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芬芳
摘 要:通過解決圓錐曲線中動點與焦點張角問題這一題型的變式教學,讓學生領(lǐng)會通過問題的分析明確最重要的關(guān)系,抓住不變的本質(zhì)來解決問題,促進數(shù)學思想方法內(nèi)化。
關(guān)鍵詞:圓錐曲線 變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2-0068-01
1 變換視角——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
問題1:已知橢圓 + =1的焦點為F1,F(xiàn)2,點P為橢圓上的動點,當∠F1PF2為鈍角時,求點P橫坐標的取值范圍。
大部分學生會于直接利用條件∠F1PF2為鈍角?圯cos∠F1PF2<0 ?圯 1· 2<0…
這種思考方向是對的,但為了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可以利用數(shù)形結(jié)合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點P在橢圓上運動時∠F1PF2的取值會如何變化?能否為銳角?直角?通過這樣的引導,有的學生就會開始意識但只要由直角再轉(zhuǎn)化到圓直徑進行計算并判斷。
(1)當c
(2)當c=b時,以F1F2為直徑的圓相切于橢圓,于是橢圓上有兩個點使∠F1PF2為直角,不存在使∠F1PF2為銳角的點P。
(3)當c>b時,以F1F2為直徑的圓內(nèi)和橢圓有四個交點,于是橢圓上有四個點使∠F1PF2為直角,可由為直角的情形計算得出,當點P在圓內(nèi)的部分的橢圓弧上時,∠F1PF2為鈍角,當點P在圓外部分的橢圓弧上時,∠F1PF2為銳角,相應(yīng)的點P的橫坐標的取值范圍。
2 變換條件——培養(yǎng)思維的嚴謹性
問題2:已知橢圓 + =1的焦點為F1,F(xiàn)2,點P為橢圓上的動點,當△F1PF2直角三角形時,求點P坐標。
在學習研究問題1后,有的學生受定勢思維的影響,認為和上一題討論的直角情形一樣,沒有注意到在條件“△F1PF2為直角三角形”中,不明確哪個角是直角,事實上應(yīng)分為三種可能:∠F1PF2為直角,∠PF1F2為直角,∠PF2F1為直角。通過這樣的改變,不僅給學生于警示效果還極大的提高了思想的批判性,這時也不難求出符合條件的8個點P。
3 開放條件——激勵探究,培養(yǎng)思維的深刻性
問題3:已知橢圓 + =1的焦點為F1,F(xiàn)2,點P為橢圓上的動點,試問點P在何處時,∠F1PF2最大?
本題開放問題條件,把特殊的直角轉(zhuǎn)化為求最值,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利用圖形學生會猜測:點P在短軸兩端點時,∠F1PF2會最大,那如何推導驗證這個猜測了?不難想到余弦定理來連接角和利用橢圓的定值。接下來我們還可以改變條件,將求最值改成某個具體的定角。比如:
問題4:已知橢圓 + =1的焦點為F1,F(xiàn)2,點P為橢圓上的動點,試問是否存在點P,使得∠F1PF2=30°(60°,120°,θ)?如果有,有幾個?如果不存在,說明理由。
圓錐曲線是高中數(shù)學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涉及這方面的問題有很多變化,不能靠大量的重復練習來取得理想的效果,必須讓學生理解掌握,深刻體會真正的解題思想方法,并會靈活應(yīng)用,再比如:
課例1:一條長度為m(m>0)的線段AB的兩個端點分別在同一個平面的兩條直線a,b上移動,求直線AB中點P的軌跡。
變式1:一條長度為m(m>0)的線段AB的兩個端點分別在空間的兩條直線a,b上移動,求直線AB中點P的軌跡。
變式2::一條長度為m(m>0)的線段AB的兩個端點分別在空間的兩條直線a,b上移動,設(shè)點P分有向線段AB所成的比為λ(0<λ<1, λ>1)求點P的軌跡。
這組題體現(xiàn)了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即立體幾何問題平面化,平面幾何問題解析化。
課例2:已知直線l交橢圓4x2+5y2=80于M,N兩點,橢圓與y軸的正半軸交于B點,若△BMN的重心恰好落在橢圓右焦點上,則直線l的方程是( A )
A. 6x-5y-28=0 B. 6x+5y-28=0
C. 5x-6y-28=0 D. 5x+6y-28=0
變式1:已知直線l交橢圓4x2+5y2=80于M,N兩點,橢圓與y軸的負半軸交于B點,若△BMN的重心恰好落在橢圓右焦點上,則直線l的方程是( 6x+5y-28=0 )。
變式2:已知直線l交橢圓4x2+5y2=80于M,N兩點,橢圓與y軸的負半軸交于B點,若△BMN的重心恰好落在橢圓左焦點上,則直線l的方程是( 6x+5y+28=0 )。
變式3:已知直線l交橢圓4x2+5y2=80于M,N兩點,橢圓與y軸的正半軸交于B點,若△BMN的重心恰好落在橢圓中心上,則直線l的方程是y=-2。
本組題都是利用直線方程代入橢圓方程消元,由根與系數(shù)的關(guān)系求解,并利用點差法求直線MN的斜率與中點坐標之間的關(guā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