降。黃瓜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則生育適溫也不同[1-2]。據有關資料介紹,光照強度在1.0萬~5.5萬1x范圍內,每增加3 000 1x,生育適溫提高1 ℃。另外,高空氣濕度和高二氧化碳濃度條件下生育適溫也會提高。因此,生產上要根據不同環(huán)境條件采用不同的溫度管理指標,即光照弱應采用低溫管理,增施二氧化碳應采用高溫管理,由播種到果實成熟需要的積溫為800~1 000 ℃。而不同生育階段對溫度的要求也不同,具體如表1所示。
生產過程中,通過南瓜嫁接黃瓜、幼苗低溫煉苗、選育耐低溫品種等方式,可提高黃瓜的抗害能力。一天中短時間內5 ℃以下可耐1周以上,根系能在3~6 ℃下1周內正常生長。
3.1.2 凍害的補救措施。①根系受害。首先應設法提高土壤溫度,降低土壤濕度,并適當疏葉、摘除花果等。同時,用20~30 mg/kg生根劑+敵克松2 000倍液+磷酸二氫鉀200倍液+農抗120 300倍液灌根,每株灌藥量為150~200 mL。②生長點受凍。上午一定要逐漸揭簾見光,使室內溫度緩慢上升,以使受凍的葉片逐漸恢復生理機能,即便是持續(xù)陰雪天氣植株沒有受凍的情況下也應如此,以防“閃秧”。對于因低溫造成的“花打頂”,氣候好轉后可及時疏除頂部雌花,加強管理,促進植株生長,也可給生長點噴施80~100 mg/kg赤霉素(濃度不可過大,以免影響雌花分化)。對于生長點受凍枯死的植株應盡早撥除,另行補苗。
3.2 濕度
黃瓜喜濕、怕澇、不耐旱。土壤相對濕度85%~90%、空氣濕度80%~90%時生長良好。如果土壤水分適宜,空氣濕度稍低亦可正常生長??諝鉂穸瘸^90%時,葉面易形成水膜,影響光合作用,同時為病原菌的侵入和病害蔓延創(chuàng)造條件。為增強植株抗寒力,土壤濕度前期降至75%~80%,結果期保持80%~90%,空氣濕度保持80%~90%為宜[3]。
3.3 光照
黃瓜喜光,但較耐弱光。光飽和點為5.5萬~6.0萬lx,光補償點為0.4萬~1.0萬lx,最適光照強度為4.0萬lx。在光照較弱的條件下,只要溫度適宜,仍能正常生長。若長期光照不足,則影響產量和風味。午前光照十分重要,占總同化量的60%~70%,同時觀察到冬季壯秧栽培中,較長時間處于低光照下的黃瓜增強了對弱光的適應性[4]。
3.4 土壤營養(yǎng)
黃瓜根系淺,根群弱,栽培黃瓜宜選擇有機質豐富、物理性狀好、保水保肥、能灌能排的土壤,土壤pH值以6.5左右為好。黃瓜生長發(fā)育中對營養(yǎng)元素的吸收量以鉀為最多,其次是氮、磷、鈣、鎂等。黃瓜前期需氮量最多,播種后20~40 d對磷的需求量增大,鉀的大量吸收集中在中后期。氮、磷、鉀各元素的50%~60%在結瓜盛期被吸收。在黃瓜栽培中,應將有機肥與化肥配合施用。有機肥的60%~70%作底肥,一般一個50 m長的標準大棚,施腐熟雞糞和優(yōu)質圈肥5~6 m3,并配施磷酸二銨50 kg、硫酸鉀25 kg。
4 參考文獻
[1] 韓會會.日光溫室溫光環(huán)境與黃瓜葉及瓜條生長關系研究[D].泰安:山東農業(yè)大學,2017.
[2] 閆秋艷,段增強,李汛,等.根區(qū)溫度對黃瓜生長和土壤養(yǎng)分利用的影響[J].土壤學報,2013,50(4):752-760.
[3] 單永輝.日光溫室黃瓜在不同時期、不同環(huán)境條件下的形態(tài)表現(xiàn)及其原因[J].內蒙古農業(yè)科技,2006(增刊1):123-124.
[4] 高麗紅,張福墁,陳青君.不同類型黃瓜生長發(fā)育與環(huán)境因子關系[J].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2000(3):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