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夢君
【摘 要】語言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教師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要充分挖掘現(xiàn)有教材的文化內(nèi)涵,在課內(nèi)、課外進行文化的滲透,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這對于提高學生語言實際應用能力及綜合素質(zhì)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關(guān)鍵詞】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文化滲透
英語不僅是重要的語言交際工具,還是西方文化的載體,所以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shù)、宗教信仰、行為規(guī)范和價值觀念等,讓學生了解不同文化差異,豐富文化背景知識,增強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鑒賞能力,對于語言的學習和進行跨文化交際都是十分必要的。
要提高學生對英語的理解能力,并且使學生比較充分地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采用多樣的方式,勇于創(chuàng)新,不斷嘗試,適時地持續(xù)地進行文化滲透。
一、充分挖掘教材,在課堂教學中適時地滲透文化因素
1詞匯滲透
詞匯是語言的最小單位,但它的背后卻蘊含著復雜的文化意義。從前的教學重點是帶領(lǐng)學生讀單詞,了解單詞意思、用法,然后進入新篇章的分析閱讀,沒有重視詞匯背后的文化意義,現(xiàn)在在講解新單詞時要帶領(lǐng)學生認識這個新詞匯的文化內(nèi)涵。如“holy”就是典型的宗教詞語,源于《圣經(jīng)》,引申到“holy grail”,指的是傳說中耶穌最后的晚餐所用的酒杯,而約瑟用它來接耶穌傷口流出的寶血,在羅馬帝國滅亡后歐洲黑暗時代的亞瑟王的傳說中,尋找圣杯成為騎士們的最高目標, holy grail在延續(xù)千年的傳說之后,常常被用來代表眾人追求的最高目標,而它的另外一層含義,則是一種對渺茫希望的暗示,即,holy grail是一種理想,崇高的理想,但是,也僅僅是一種理想。給學生講述圣經(jīng)故事,能夠讓他們對西方圣經(jīng)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并且知道單詞背后蘊含的文化意義。在英文里面,貓和狗代表冤家,《牛津當代百科大辭典》258頁也說:Cat and dog是形容詞,意指感情不睦的,互相仇視的(very quarrelsome)。于是有兩個人,特別指一對夫妻,“l(fā)ead a cat-and-dog life”就是過著吵鬧不休的生活。另如:“It rains cats and dogs”是雨下如注,傾盆大雨。因為洋迷信以為貓招來大雨,狗招來大風。
由這些故事也可以領(lǐng)會到,要學好英文,只知道英文單詞的中文意思是不夠的,應該深入地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傳統(tǒng)習俗、生活意識、宗教信仰,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2.語法、句式的滲透
漢語句子注重意合,英語句子重形合,比較注重句子結(jié)構(gòu)上的完整和邏輯上的合理。例如:1919年,在北京爆發(fā)了“五四”運動。我們的學生將它翻譯成:In 1919 year, in Beijing broke out five and four movement.而正確的翻譯是:The May Fourth Movement broke out in Beijing in 1919.從語法上來講,break out是不及物動詞短語,后面不能接賓語,所以必須將The May Fourth Movement放在句首作主語,英語語法很注重句子結(jié)構(gòu)的完整,并且主謂要符合邏輯,當然也有中西方人性格不同的原因,中國人比較委婉,總是把重要的部分放在最后再說,而西方人就比較開門見山,總是首先表達重要的意思。又如在一篇基礎(chǔ)寫作中,最后一句是“飛機平穩(wěn)著陸方可走動”,分析句子結(jié)構(gòu)有兩個主謂“飛機平穩(wěn)著陸”和“乘客方可走動”,所以應該有兩個句子,如果要將兩句合成一句,就必須用并列復合句或者主從復合句,根據(jù)兩句的句意關(guān)系可用時間狀語從句,正確譯文應該是“Dont move around until the plane lands safely.”但大部分學生將其翻譯成:The plane lands safely just can walk.完全沒有考慮句子結(jié)構(gòu)的完整性和邏輯上的合理性。
3.閱讀積累,拓展視野
閱讀教學是目前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而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恰恰極大地影響著他們對文章的理解和把握。新教材每個單元就一個話題至少有兩到三篇的閱讀文章,里面涵蓋了豐富的文化信息,有些閱讀課文本身就是學生獲得文化知識的好材料,教師要充分地利用教材,不僅要要求學生理解字面意思,還要讓學生懂得包含一定文化背景的內(nèi)涵和外延,從而增強對文化的敏感性,擴大學生的文化知識背景,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如在學習人教版Module 3 Unit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時,教師可適當講解復活節(jié)、感恩節(jié)、萬圣節(jié)等的起源。要求學生去查閱相關(guān)書籍。此外,教師在完成單元閱讀教學任務外,還可適當擴大學生的閱讀量,選擇與單元話題相關(guān)的難易相當?shù)拈喿x材料作為泛讀,通過閱讀來拓寬文化知識。如新教材有不少單元涉及文學藝術(shù)方面的話題,由于學生對文學一般都比較感興趣,故教師可因勢利導,適時地視學生的接受能力,導入一些英文名家名作,拓展他們的文學視野,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文學鑒賞力和文學修養(yǎng)。
二、結(jié)合多媒體,拓寬滲透途徑
多媒體教學已是日常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教學形式,它以生動、具體、豐富的姿彩深受學生的喜愛。教師可以結(jié)合教材,指導學生通過聽英語廣播,觀看原版英語電影等形式,直觀地快速有效地理解和領(lǐng)會相關(guān)的文化知識,并提英語聽力水平。在學習人教版Module 4 Unit 3 A taste of English humor時,我利用多媒體播放了The Gold Rush 原版電影,學生觀看后更直觀、具體、深入的了解了英語語言與漢語語言的差別,也對19世紀中期的美國歷史文化有了一定的感知。在學習人教版Module 3 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時,我引導學生觀看了電影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學生在妙趣橫生的故事情節(jié)中感受英語國家的不同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生活方式、行為規(guī)范和價值觀念等,不僅拓寬了他們的文化視野,而且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布置研究性任務,開展合作學習
新課標倡導研究性學習,使學生在“做事”的過程中習得語言知識和技能。因此,教師在單元教學中適時地布置一些實踐探究性任務,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外國文化。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選擇感興趣的內(nèi)容,確定課題,制定計劃,進行研究、分析和討論,最終呈現(xiàn)研究結(jié)果。在講解Unit 3 A Taste of English Humor時,教師可以向?qū)W生介紹西方人的幽默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與中國人的幽默有何不同,產(chǎn)生這種差異的原因在哪里等,探究的結(jié)果是東方幽默比較含蓄,西方幽默比較直接,這又與中西方人的性格相似。教師在講解英語課文的過程中,要把文化理解放在首位。學生學好語法知識也是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意思。
語言和文化是相互作用,互相影響的。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語言,也不可能學好語言。在語言教學中教師要把握文化滲透的時機,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讓學生在感受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