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潔
【摘 要】校園貸是指在校學生向各類借貸平臺借錢的行為。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新一輪校園貸業(yè)務再次涌入校園,校園貸成為各金融機構謀利的重要手段。但當互聯(lián)網金融被別有用心者濫用時,引發(fā)了諸多法律風險,也造成了校園貸壞賬率畸高。本文從校園貸特點及本質出發(fā),淺析校園貸存在的法律風險,為校園貸健康發(fā)展提出建議。
【關鍵詞】校園貸;法律風險;規(guī)避路徑
中圖分類號: D922.2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25-0182-001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5.083
【Abstract】Campus loan is a behavior that college students borrow money from various lending platform.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campus loan business has found its way into campuses, and become a powerful tool for financing institutions to make money. However, lots of legal risks will be raised when internet finance is abused by some ulterior persons, which h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ratio of bad loans. Based on the ess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ampus loan, this paper gives brief analysis on the legal risk of campus loan, which will contribute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ampus loan.
【Key words】Campus loan; Legal risk; Elusion path
近年來,隨著大學生消費觀念轉變和互聯(lián)網金融的快速發(fā)展,校園貸成為大學生新型消費手段。由于大學生缺乏風險防范意識,對貸款認識不足,陷入貸款陷阱,甚至引發(fā)極端案例。2018年3月,張家口一名在校大學生因無法償還校園貸款,在一家賓館自殺,死前手機仍收到多個催貸電話。如何避免校園貸成校園害,本文研究和探討校園貸存在的法律風險,并提出具體意見和建議。
1 校園貸的本質、分類及特點
1.1 校園貸定義及分類
校園貸本質是針對大學生的貸款,主要用于大學生完成學業(yè)、創(chuàng)業(yè)、消費等的信用貸款。隨著互聯(lián)網金融的快速發(fā)展,校園貸主要有消費型、取現(xiàn)型、分期型等形式。
1.2 校園貸特點
(1)門檻低。校園貸申請往往僅提供學生基本信息即可完成注冊和放款,有些貸款甚至不用本人辦理。
(2)零首付、隱性費用高。部分校園貸以“零首付、零利息、免擔?!钡葍?yōu)惠條件,讓學生掉入高額手續(xù)費、服務費陷阱。以某網貸平臺貸款1萬元為例,學生拿到手的款項只有8000元,其中2000元為手續(xù)費,而借款合同仍按1萬元計算本金。這種借款方式違反合同法相關規(guī)定,涉嫌違規(guī)收取高額利息。
(3)額度大。如趣店、分期樂、顏值貸等平臺申請500元-50000元不等的無抵押信用貸款額度,在申請后額度還可以調整增加。
(4)方便快捷?!白羁?分鐘審核,隔天放款”,不少校園貸打出方便快捷的宣傳標語是吸引在校生辦理校園貸的動因。
2 校園貸主體存在的法律風險
2.1 平臺風險。
(1)平臺資質混亂。目前校園貸平臺魚龍混雜,除傳統(tǒng)銀行借款平臺管理相對規(guī)范以外,以P2P為代表的網絡平臺五花八門,甚至出現(xiàn)平臺跑路的現(xiàn)象。
(2)平臺資金運轉風險。放款隨意、資金管理混亂導致一些網貸平臺放出的款項無法收回。
(3)技術漏洞風險。辦理校園貸多通過網絡平臺,為獲得貸款學生需提供個人信息取得貸款資格,但這些信息上傳到后臺后無法刪除,極易引發(fā)大學生信息泄露等問題。
2.2 借款人風險
(1)高利貸風險。借款平臺以手續(xù)費、咨詢費、管理費等名義變相提高貸款利率,大學生缺少風險防范意識和社會經驗,容易陷入高利貸陷阱。
(2)被暴力催貸風險。對不能及時還款的學生,網貸公司采取公布信息、短信爆炸甚至暴力威脅方法要求學生還貸,導致學生無法安心完成學業(yè)。
(3)被貸款風險。實踐中,一些大學生礙于面子,以朋友名義借款。出現(xiàn)被“借用身份”貸款情況,即盜用別人身份信息貸款,進而造成很多學生“被貸款”而深陷債務。
(4)影響信用風險。因未及時還款會導致學生進入央行個人征信系統(tǒng),直接影響學生的不良信貸記錄,部分學生因信用問題無法申請助學貸款,甚至不得已退學。
2.3 放款人風險
(1)款項無法追回風險。校園貸為信用貸款,無擔保無抵押,極大增加了放款人風險。
(2)追償成本過高。平臺拆借貸款給多人,防止款項無法追回的尷尬,但也增加了放款人的維權成本。此外校園貸的簡易性和隱蔽性導致取證困難,部分案件會因證據不足無法維權。
3 校園貸風險規(guī)避路徑
3.1 從平臺角度來看,加強監(jiān)管機制,提高平臺準入門檻
目前,銀監(jiān)會等六部委已下發(fā)通知,對未經銀行監(jiān)管部門批準設立的機構禁止其開展大學生信用貸款業(yè)務。此項監(jiān)管讓傳統(tǒng)金融機構重回市場主導,為大學生提供專業(yè)化、陽光化、規(guī)范化的金融服務平臺,開發(fā)針對性的金融產品。只有積極發(fā)揮金融監(jiān)管部門的“把關人”作用,才能讓有資質的網貸平臺進入市場,降低風險。
3.2 從借款人角度來看,加強校園安全性教育,提高學生風險防范能力
與銀行貸款相比,校園貸手續(xù)便捷,填填表格即可享用幾千元至幾萬元的貸款,因此校園貸受學生追捧。學校作為教育機構,應加強學生風險防范意識,引導學生正確消費。對陷入校園貸困局的學生,及時讓警方介入,提供法律幫助。大學生自身應該提高對個人信息保護能力,對網貸公司、網貸形式的甄別、抵制能力。
3.3 從放款人角度來看,應加強行業(yè)自律,提高風險控制能力
放款人應立足依法、公平原則為借款人提供金融產品服務,不能變相歸集資金,觸碰法律紅線。在設置金融產品時,應考慮學生實際還款能力,不能一味追求高利率,導致貸款演變成壞賬。強化對放款人的監(jiān)控力度,加強放款人的信息信用審核,建立互聯(lián)網范圍內的反洗錢和高利轉貸罪打擊力度。
3.4 完善法律法規(guī),加強聯(lián)動執(zhí)法
校園貸問題的解決是系統(tǒng)工程,需要多個部門共同構建校園貸聯(lián)動治理機制。加強校園貸涉嫌刑事犯罪的打擊力度。制定和完善金融領域及基本法,明確網絡借款雙方合同效力、履行方式和救濟手段,加快制定專門法律法規(guī)加強監(jiān)管,彌補校園貸法律空缺。
【參考文獻】
[1]王衛(wèi)慶,羅鋒懋,張樂琪,侯艷梅.大學生校園貸問題分析與法律對策探討.法制與社會,2018,5:61-62.
[2]王瀟哲.試分析“校園貸”亂象的危害及法律規(guī)制路徑. 全國流通經濟,2017,33:77-78.
[3]孫學用,孫一涵.網絡借貸平臺的法律分析與風險規(guī)制—以“校園貸”亂象為視角.人民司法(應用),2017,28:8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