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華,王玉玲,程新強,劉玉彩,劉旭霞
(鄭州市第八人民醫(yī)院心理科二病區(qū),鄭州450000)
品管圈在精神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中的應用
劉志華,王玉玲,程新強,劉玉彩,劉旭霞
(鄭州市第八人民醫(yī)院心理科二病區(qū),鄭州450000)
目的 觀察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動在精神科住院患者健康知識知曉率的作用。方法 建立QCC組織,擬定活動計劃,把握現(xiàn)狀,分析健康教育不知率的要因,制定對策并實施,達到持續(xù)質量改進。結果實施前健康教育知曉率為72.6%,實施后健康教育知曉率達82.0%,實施前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開展QCC活動可有效提高精神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
精神科住院患者;品管圈;健康教育;知曉率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由相同、相近或有互補性質工作場所的人們自發(fā)組成數(shù)人一圈的活動團隊,通過全體合作、集思廣益,按照一定的活動程序,應用科學統(tǒng)計工具及品管手法,以解決工作現(xiàn)場、管理、文化等方面的問題及課題[1]。QCC是一種比較活潑的品質管理形式,目的在于提高產品質量和提高工作效率,其核心是戴明環(huán)(PDCA循環(huán))的科學管理方法。健康教育是一項有目的、有計劃、有評價的系統(tǒng)教育活動,作為一種干預手段,在疾病和健康的轉化過程中起促進作用,特別是在精神科,由于患者缺乏自知力,治療依從性差,導致疾病多次復發(fā)。健康教育可提高精神科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本院精神科病房開展了以“香香圈”為圈名,以“提高精神科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為主題的護理活動。QCC實踐過程中為患者提供多元化的健康教育形式,改善健康教育實施環(huán)境,優(yōu)化健康教育內容,取得良好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鄭州市第八人民醫(yī)院精神科住院的患者,隨機抽取未參加QCC活動的50例患者為對照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39.5±2.3)歲。參加 QCC活動的50例患者納入觀察組,其中男24例,女26例,年齡(40.1±2.4)歲。兩組患者均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符合世界衛(wèi)生組織精神與行為障礙分類診斷標準(ICD-10)[3],在性別、年齡、病情嚴重程度、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建立QCC組織 成立QCC小組,護士長為輔導員,遵循QCC平民化管理理念,科室人員自發(fā)報名8人,選出圈長1名。首先對圈成員進行QCC活動培訓,注重理念與實踐相結合,所有人員考核合格后再投票選出圈名、圈訓、圈徽。根據評價法選出本次活動的主題“提高健康教育的知曉率”。實施QCC時間為2015年9月—2016年3月。按照QCC活動步驟進行計劃、實施、確認和處置,開展相關護理改進工作[4]。
1.2.2 擬定活動計劃 整個QCC活動計劃6個月完成,在2015年9月—2016年3月,共24周,實際歷經28周,由于目標設定計算不熟練,在解析至效果確認環(huán)節(jié)又經歷了小循環(huán)。
1.2.3 現(xiàn)狀調查 ①根據三現(xiàn)原則,制作流程圖。②根據健康教育調查表內容逐項調查:入院注意事項,疾病診斷,藥物知識,檢查前指導,飲食與休息,吸煙與酗酒等。③對象:住院2周~2個月的患者。
1.2.4 解析方式 圈員頭腦風暴,并邀請患者及家屬代表座談。本科健康教育主要存在問題如下:①護士宣教不及時。②患者記憶力差。③宣教時機不對。④宣教方法單一。⑤宣教內容繁多。
1.2.5 對策 ①及時宣教:規(guī)定每周一對一宣教至少2次。②簡化宣教內容:健康教育流程簡化、框架化。③宣教方法多樣化:將主要精神科藥物以卡片的形式制作出來,利于患者記憶;現(xiàn)有的溫馨提示卡進行升級,外形更美觀、內容通俗易懂,易記;運用微信“掃一掃”方便患者及家屬閱覽。
1.2.6 效果評價 使健康教育內容標準化,對健康教育表格內容逐一進行調查,具體內容同現(xiàn)狀調查階段。對象選擇為入院2周~2個月的患者。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4.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計數(shù)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比較:觀察組患者的藥物知識、飲食與休息指導、檢查前準備、所患疾病診斷、制度注意事項、主管醫(yī)生、吸煙有害等各項內容總知曉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比較(n=50)
QCC管理改變傳統(tǒng)的“性惡管理”,采用“性善管理”,充分尊重人性,鼓勵員工多動腦,多提出改善意見,營造愉快的工作環(huán)境。護士根據平時工作情況,改變以往單一的健康教育模式,制定多種對策,將健康教育多樣化、內容框架化、流程標準化、開通健康教育微信平臺,將健康教育知曉率由改善前的72.6%提升至82.0%。充分調動護士的積極性,發(fā)揮員工潛能,開發(fā)無限腦力資源,使心理能量、大腦潛能得到激活,使整個護理團隊充滿活力,主動參與質控,將質控作為常規(guī)工作的一部分。QCC改善醫(yī)院管理體制,促進一流的醫(yī)院發(fā)展,有組織、有計劃的推行QCC活動,使一線護士主動發(fā)掘問題、改善問題。QCC可持續(xù)改進健康教育質量,通過QCC小組討論,改進健康教育質量的方法,規(guī)范健康教育內容及宣教方法,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在QCC小組活動中,不斷更進PDCA循環(huán),可以對實際執(zhí)行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不斷的反饋、討論、整改,持續(xù)改進健康教育質量[5-6]。通過使用QCC管理方法,將精神科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難點及問題進行充分解析、制定切實可行的標準化對策,并對相關對策實施過程中不斷進行檢討與改進,形成持續(xù)改進的健康教育質量管理模式,真正提高精神科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心理適應能力,降低抗精神病藥物的不良反應,從而提高服藥的依從性,降低復發(fā)率。
[1] 叢媛.品管圈護理實用手冊[M].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
[2] 范肖冬(譯).世界衛(wèi)生組織精神與行為障礙分類ICD-10[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3.
[3] 張倩,王曉霞,宋麗華,等.品管圈在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中的應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4,11(25):295-296.
[4] 祝志梅,牟寶華,陳林.以QCC為載體創(chuàng)建優(yōu)質護理病房的實踐與體會[J].護理與康復,2012,11(6):558-559.
[5] 邵翠穎,余鈺梅,朱勝春.QCC在護理質量管理中的實踐和成效分析[J].護理與康復,2012,11(4):381-382.
R 473.74
B
1008-9276(2017)06-0575-02
2016-05-13
劉志華(1979-),女,鄭州市人,本科,主管護師,從事精神科臨床護理工作。
[責任編輯:趙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