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賢庚
拜訪張?zhí)旄4髱煹挠洃?/p>
□黃賢庚
張?zhí)旄O壬墒帕?。他是“中國當代十大著名茶葉專家”中,享到“茶壽”的第一人。一位圓滿的茶人。
張?zhí)旄R簧鷰锥仍谖湟纳綇氖虏铇I(yè)生產(chǎn)、研究,為推進武夷茶的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作為武夷茶人之后,我早就知曉其大名。上世紀80年代,我漸漸愛上了茶文化研究。為了搞清武夷茶業(yè)歷史,1987年,我通過他人了解到張老的舊居地址——福州道山路隆普營。是年7月初,我利用出差的機會去拜訪他,很快就找到其府。那是一座很有年頭的福州民居,雖算不上大雅之堂,也非平凡屋舍。
一進門只見一位長者正襟危坐,手捧書卷,不用說這位有學養(yǎng)的長者就是張?zhí)旄O壬?。當我這個后生說明來意后,他很是熱情,把我看作來自第二故鄉(xiāng)的“鄉(xiāng)里”(福州方言鄰居),“請坐”“看茶”,非常平易近人,我大有受寵若驚之感。
我簡單說明此來是為了解“崇安(后改武夷山市)茶場”簡況之意后,張?zhí)旄O壬芎喢髑逦叵蛭医榻B了1938年省屬福安茶業(yè)改良場搬遷崇安縣的原由及1940年在崇安縣興辦“福建示范茶廠”的盛況,及后來茶場幾番改名的情況。由于怕記之不準而出錯,我斗膽求他寫個材料,想不到他欣然允諾,不久(1987年7月12日)一份打印資料《我的回憶》及所附信函寄到我的手里。收此大禮,我高興不己。爾后我寫這方面文稿時總要與之核對一下,以防出錯,后來我在編著武夷茶書《佳茗飄香》時,又將張?zhí)旄O壬摹段业幕貞洝肥杖肫渲?,以為佐證,果然引用者不乏其人。
前些年我在構思《烏龍茶發(fā)源武夷山的考證及原由》時,又冒昧電話征詢張?zhí)旄O壬目捶ǎ氩坏嚼先思液芩?、干脆、簡練地予以答復,不久還應求掛號寄來“烏龍茶故鄉(xiāng)武夷山”大幅翰墨。我激動難捺,草就了《喜得張?zhí)旄D珜殹沸∥目趫蠖耍仁潜硎靖屑ぶ?,更是為武夷山得此評價而興奮。
2004年國慶,我和妻子同去福州,本想去拜訪張?zhí)旄O壬?,可是轉告的人說:“老人家明日有安排”。我心存不甘,便掛電話向他問候,同時也委婉地說明求見之意。想不到老人家爽快地答應:“明日9時過來”。翌日我準時到達其府。張?zhí)旄O壬芨吲d,用濃重的福州口音說:“你是武夷山的黃賢庚,我看過你寫的茶文章。本來今天農(nóng)業(yè)廳的人要過來,我叫他們改日來,本地福州隨時安排?!苯徽勚兴f:“武夷山過去寫我的人很少,你的書中還收有我的文章”(即前所說的《我的回憶》)。
張?zhí)旄O壬芨吲d地從武夷山談到安溪,從巖茶講到鐵觀音,我怕影響老人休息,幾次準備告辭。他卻說“沒關系,再坐坐”,一直談到臨近中午,我也求教到一些觀點性問題,收獲匪淺。臨走時他還簽名送我一本《張?zhí)旄_x集》,并掛電話叫鄰近的省農(nóng)業(yè)廳干部來為我們照相。
張?zhí)旄=o作者的信
2006年7月,武夷山舉辦巖茶斗茶賽,張老應邀光臨,并冒暑察看多家茶廠。他還撥冗到我們家“瑞泉巖茶廠”察看,對廠里擺放的古老的木制揉茶機、篾編圓桶搖青機饒有興趣。這些竹木機械是仿當年老人家在“崇安示范茶場”創(chuàng)制的式樣制作的,老人看了自然感慨良多。他多次說起當年在巖上九家茶廠制茶的不眠之夜。老人講了一些茶葉生產(chǎn)關鍵性的問題,并與我家人合影留念。
2007年春節(jié),我因事在福州。很想去拜見老人家,但思慮再三,估計節(jié)間老人家定是高朋接踵,所以不便前往,待到初五才去電話探詢。老人猶豫一會說,初六、初七已安排了,下午有點時間你可以來。熟門熟路,我與妻子于下午準時到其家。這次老人談得最多是武夷山的大紅袍。并向我們說,前幾天有省委主要領導的客人到他家品茶,“我想了想,還是把武夷山幾家茶廠送的大紅袍給客人品飲。都很好,就是有的廠焙火太急了,有點焦味”。他語重心長地說,做好巖茶一定要注重傳統(tǒng)技法。他還給我們看了武夷山兩家大茶企業(yè)的“精品大紅袍”,價格之高令人咋舌,也讓我歡欣。
臨行前,張老把《張?zhí)旄_x集》贈送我們一本。簽名時將我們寫為“茶友”。當時看到老前輩將我們稱為茶友,很是受寵若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