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杰
為什么山上的野花比花園里的花更漂亮?
北京野花有上千種,如何去認識?怎么去欣賞?
有什么樣的自然條件就會有
什么樣的野花
北京三面環(huán)山,西面、北部、東部都是山,南面是一片大平原。從地質(zhì)上來講,北京正好處于燕山山脈和太行山脈的交界處。西邊是太行山,北部、東部屬于燕山,交界處在昌平的南口。北京山上的巖石有很多種,主要有砂巖、石灰?guī)r和花崗巖3種類型,變質(zhì)巖不多。
北京自然條件最突出的特點是——干旱,這是特別不利于植物生長的一個條件。我念大學的時候,北京冬天還下一些雪,一年四季雨水還算好,但現(xiàn)在雨水較少,且多集中在七八月份,冬天也基本不見雪,這對植物生長來說非常不利。但即便如此,北京植物的生物多樣性還是非常豐富的。
北京的植物種類和東北相差不多,都是2000多種,大約是秦嶺一帶的1/2或1/3,跟西南沒法比。中國的生物多樣性在四川、云南、海南一帶特別豐富,植物有上萬種。
北京植物分帶性也比較強。高山、坡地、平原、水體中都有許多植物。植物最豐富的地方是高山草甸,百花山、東靈山、海坨山高山草甸上植物非常多。植物愛好者往往熱衷于登高山看植物。實際上,在北京從城市居民小區(qū)到郊區(qū)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都可以看到一些特殊的植物。身邊有芳草,博物不在遠。
北京跟東北地區(qū)相比,山上腐殖土非常少,且陽坡和陰坡差別很大。在北京,陽坡植物是一種類型,到陰坡看則是另一個類型。同一座山,兩面差別很大。而在東北和西南,差別就不是很大。北京雨水少,也缺少流石灘,所以一些專門生長在流石灘上的高山野花,在北京就欣賞不到。
干旱決定了北京植物的特點,介紹幾種常見的:
——曲枝天門冬,在北京非常多,在河北、內(nèi)蒙古也有分布。它長在北京干旱的陽坡上,果實到秋天會變紅。它的枝非常特別,似乎長倒了!
——黃海棠,也叫紅旱蓮,現(xiàn)在歸于金絲桃科。一般生長在北京的陰坡上,但陽坡也有。
——山黧豆、藍花棘豆、黃芩,這3種植物生長在北京、河北的高山草甸中,比較常見。黃芩在北京分布很多,但高山草甸上的黃芩已經(jīng)被挖得差不多了?,F(xiàn)在到百花山可以看到很多坑,就是挖黃芩挖的。建議大家不要亂采挖。
再介紹一種正在逐漸消失的北京本土植物——睡菜,它非常美?!氨本┍就林参铩钡暮x是:很早以前就開始生長在北京的植物。睡菜在北京本來就很少,最近幾年面臨滅絕的危險。為什么?是出于善意整治環(huán)境的結(jié)果——挖溝渠破壞了睡菜的生長環(huán)境。北京的睡菜就分布在距離2019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主場館北部不遠處。人們很少在意這種野生植物,倒是用很大的精力關(guān)注各種各樣的栽培植物?!侗本┲参镏尽愤€沒有記載睡菜,但它的確是北京的本土植物,生長在平行于大秦鐵路的一條小河中。2018年我寫了雜文《救救北京的睡菜》,刊于“科學的歷史”微信公眾號,后來被《生物多樣性》雜志看中。這篇略帶批評性的小文章引起了延慶有關(guān)部門的重視,據(jù)說他們要重新引種睡菜。這是一個好消息。
為什么本地的野花好?
野花是自然生長的,不是栽培的——栽培的是馴化的植物。野花種類非常多,全世界馴化的植物約有上萬個品種,而野花的種類有30多萬種。
野花不都是草本,相當多是灌木或者是喬木,還有一些是藤本(包括草質(zhì)藤本和木質(zhì)藤本)。如北京的鐵線蓮,既有藤本也有小灌木。
我們見到的植物,除了蕨類、松柏類(祼子植物)之外,種子植物都是開花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都和野花相關(guān)。北京的野花,特別是指在北京本地自然生長的——從外地人為引進的不算,從外地摻雜混入的也不算。
我們要傳達一個理念——“本土的是好的、安全的、美的?!边@個理念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但它很重要,也是植物學界(包括植物園和園藝界)經(jīng)過幾十年。上百年得出來的一個結(jié)論。
有些人認為野花不美或者不夠美,中國古代文人就有點瞧不上野花,他們注重栽培植物,文學作品中一般不寫野生植物(也有個別例外)。
本地野花是好的、值得保護的,這是經(jīng)過很多年的經(jīng)驗教訓得出的基本結(jié)論。外地的野花或家花對人家是好的,對你未必是好的。如北美的一種野花拿到北京來栽種可能有問題,反之亦然。不要輕易地把不明植物帶入境。因為遠方的植物在長期演化中非常適應(yīng)當?shù)氐沫h(huán)境,與周圍的動物、植物等達成了生態(tài)平衡,而遷居到新地方就可能不適應(yīng)。它們要么養(yǎng)不活,要么“太活潑”,快速繁殖擴張,成了入侵種。這也是海關(guān)要檢疫的一個重要原因。其實,多數(shù)情況是防不勝防但依然要防,防的結(jié)果可能不是完全阻止了有害物種進入而是起到延緩作用。
現(xiàn)在全世界有很多植物園,中國就有上百個植物園,北京至少有4個較大的植物園。大家去過一些植物園之后會發(fā)現(xiàn),大同小異:一定要花高價錢建一個溫室,溫室里栽培了幾乎都一樣的品種,世界各地的溫室都差不多……植物園的觀念需要改變!首先要多多馴化本土野花,要盡可能向觀眾呈現(xiàn)本地的特色植物,其次才是展示一點“別人家”的好東西。每個植物園把本地有特點的野花都保護下來了,那么全世界的野花也就差不多都被保護了!這不是很好嗎?而現(xiàn)在的植物園都在貪戀別人家的好東西,都在努力花錢栽別人的植物,而自己的寶貝,比如睡菜、水榆花楸、沙棘、華北駝絨藜,無人問津。所以,判斷一個植物園的好壞,首先要看它展示了多少當?shù)氐闹参铮约八噲D保護哪些當?shù)氐臑l危物種,當然植物園也要傳播基本的植物學知識。成熟的你,不應(yīng)當被表面的“繁榮和美麗”蒙蔽。
為什么家花沒有野花美?
俗語“家花不如野花”通常是取它的象征意義,但從字面上來講也是對的。舉個例子,我們常見的石竹科植物在園藝上大量使用,但花園中的和高山上生長的顏值差別巨大。園藝上的石竹和瞿麥沒有特別之處,雖然多樣但沒品味,顏色不鮮艷,缺乏野性。而在高山上看到的石竹和瞿麥就不一樣,非常漂亮,有一種吸攝靈魂的力量。報春花科的胭脂花在平原地區(qū)勉強能夠栽活,長得很慘;但在高山上,不用任何人照料長得就非常壯麗。在哲學上,要辯證地看待野性和馴化之間的關(guān)系。文明當然要講規(guī)訓,太野了就無所謂文明了。野性、野蠻似乎是貶義詞,但沒有野性的襯托,文明就沒有根基?,F(xiàn)代社會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出現(xiàn)了過度的(粗糙而快速的)文明化,異化為一種新的野蠻。過度的文明化是一種假文明,是一種沒有根基的文明,是一種短命的文明,實際上是不文明。綠絨蒿屬、報春花屬、杜鵑花屬植物可以在花園里看到,但最好還是到山上去看。同一個物種,種子一樣,但在不同的地方生長,效果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