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琴
摘 要: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軍校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面臨教學方法落后、教學內容枯燥、學生學習興趣欠佳、考核方式簡單等現實問題。面對存在的問題,軍校大學應改進教學方法,增設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員學習興趣,豐富考核方式。
關鍵詞:大學計算機基礎;軍校教育;對策
中圖分類號:TU3-4 文獻標識碼:A
一、現狀調查情況
1.教學方法傳統
傳統教學體系中計算機基礎課教學方法過于單一、枯燥無味。課堂教學中以老師為主、以學員為輔的傳統教學方法致使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學習效率無法提高。再加之課程內容陌生、抽象,由此形成了計算機課程難教、難學的現狀,同時傳統教學中沒有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
2.教學內容枯燥
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濃縮了有關領域的知識,學習的知識較為陳舊。有些學員已經學習過辦公軟件,但學習該門課程時還要作為學習重點再學習一遍,教學內容重復,教學時間浪費[1]。在學習計算機過程中缺乏實際應用,致使原本計算機基礎薄弱的學員應用計算機知識時出現困難。
3.學習興趣欠佳
軍校本科學員長期接受“令行禁止、一切行動聽指揮”軍事化管理,由此養(yǎng)成的習慣致使學習中缺乏主動性。一些學生由于已有一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具備一些簡單操作的能力,再加上計算機知識繁多、枯燥、難學,會有些消極,缺乏學習興趣。
4.考核方式簡單
計算機基礎課程考核通常是通過期末考試,期末考試內容局限于相應的教材,這種固定的考試模式直接助長了部分學生的惰性,也造成一些學員出現“平時不努力,臨時抱佛腳”的僥幸心理;學校也沒有達到全面地評價學員的效果,不利于學員的成長進步 [2]。
二、應對策略
1.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以思維為導向,梳理與組織計算核心原理的教學內容,對于不同基礎層次的學員,分層次設計,將計算機思維融入案例和實踐項目中,體現計算的原理和核心方法。以案例做牽引,教員把教學內容的設計和實施作為出發(fā)點,使學員掌握其中的計算思維原理,培養(yǎng)學員利用計算思維求解問題的能力。
2.增設教學內容
(1)全國高等學校非計算機專業(yè)計算機等級考試(CCT)和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NCRE)是由國家承認的計算機能力水平衡量的標準,所以將等級考試的內容融入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中,既熟練了課程內容,又使得這門課程與社會接軌更加方便。
(2)設定大題目。在課程開始之初,設定一些綜合性的題目并讓學生選擇,然后根據題目內容由全局向局部逐步分解細化,遇到這樣的問題時,可通過各章的基礎知識得以解決。最后要適當調整教學內容,在避免內容重復的同時,可掌握它的深度和難度。
3.培養(yǎng)學員學習興趣
(1)引導學員主動思考。選擇有趣生動的切入點,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把生活中的問題代入計算機問題上,使學員認識到它們之間的對應關系,這樣通過對熟悉問題的分析和解決,就可以解決計算機課程中對應的問題。
(2)提供網絡課程帶動興趣。教員可將完整教學內容放置于網絡課堂,在網絡課堂上將多注重思路性內容、難點性內容的詳細講解。網絡課程在線討論為學生學習相關知識提供了空間和手段,也提升了學習興趣。
4.豐富考核方式
首先,過程考核中可參照到課率、隨堂作業(yè)、課堂表現、學生課外學習、課程實驗、學習筆記評定等。其次,閉卷考試考核課程中一些基礎知識,開卷考試考核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融會貫通知識的能力,通過上機操作,可以利用現場選題的自動化考試系統考核學員的實踐操作能力。最后,參照網絡課程平臺成績,同時利用平臺的數據分析與統計功能了解學員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有助于課程質量的提高。
隨著部隊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深入,各級部門對各級軍事人員的信息素質和能力的要求將越來越高,學員通過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學習掌握理論知識具備利用計算機學習和處理日常事務的相關能力,滿足部隊現代化建設的新需要、新要求。
參考文獻:
[1]呂 潔,李 瑛,韓慶龍.基于能力培養(yǎng)的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方法的探索與研究[J].計算機工程與科學,2016(S1):170-173.
[2]戰(zhàn)德臣,聶蘭順,張麗杰,等.大學計算機課程基于MOOC+SPOCs的教學改革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