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麗霞
摘 要:本文旨在突出插圖對于學習古詩的作用,初知古詩的意思、感受古詩詞描寫的意境、體會詩人的高尚情操、能用自己的話寫出詩詞所描繪的意境。
關(guān)鍵詞:插圖 古詩詞
作為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泱泱大國,老祖先們?yōu)槲覀兞粝铝嗽S多的寶貴的財富。古詩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瑰寶之一。學生學古詩,可以了解作者的生活環(huán)境和時代背景,想象作者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情感……培養(yǎng)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審美能力。可是,孩子們在學習、理解古詩的過程中總是困難重重。如何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走進古詩,感受作者描繪的意境,體會作者的人格魅力是我一直在探索的難題。在日常的教學中摸索發(fā)現(xiàn):教材中編排的許多古詩,每首古詩都配有插圖,為學生的想象提供了豐富、生動的素材。
小學生的想象從形象片斷、模糊向著越來越能正確、完整地反映現(xiàn)實的方向發(fā)展。低年級的小學生,想象具有模仿、簡單再現(xiàn)和直觀、具體的特點,到中高年級,他們對具體形象的依賴性會越來越小,創(chuàng)造想象開始發(fā)展起來。小學生的思維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但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與感性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如果能在教學中充分運用插圖,就能比較容易地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體會古詩優(yōu)美的意境,獲得情感體驗,逐步形成良好的欣賞能力。[1]
2017年,我校開展了以《“梨園文化”生態(tài)教育校本課程設(shè)計與實踐的研究》為題的課題研究。為了能將課題研究與課堂教學更好的結(jié)合起來,我選取了丘處機的《無俗念·靈虛宮梨花辭》和元好問的《梨花》等幾首有關(guān)于梨花的詩詞來和學生共同學習。由于選取的詩詞學生接觸的少,理解起來困難重重。針對這種情況,我為學生搜集了與詩詞相關(guān)的圖片,借助圖片學習,這大大提高了學生理解古詩的效率。
一、吟詩看圖,初知詩意
《無俗念·靈虛宮梨花辭》是金元時期全真教掌教丘處機所寫的一首詞。這是一首詠梨花的作品。共上下兩闕,距今時代久遠,篇幅又比較長,學生初讀時便倍感吃力。學生的認知是符號開始的,有了直觀的視覺沖擊,學生對抽象事物的理解就會具象化,所以選取了幾張去梨園時拍的梨花照片來作為本詞的插圖。學習這首詞時,先請學生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接著請學生欣賞這幅插圖,說說從圖上看到了怎樣的景物和畫面:春天來了,滿世界都是生機勃勃的春意,走進梨園,梨樹枝頭的梨花一團團一簇簇,挨挨擠擠,就像冬天的雪花一樣。到了晚上,月光映襯下的梨花發(fā)出白色的光,把人間都照亮了??粗@些梨花,她們就像是一個清秀的女子,端莊、潔凈、高雅。緊接著學生再回到詩詞中朗讀,一邊讀一邊看插圖中的畫面,不僅能初步大致感受這首詞的意思,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學習的積極性。
二、看圖想象,理解詞句
葉圣陶先生說過“書籍里有些圖畫,絕不是裝飾和點綴,圖畫跟寫在書里面的文字有著一樣的作用?!盵2]插圖帶領(lǐng)學生走進插圖,深入了解古詩的意思。當學生從文本走入插圖時,開始了一場梨園之旅:芳草萋萋、漫天飛花的暮春季節(jié)。每年清明前后都是梨花開放的時節(jié),梨花就像白錦一樣香氣四溢,枝頭上挨挨擠擠的梨花就像團團白雪,暮靄沉沉天地闊的靜夜里,梨花悄悄地綻放在月光溶溶的夜色中。人間與天上都溶浸在皓月與花色交織而成的氛圍中,月光皎潔、花似雪明。這樣的感覺很像姑射真人,天姿靈秀,給人一種高潔的感受。梨花清高絕俗、不與群芳同伍,世俗之人未能欣賞,梨花的清高傲骨未能賞識。也只有能進入洞天福地修行的有道者,才能心領(lǐng)神會。一幅幅插圖,讓如花瓣似的只字片語的理解,串成像梨花般美妙的文字。插圖和文字的有機結(jié)合,讓晦澀難懂的文字融入了圖畫中,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到學生眼前。
三、融入圖畫,感悟詞情
《無俗念·靈虛宮梨花辭》這首詞雖是詠物,實則詠自己,這正是文人詠物的寄寓手法。這時,我為學生準備了一幅集作者丘處機的背景和作者賞梨花于一體的插圖,讀著作者的簡介,看著圖上作者賞梨花的姿勢和神態(tài),聞著這首詞散發(fā)出的迷人芬芳,孩子們慢慢的融入畫中。配著一首悠揚的樂曲,誦讀這首優(yōu)美的詞此詞把梨花獨特超群的氣質(zhì),寫得生動鮮明,讓人有清新脫俗、靈秀異常的感覺,雖結(jié)尾不免落入談道論教的范圍,但仍不失為一首佳作。詞人所選取的歌詠之物,往往是個人內(nèi)在性情與藝術(shù)風格的表征,因此丘處機歌詠浩氣清英、仙材卓犖的梨花,可以看出其清新脫俗的風格、靈秀異常的神人氣息,而表現(xiàn)于作品中。
四、詩圖結(jié)合,學會表達
《禮記樂記》(3)中有“應(yīng)感起物而動,然后心術(shù)成焉”,插圖帶孩子們走上一條想象表達之路。伴著音樂,閉住眼睛,吟誦著這優(yōu)美的詞句,跟著作者的腳步走進那美麗的梨花世界:遠遠望去,那一團團梨花讓我仿佛置身花海,花香陣陣讓人感覺心曠神怡。蝴蝶、蜜蜂也沉醉與這美麗的世界。微風吹過,一片片梨花隨風起舞,好像下了一場梨花雨。這捧著潔白無瑕的花瓣,就好像看到了一張有紅撲撲臉蛋的小娃娃,嗅到了淡淡的清香。流連于梨園之中,好像與一位身著白衣仙女姐姐偏偏起舞,她的笑容是那樣純潔,動作是那樣優(yōu)雅,給人的感覺是那樣的與世無爭、超凡脫俗。
學生配著音樂,看著插圖,有感而發(fā)。同時借助了自己豐富的想象,描繪出一幅綺麗的梨園畫卷。這就是插圖的魅力所在:讓困難的變得簡單、抽象的變得具體。背誦詩詞也就水到渠成了。
綜上所述,引導學生觀察古詩插圖,幫助學生走進詩歌的美妙意境,做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同時對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及審美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因此,我們在古詩教學中切莫把插圖當作“擺設(shè)”,而應(yīng)充分關(guān)注插圖,巧用插圖,將詩與畫有機結(jié)合起來,使古詩教學綻放無限精彩和魅力。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課程標準》
[2]《葉圣陶文集》
[3]《禮記樂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