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赫,北京市海淀區(qū)新聞中心
新聞攝像的基本特性與攝像技巧之研究
文/王 赫,北京市海淀區(qū)新聞中心
本文摘要:在社會經濟和科技的發(fā)展下,我國新聞出版行業(yè)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在多媒體的支持下,我國新聞行業(yè)發(fā)展面臨著全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電視新聞人員采訪、攝像技巧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新聞播出的效果,為此,文章在闡述新聞攝像特征和技巧的基礎上,為如何提升新聞攝像進行策略分析。
新聞攝像;特征;技巧;提升
電視新聞攝像人員作為事件現(xiàn)場的第一記錄者,需要應用攝像技巧和專業(yè)知識將事件現(xiàn)場涉及對象的體貌、形態(tài)、動作、語言以及空間和時間上的變化進行全面的捕捉,并將其轉換為具體符號給人帶來直觀化的感受??梢?,新聞攝像人員在新聞效果呈現(xiàn)上的重要作用。為此,要求新聞攝像工作人員具備良好的攝像技術和能力,能夠及時捕捉新聞事件的關鍵,從而為人們提供有價值的新聞畫面,實現(xiàn)自己的工作價值。
1.1 攝像對象的客觀性特征
新聞攝像記錄的是生活中真實的人和事,為此,新聞攝像要遵循新聞基本規(guī)律,對生活本身事件進行客觀描述,向人們展現(xiàn)生活本身。攝像要體現(xiàn)真實性的特點,新聞攝像要關注事件本身,不能為了謀取某種關注度進行隨意捏造。攝像還要體現(xiàn)新聞及時性的特點,對于臺風、地震等自然災害的報告要做到實時實地,加強關注對事件本身的感受力。
1.2 攝像鏡頭表現(xiàn)的及時限定性特征
受時空上單向性的影響,新聞事件本身發(fā)生具有不停留和不復返的特點,為此要求新聞攝像所拍攝和事件本身表現(xiàn)形式的一致性。因而要求攝像拍攝中要選擇常用的攝像方法,及時捕捉到重要的鏡頭,讓人們感受到事件的拍攝重點。
1.3 攝像方法的自然性特征
新聞拍攝的事件是生活中真實的事情,為此,選擇的拍攝方法要及時有效,并能夠捕捉到新聞事件的重點。和后期剪輯制作不同,攝像注重真實性,因此,在攝像中要對事件發(fā)生的聲音、畫面等進行有效的把握。
1.4 攝像本身的不可確定性特征
新聞事件是真實的,自身存在具有很明顯的不確定性特點,由此對攝像本身的拍攝地點、拍攝難點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 挑戰(zhàn)。
1.5 攝像的形象性特征
新聞攝像中,攝像人員需要根據(jù)一定的攝像造型技術規(guī)律對新聞事件本身進行形象的報道,增強觀眾的直觀化體驗。在新聞攝像的過程中,攝像工作人員需要把握一定的藝術攝像和新聞攝像的區(qū)別、聯(lián)系,根據(jù)新聞真實性、及時性的要求予以攝像本身生動化的展現(xiàn)。
2.1 控制攝像鏡頭效果
通過對攝像鏡頭的控制能夠有效提升新聞質量和效果,為此,新聞攝像技巧需要把握好對新聞攝像頭的控制。第一,保證新聞攝像頭的平穩(wěn)。在新聞現(xiàn)場拍攝的過程中特別是要注重攝像頭拍攝前后、左右移動的穩(wěn)定,在鏡頭推拉、搖晃的時候也要盡可能的保持鏡頭平穩(wěn)。第二,通過有策略的鏡頭移動提升電視新聞的真實性,給人帶來身臨其境的感受。第三,通過將新聞攝像畫面美感和立體感的結合更好的表達新聞主旨。通過對攝像鏡頭技巧的把控,完善攝像構圖,提升電視新聞畫面的質量。
2.2 充分識別和挖掘攝像事物內部蘊含知識
新聞攝像工作人員要能夠對拍攝的新聞事件本身做出有效的識別判斷,及時挖掘新聞事件本身是否具有報道的價值。同時,在新聞攝像的時候要能夠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向人們展現(xiàn)事件本身的內涵價值,攝像鏡頭要能夠捕捉到事件展現(xiàn)的內核。
2.3 對攝像現(xiàn)場進行快速構思判斷
新聞事件拍攝現(xiàn)場存在很多種不確定因素,為此,要求新聞攝像工作人員擁有快速的攝像捕捉能力和畫面構思能力。新聞拍攝具有緊急性、快速性的特點,在到達拍攝現(xiàn)場之前,拍攝人員就需要在心底構思采用怎樣的拍攝鏡頭、想要表達怎樣的拍攝主題,同時還要求攝像人員能夠根據(jù)現(xiàn)場變動快速轉變自己的鏡頭,以不變應萬變。
2.4 靈活應用構圖技巧
構圖技巧是新聞攝像中常用的技巧形式,主要是指對畫面取景角度和范圍的合理安排、組合,進而提升攝像的藝術效果,加強觀眾對新聞節(jié)目的直觀化感受。攝像構圖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規(guī)律,并在平穩(wěn)攝像中力求做到獨特、創(chuàng)新,進而對事件本質進行更明確的展現(xiàn)。
3.1 電視新聞攝像人員要充分把握攝像主題
電視新聞不僅需要展現(xiàn)事件發(fā)生的前后順序,還需要對事件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生動的展現(xiàn)。為此,要求攝像內容的具體、全面,特別是要能夠凸顯出事件主題。為了保證攝像內容能夠充分展現(xiàn)事件主題,攝像人員在攝像之前需要明確自己的設想立意,做好構思。之后能夠根據(jù)主題,在眾多的拍攝鏡頭中進行整理、篩選,選擇出有效的鏡頭畫面語言。對攝像主題的把握要求攝像人員在日常工作中不斷學習新聞攝像技巧,了解新聞攝像要點和特征,不斷提升個人攝像素質。
3.2 電視新聞攝像人員要把握好攝像的穩(wěn)、移和構圖要素
第一,電視新聞攝像人員要把握好攝像的穩(wěn)。穩(wěn)主要是指拍攝畫面的平穩(wěn)度,包括攝像的推拉搖晃移進退等方面的穩(wěn)定。推鏡頭是將一個物體從整體中分離;拉鏡頭是將物體放到一個環(huán)境中。這兩種鏡頭制造的視覺效果是很強烈的,為此要求推拉鏡頭的使用要實現(xiàn)和新聞事件畫面清潔的一致。鏡頭拍攝要開始于穩(wěn)定鏡頭,并結束于穩(wěn)定鏡頭,從而避免給人帶來心理上 的不適感。搖晃鏡頭的使用要做到緩慢、水平移動,避免出現(xiàn)跳躍式鏡頭。第二,電視新聞攝像人員要把握好攝像的移要素。移主要是指攝像機機位的移動和鏡頭的變換。攝像移動畫面通過內容的變化吸引觀眾關注,給觀眾帶來更多元的拍攝視點。移鏡頭應用在大事件中能夠帶來有氣勢的畫面,對表現(xiàn)空間的完整化、一致化具有重要作用。第三,電視新聞攝像人員要把握好攝像的構圖要素。構圖是攝像工作者對畫面結構取景中的物體進行藝術真實的重新組合,從而給人帶來一種事件展現(xiàn)的美好形態(tài)。新聞攝像構圖要做好間接明確,以一個構圖表現(xiàn)一個事件,并在總體畫面中占據(jù)合理比例。
3.3 電視新聞攝像人員要培養(yǎng)自己的觀察能力和分辨能力
新聞事件具有多變性的特點,為此要求電視新聞攝像人員具有良好的事件捕捉能力和觀察分辨能力,能夠在新聞攝像中將自己的主觀能動和事件發(fā)生的客觀情況進行結合。比如對于采訪類新聞的攝像要能夠捕捉到采訪的重點,以直接的方式完成攝像,減少采訪鏡頭表現(xiàn)的啰嗦。
3.4 電視新聞攝像人員要以自己獨特的審美意識打造攝像畫面美
電視新聞攝像是一門藝術,在攝像操作的過程中遵循一定的技巧、規(guī)律固然重要,但是也需要攝像工作人員在遵循這些技巧、規(guī)律的同時形成自己獨特的攝像審美意識,打造具有個性化的攝像作品。在新聞攝像中,攝像師要通過自身的審美理解捕捉新聞事件中感人、具有特點的瞬間,并將這種畫面細節(jié)以攝像技巧展現(xiàn)給觀眾,給觀眾帶來視覺上的別樣化感受,引起觀眾對新聞事件的共鳴。攝像畫面美的呈現(xiàn)一方面依托專業(yè)的攝像技巧知識,另一方面依托攝像人員自身的審美意識和藝術文化修養(yǎng),即要求他們在拍攝之后能夠對事件發(fā)生的六要素進行重新總結歸納,提煉出能夠表達事件主旨的畫面,以自身積累的拍攝藝術進行畫面的定格拍攝,提升新聞拍攝的藝術效果。
3.5 電視新聞攝像人員的無剪輯拍攝意識
無剪輯拍攝是常見的新聞拍攝方式,要求攝像人員具有蒙太奇思維,對新聞報道形成總體構思,進而有計劃、有準備地進行攝像。無剪輯拍攝對于提升新聞拍攝制作效果、提升新聞拍攝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一,在拍攝之前,新聞攝像人員要明確拍攝主題,根據(jù)主題選擇拍攝畫面,并根據(jù)主題調整拍攝順序,篩除不必要的拍攝畫面。拍攝主題的明確要求攝像人員做好對新聞事件背景的調查分析,并做好拍攝現(xiàn)場應急管理。第二,加強對拍攝鏡頭的處理。首先,根據(jù)拍攝主題逐個篩選拍攝畫面,保證拍攝畫面質量。其次,明確拍攝畫面的長短。再次,一個鏡頭要表達出一個明確的意思。最后,拍攝畫面要注重不同景別之間的區(qū)別。無剪輯拍攝是攝像記者個人素質的綜合體現(xiàn),實現(xiàn)無剪輯拍攝要求攝像記者具有良好的拍攝技巧,掌握攝像機基本拍攝技巧和構圖原理,進而能夠拍攝出生動形象的作品。另外,無剪輯拍攝的實現(xiàn)還要求攝像記者能夠敏銳的捕捉到有意義的新聞信息,有效把握新聞內涵。
綜上所述,攝像技巧在電視新聞拍攝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對提升電視新聞質量影響意義重大,為了更好地促進新聞事業(yè)發(fā)展,需要提升新聞攝像人員的攝像技巧,根據(jù)社會發(fā)展和新聞事業(yè)變化提升自己的攝像技巧。另外,還要深化攝像工作者的無剪輯攝像的意識,在攝像之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在保證攝像畫面穩(wěn)定的同時提升新聞畫面的拍攝效果,創(chuàng)造出更多有意義、有價值的新聞作品。
[1]李璐璐. 電視新聞采訪攝像技巧與基本功鍛煉[J]. 科技傳播,2015,(09):16+20.
[2]吳祺. 淺談電視新聞攝像技術與技巧[J]. 才智,2015,(12):306.
[3]李智廣. 關于新聞攝像技巧的分析研究[J]. 西部廣播電視,2015,(08):61+64.
[4]王成良,吳蘇蘇. 影響電視新聞攝像質量的關鍵因素探析[J]. 視聽,2015,(01):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