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東 劉軍
摘要:隨著我國農(nóng)村產(chǎn)業(yè)的調整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nóng)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到城市尋求發(fā)展,而他們的子女卻滯留在農(nóng)村,形成一個新的群體——留守兒童。隨著留守兒童數(shù)量的增多和問題的凸顯,這一社會現(xiàn)象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關注。本文立足于農(nóng)村留守兒童現(xiàn)狀,探討當前農(nóng)村留守兒童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影響因素。在此基礎上,嘗試以留守兒童之家建設為切入點,探索解決農(nóng)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方法和策略。
關鍵詞:農(nóng)村;留守兒童;現(xiàn)狀;措施;留守兒童之家
留守兒童,指的是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qū),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兒童。這些兒童由于長期缺少父母的關愛和教育,較普通兒童而言,在性格發(fā)展、心理健康、學習教育等方面更容易出現(xiàn)問題。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兒童的問題,就是全社會必須密切關注和妥善解決的問題。因此,在留守兒童的問題上,社會各界都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并付出了極大的努力。事實證明,建設留守兒童之家,是解決當前農(nóng)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本文正是從建設留守兒童之家的角度,探索解決農(nóng)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新思路與新方法。
一、農(nóng)村留守兒童的現(xiàn)狀
(一)農(nóng)村留守兒童基本情況
目前我國農(nóng)村留守兒童從0歲到16歲的留守兒童約902萬。588萬在義務教育學校學習,其中五分之一在技術學校學習。具體情況如下:
由表格一我們可以看出,目前農(nóng)村“雙外出”留守兒童與“單外出”留守兒童的比例趨近于相同,而且據(jù)最新調研數(shù)據(jù)顯示來看,“雙外出”留守兒童的比例仍呈現(xiàn)微弱的上升趨勢,這就意味著在902萬的留守兒童中,有接近半數(shù)的兒童處于完全沒有父母撫養(yǎng)與監(jiān)護的狀態(tài);而表格二的信息又向我們表明,除了隔代監(jiān)護和委托親友撫養(yǎng)之外,還有超過400萬兒童處于無人監(jiān)護或撫養(yǎng)的狀態(tài)。可想而知,這些兒童的家庭教育基本處于空白狀態(tài),生活狀況更是令人堪憂。再通過表格三,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義務教育階段的留守兒童占據(jù)了全部留守兒童人數(shù)的“半壁江山”。
(二)農(nóng)村留守兒童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分析完農(nóng)村留守兒童的基本狀況以后,讓我們看一下相比于非留守兒童而言,留守兒童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1.缺乏情感關注 性格問題凸顯
隔代監(jiān)護、親友監(jiān)護或無人撫養(yǎng)出現(xiàn)的最大的問題就是導致留守兒童的情感缺乏關注與撫慰,當出現(xiàn)挫敗、抑郁等負面情緒的時候,無人傾訴和疏導,當出現(xiàn)興奮、愉悅等積極情緒的時候,也無人分享和勉勵,導致這些兒童容易自我封閉,并出現(xiàn)孤僻、內(nèi)向、自卑、暴躁、叛逆等情緒特征和性格特點,久而久之,嚴重影響兒童的心理健康,甚至對兒童的情感和心理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2.缺少生活引導 行為習慣欠佳
家庭是兒童最初的學校,也是兒童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場所。然而,由于留守兒童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缺位,導致兒童在生活上缺少照顧,更缺乏引導,從而形成不良的行為習慣。例如,不注意個人衛(wèi)生、不愛護集體環(huán)境、不遵守公共秩序等問題,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一時三刻能夠改正的,需要老師的教育、社會的熏陶,更需要家長從生活細節(jié)和身邊小事入手,不厭其煩的諄諄教導。
3.缺少學習指導 學習成績堪憂
對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少年兒童來說,他們在學習上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單憑教師在學校的教學難以使他們對于所學知識完全做到消化理解,還需要家長在課后進行督促與指導。然而,因為留守兒童的父母不在身邊,隔代教育的爺爺奶奶文化水平普遍較低,親戚朋友能夠傾注在他們身上的時間更是有限,都難以勝任監(jiān)督和輔導他們學習的重任,往往導致很多留守兒童缺乏主動的學習意識和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成績差強人意。
4.缺少道德教育 形成不良品質
兒童的是非觀還沒有形成,他們對于“對”和“錯”、“好”和“壞”的概念區(qū)分還不明顯,需要教師、家長和社會形成合力,對他們加以教育和引導。然而,從社會的層面,留守兒童的生活范圍狹窄,不存在能夠對他們形成持續(xù)而積極影響的個人、群體或組織。相反,網(wǎng)絡、電視等新媒體,還可能將一些具有誤導性的信息帶給他們,對這些不能明辨是非的兒童造成不良的影響;從教師的層面,教師只能負責他們在校的知識教育和德育教育,難以從生活層面對他們加以約束和指導。而且,有些留守兒童由于性格方面的原因,往往不能或不愿與教師開誠布公的交流,這給教師的德育教育工作也帶來較大困擾;從家長的層面,留守兒童父母教育缺位的問題再次凸顯,溫馨的家庭氛圍、穩(wěn)定的生活環(huán)境、父母的言傳身教,這些對于兒童良好道德觀念形成來說至關重要的因素,對于留守兒童來說都是可望而不可即。因此,道德教育的確實,也成為留守兒童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
二、解決農(nóng)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措施
在分析完農(nóng)村留守兒童的問題之后,我們重點從留守兒童之家建設的角度,探討農(nóng)村留守兒童問題的解決措施與改善策略:
(一)完善兒童檔案制度 全面了解兒童信息
要想更好的教育和關愛留守兒童,首先要全面而細致的了解兒童的情況,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建立和完善兒童檔案制度,是留守兒童之家建設的初始環(huán)節(jié),這就需要深入到留守兒童的家庭、學校和班級,從兒童的家庭背景、學習成績、人際交往、興趣愛好等各個方面入手,針對每個兒童建立完整的信息檔案,并根據(jù)檔案信息,采用不同的方式、運用不同的手段、從不同的角度對兒童加以幫助、教育和照顧。通過留守兒童的基本信息,并從學習成績、興趣愛好等方面尋找“突破口”,更加有針對性的對兒童加以幫助、教育和引導。
(二)落實代理家長制度 重視交流信息反饋
家長角色的缺位,是導致留守兒童出現(xiàn)諸多問題的關鍵。因此,留守兒童之家應該落實代理家長制度,為每一位兒童安排專屬的代理家長。同時,還應明確代理家長的工作職責,將情感關懷、生活照顧、學習輔導、行為規(guī)范等納入到代理家長的工作范疇當中,并定期進行工作內(nèi)容匯報與工作成果反饋,使代理家長真正履行家長職責,而不是“走過場”、“秀親情”。例如,留守兒童之家可以要求代理家長每周至少跟兒童進行深度談心一次,并且要求代理家長將談心的時間、內(nèi)容、目的、效果等記錄在案,一方面,作為兒童成長檔案的文字記載,便于代理家長掌握兒童的情感和心理變化歷程,有效開展接下來的工作;另一方面,也作為對于代理家長工作考核的依據(jù)和工作成果的反饋,便于對代理家長工作的監(jiān)督與指導。
(三)建立兒童學習制度 彌補家庭教育空白
留守兒童之家應該針對留守兒童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建立相應的學習制度,從而通過學校教育來彌補家庭教育的空白和缺失,促進留守兒童的全面發(fā)展與健康成長。一般來說,除了針對校內(nèi)課程的課后輔導之外,根據(jù)留守兒童的實際需求,留守兒童之家還可以考慮開設《自我保護與安全教育》、《兒童陽光心態(tài)的養(yǎng)成》、《生活禮儀小常識》、《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等課程,幫助兒童彌補家庭教育的不足,使留守兒童享受跟非留守兒童一樣接受家庭教育的機會。例如,針對一些“雙外出”留守兒童因為家庭教育缺失而導致在生活中不注重禮儀禮貌的行為,留守兒童之家可以定期開設“行為禮儀”相關的課程,從家庭禮儀、學校禮儀、餐廳禮儀、購物禮儀等各個角度,教育學生什么是禮儀,在什么樣的場合要遵守什么樣的禮儀,從而用學校教育代替或彌補家庭教育,使留守兒童通過學校教育對學習、對社會、對生活有新的理解和認識。
(四)實施兒童活動制度 豐富兒童課余生活
兒童的成長,單憑書本知識和課堂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兒童需要用自己的雙眼去觀察,用自己的雙手去觸摸,用自己的頭腦去感知,用自己的情感去體會。這就要求留守兒童之家建立兒童活動制度,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的組織一系列的兒童活動,在活動中一方面增加兒童的情感交流與溝通,建立留守兒童對于工作人員的信任感和親切感;另一方面,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與引導,使兒童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感知真、善、美,遠離假、丑、惡,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同時,通過建立活動機制,還能夠豐富兒童的業(yè)余生活,將他們從原本閉塞而孤獨的生活氛圍中解放出來,使他們發(fā)現(xiàn)親情的美好、友情的珍貴,使他們擺脫負面情緒、建立陽光心態(tài)。例如,留守兒童之家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藏書資源,定期開展讀書心得交流與分享活動,鼓勵每個兒童講述自己近期的閱讀內(nèi)容,并分享自己在閱讀中的體會和感受,從而幫助兒童養(yǎng)成熱愛讀書的習慣,并培養(yǎng)他們的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再比如,端午節(jié)來臨之際,考慮到大部分“雙外出”留守兒童父母陪伴過節(jié)的情況,留守兒童之家可以舉辦“粽子飄香 共慶佳節(jié)”的集體活動,帶領全體“雙外出”留守兒童(其他留守兒童也可以自愿參加)一起包粽子,吃粽子,表演節(jié)目,共同慶祝節(jié)日。不僅讓兒童感受到歡樂的節(jié)日氛圍,也拉近了兒童之間,以及兒童和工作人員之間的距離,使留守兒童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
(五)設立心理咨詢機構 開展心理咨詢活動
兒童的身心發(fā)展與健康,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需要持續(xù)的關注和科學的指導。因此,留守兒童之家應該建立專門的心理咨詢機構,并采取“主動咨詢”與“被動咨詢”相結合的方式,關注兒童的身心健康狀況——所謂“主動咨詢”,就是心理健康咨詢機構的工作人員要定期對所有兒童進行心理健康的測試與指導,及時發(fā)現(xiàn)留守兒童在身心健康方面存在的隱患,并及時加以干預和指導,使兒童始終保持健康的體魄和陽光的心態(tài);所謂“被動咨詢”,就是心理健康咨詢機構要在工作時間隨時向留守兒童開放,為前來咨詢和求助的兒童提供心理疏導的服務,幫助他們消除身心健康方面的各種疑慮,使他們能夠健康快樂成長。與此同時,心理咨詢機構還應該通過開展心理健康講座、排演心理健康情景劇、下發(fā)心理健康學習資料、創(chuàng)辦心理健康宣傳欄、開設心理健康網(wǎng)絡咨詢與指導平臺等方式,向留守兒童傳播心理健康的知識,使留守兒童能夠正確認識和面對自己的心理問題,并及時找到解決方法和疏導策略,形成健全人格。例如,留守兒童之家可以借助網(wǎng)絡資訊平臺,一方面,主動傳播跟心理健康有關的知識;另一方面,隨時接受留守兒童的匿名咨詢,保護他們的隱私,使他們放下心理顧慮,大膽咨詢,從而確保每個兒童的心理健康。
(六)開通親情溝通熱線 減少家庭情感缺位
留守兒童之家建立的目的,是為了彌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和情感缺失的遺憾,而不是為了取代家長的地位或接替家長的責任。因此,留守兒童之家應該幫助兒童和他們的父母架起溝通的橋梁,通過開通親情溝通熱線的方式,促進兒童與家長之間的交流、增進兒童與家長之間的感情,讓這些留守兒童明白,即使他們的家長遠在千里之外,但是仍然關愛和牽掛著他們,這對于留守兒童形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是十分重要的。同時,也讓留守兒童的家長明白,自己必須要履行家長的職責,盡到關心、教育和照顧子女的職責,使留守兒童的家庭關系和親情氛圍盡量走上正軌。在此基礎上,留守兒童之家的工作人員也可以通過與家長的溝通,更好的了解兒童、走進兒童,從而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質量。例如,留守兒童B的父親外出工作多年,每年只有在春節(jié)的時候能夠回來探親,長期跟隨母親生活導致B作為一個男孩性格卻十分懦弱、優(yōu)柔、內(nèi)向。通過開通親情熱線,B增加了與父親的交流和溝通。在留守兒童之家工作人員的建議下,B的父親會有意識的給B講述自己在外面工作期間如何的克服困難,取得成就的故事,用自己的奮斗史激勵B。逐漸的,B的性格也較以前變得自信開朗起來。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在分析了農(nóng)村留守兒童現(xiàn)狀的基礎上,從建設留守兒童之家的視角,探討了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措施與策略,希望通過本文的論述,能夠為解決留守兒童問題提供新思路與新方法,開辟幫助和關愛留守兒童的新領域。
參考文獻:
[1]宋志英,程三五.安徽省“留守兒童之家”建設及發(fā)展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C].安徽基礎教育研究(2016年第2期 總第14期),2016(06).
[2]張孝義,胡志海.留守兒童人格調查及“留守兒童之家”社會干預的影響[J].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3).
[3]陳京軍,范興華,程曉榮,王水珍.農(nóng)村留守兒童家庭功能與問題行為: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4(04).
[4]任劍峰.農(nóng)村留守兒童關愛和服務體系建設研究[C].《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二卷),2017(01).
[5]班永飛,宋娟,吳孝勇.貴州省農(nóng)村留守兒童問題行為特點及與社會支持的關系[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3(01).
[6]http://baby.sina.com.cn/news/2018-03-10/doc-ifxpwyhw6327356.shtml、
作者簡介:徐浩東(1998年8月-),池州學院外國語學院學生
劉軍(1980年8月-),池州學院外國語學院教師
*基金項目:2017年地方高校國家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留守兒童之家,項目編號:201711306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