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曉梅
摘要:歐洲學校網作為推進歐洲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聯盟組織,將政策、研究和創(chuàng)新、學校服務作為三大使命,不斷推進各國教育信息化戰(zhàn)略、政策和項目實施,促進各國基于信息化的教育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實踐。在我國不斷鼓勵各地積極探索應用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歐洲學校網以不同領域的重大項目為載體,重視研究尤其是前瞻性研究及其試點創(chuàng)新的工作機制、搭建網絡與平臺促進多主體的交流研討等經驗都值得借鑒和學習,以不斷引領和深化融合創(chuàng)新。
關鍵詞:研究創(chuàng)新;學校服務;應用責任;互操作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17)23-0084-05
歐洲學校網于1997年成立,由30個歐洲國家(包括澳大利亞、比利時、保加利亞、丹麥、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德國、格魯吉亞、希臘、匈牙利、冰島、以色列、意大利、拉脫維亞、立陶宛、盧森堡、馬耳他、荷蘭、挪威、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斯洛文尼亞、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等)的教育部組成,位于布魯塞爾。作為一家非營利組織,歐洲學校網致力于推動教育部、學校、教師、研究者和企業(yè)合作者等重要主體開展教與學的創(chuàng)新。歐洲學校網為各國教育部和學校提供相關服務,包括與教育技術的創(chuàng)新應用相關的信息和服務,特定教育內容如數學、科學和技術在校園外的拓展以及研究活動等,通過與各國教育部合作推動學校有效應用教育技術,幫助教師和學生獲得知識社會的生存技能。在戰(zhàn)略目標設定中,歐洲學校網提出要確保三大方面:一是支持學校在教與學中有效應用ICT;二是改善和提升歐洲教育質量;三是拓寬歐洲教育視野。
在推進教育信息化方面,歐洲學校網重點關注三大關鍵問題:一是匯聚關于學校有效應用ICT的更具體的證據和數據以為科學決策提供可靠依據。二是支持學校和教師開展教學改革實踐。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必將成為未來的關鍵優(yōu)先領域,尤其是ICT的教學應用以及對教與學新愿景的支持。三是開發(fā)和維護學校網絡,積極參與應用ICT開展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方法實證研究。歐洲學校網未來發(fā)展愿景是成為一個多主體利益相關者的網絡,能夠為教育部、學校領導者、教師、研究者以及企業(yè)提供“思想實驗室”和合作空間,包括探索與實施未來教室設計,分享經驗和激發(fā)有效的改革實踐,不斷促進學校、教師和學生在歐洲范圍內的合作。
● 成立推進信息化應用工作的機構
1.成立委員會
針對教育信息化工作,一方面從政策研究出發(fā),歐洲學校網成立了政策和創(chuàng)新委員會(PIC),并面向所有成員開發(fā),主要支持政策、研究和創(chuàng)新。政策和創(chuàng)新委員會每年會開展三次論壇研討,邀請成員和專家參加相關主題的研討會議。另一方面為了推進歐洲國家之間學習資源的共建共享,歐洲學校網成立了學習資源交換小組委員會,他們指導和管理服務于學校的學習資源交換(LRE)的持續(xù)進展。
2.就特定主題成立各工作小組
在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不同階段,各國會對特定主題有所選擇。歐洲學校網由此設立了追蹤特定主題的不同工作小組,探究各國共同關注的領域、分享經驗并提出政策建議。目前,主要有三大工作小組:一是交互式課堂教學工作小組。主要反映技術發(fā)展趨勢和教育部相關部門工作持續(xù)進展的情況,其工作內容與更大范圍內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及其對教與學的影響相關聯。奧地利等九個國家的教育部參與其中,同時地方教育部門根據工作需要參與其中。二是數字化能力工作小組,主要關注學生和教師的數字化能力,其工作目標在于創(chuàng)建一套通用的核心ICT能力教學綱要,并為教師在教育領域內ICT的應用提供一套資格標準,包括應用ICT開展教學、合作及創(chuàng)新的高級技能。三是特殊教育需要工作小組。以SENnet為載體,將特定政策制定者和教師聯合在一起。SENnet有四大活動領域——網絡、研究、數字資源和教師支持,致力于為那些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學生提供ICT政策,通過應用技術改善特殊需要學生在普通學校的學習,并探究在這一領域設立合作項目。
● 以項目研究為抓手不斷推進學校信息化應用
歐洲學校網歷經近二十年的發(fā)展,其工作和活動開展已趨于成熟,逐漸成為參與學校教與學變革、促進ICT與學和教整合、不斷改善教育質量的重要組織。歐洲學校網作為知識建構網絡,能夠促使各國教育部在面對共同問題時,可以相互學習并分享經驗。歐洲學校網的項目主要分為兩大活動類型:①政策、研究和創(chuàng)新;②學校服務。
1.Insight研究項目
Insight門戶網站為參與各國所認可,并作為推進信息化教育應用的廣泛知識基礎。網站能夠提供定期更新的國家報告和研究報告,以及歐洲學校網的項目報告和論文。Insight基于各國教育部提供的年度信息與數據分析提煉,出版了關于ICT教育應用的20個國家的報告,也是歐洲各國教育部收集關于ICT教育應用智慧和經驗的主要渠道。其研究主要包括:
①教育上網本試點項目。目前已完成內部報告《不斷增加的上網本項目:對歐洲國家開展的學校手提電腦和上網本創(chuàng)新項目的概述》,這一報告是對歐洲國家開展的學校手提電腦/筆記本或上網本的創(chuàng)新項目進行概述。
②對虛擬學習環(huán)境和學校內數字化游戲應用的比較、監(jiān)測、研究及開發(fā)。已完成報告《歐洲虛擬學習平臺:來自丹麥、英國和西班牙的經驗》,主要對丹麥、英國和西班牙所開展的虛擬學習平臺領域的創(chuàng)新項目及政策的分析。
③數字化能力研究。由各國教育部設定,調查如何在課程中將ICT提供給學生和教師,作為這一領域內最近的創(chuàng)新項目。關于國家課程和師生數字化能力評估的綜述作為數字化能力工作小組工作計劃的重要內容,對挪威和捷克學習新方法和專業(yè)領域的知識建構進行了典型案例分析。課程與評估綜述將由培養(yǎng)數字化能力的五個案例研究進一步完善。
2.學校數字化游戲的應用
歐洲學校網將繼續(xù)監(jiān)控學校數字化游戲應用的研究與開發(fā),還要與企業(yè)、歐洲交互式軟件聯盟建立聯系,并參與這一主題的重要會議和工作坊。對于學習中應用數字化游戲,歐洲學校網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界定學習游戲。對數字化學習游戲的清晰、共識的界定與分類非常必要,不僅要有研究依據,更要與學習目標匹配。二是增加研究者、游戲開發(fā)者、企業(yè)、教育專家和學習者共同研討的機會,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讓研究、實踐和游戲開發(fā)建立關聯,針對共識的目標分享觀點與付出努力,提高游戲企業(yè)與教育領域的合作。學習游戲設計過程要更加重視真實學習設計而不僅僅是技術或操作。三是通過游戲加強家校聯系。充分利用家庭設備,基于家長的積極參與和孩子技能基礎不斷拓展校外非正式學習。
3.對學校內ICT應用的大規(guī)模調查
歐洲學校網于2011年1月開展了關于學校內技術應用的最大規(guī)模研究,包括31個國家的3萬所學校,收集與分析了19萬多的學生、教師和校長的信息和數據。研究的主要領域包括學生的數字化能力和對ICT的態(tài)度、學生課堂內外對ICT的應用、教師課堂內外對ICT的專業(yè)應用、教師對應用ICT教學方法的態(tài)度、學校的基礎設施、連通性和ICT條件、學校ICT領導力及應用ICT的教學方法。這一研究提供了具體的、最新的和可靠的歐洲學校的信息技術基準,描繪了學校教育信息化圖景,包括基礎設施及其應用情況、基于ICT的學習活動、專業(yè)發(fā)展與應用ICT的信心、學校政策、戰(zhàn)略和支持、態(tài)度和觀點、趨勢等,并為政策制定者和學校提出對策和建議。
4.Tellnet:社會網絡學習分析
Tellnet項目針對“社會學習網絡如何支持教師能力建設2020”的問題開展研究。目前,共有32個歐洲國家的13.5萬名教師在eTwinning門戶網站上創(chuàng)建了自己的學習空間。一方面,Tellnet項目幫助和指導教師使用eTwinning和工具來學習新技能,如應用ICT的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另一方面,Tellnet將創(chuàng)設場景來探究問題“2020-2025 eTwinning網絡中推動歐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前景技術研究所正在籌備場景創(chuàng)設工作坊。
5.支持與實施STEM教育
優(yōu)質教育系統應能夠激發(fā)年輕人發(fā)展新技能(語言、數學、科學和技術)、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造以及成為積極公民??茖W、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逐漸成為歐洲年輕人全面參與社會、影響和塑造未來、參與經濟活動的基本素養(yǎng)。自2007年以來,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成為歐洲學校網的主要理論領域。
(1)STEM Alliance——天才的教育與產業(yè)
STEM Alliance項目是基于成功的inGenious創(chuàng)新項目(2011—2014),是為了加強STEM教育與職業(yè),包括歐洲所有學校的聯系而設立的項目。在十大產業(yè)和私營合作伙伴的支持下,這一項目提升了所有企業(yè)部門的STEM工作,并有助于建立STEM技能熟練的勞動力隊伍,不斷加入人力以改善和提升已有產業(yè)與STEM教育的合作(包括國家、歐洲以及全球層面),同時也為STEM教學方式方法的創(chuàng)新提供有力支持。
(2)Scientix——建立科學和數學教育的歐洲共同體
Scientix項目通過不斷完善STEM研究項目的教學資源,提供了關于歐洲科學教育的基于網頁的信息平臺。平臺上會發(fā)布和共享科學教育的專業(yè)知識和最佳實踐,并為科學和數學教師、研究者、政策制定者以及其他STEM教育專業(yè)人士歐洲范圍內的合作提供有效支持。Scientix門戶網站面向參與科學和數學教育的任何人,包括政策制定者、科學教育研究者及所有的教師,提供6種語言版本。
基于Scientix平臺,教師們可以瀏覽Scientix資源庫以及找到課堂教學的啟示點,借助適合的工具參與歐洲STEM教育項目,參與國家及歐洲層面的工作坊以及專業(yè)發(fā)展課程。而對于研究者/項目管理者而言,能夠通過Scientix公共配置文件目錄尋覓到可以合作的教師或學校,瀏覽項目報告庫,參與STEM教育項目的Scientix網絡。對于政策制定者而言,可以通過Scientix國家協調員獲得關于STEM教育的國家戰(zhàn)略方面的信息,通過Scientix平臺緊跟STEM教育研究和時間的最新動態(tài)。
● 搭建更大平臺服務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歐洲學校網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提供了許多機會,讓教師能夠積極參與探索ICT如何改善教與學的實踐。近年來,歐洲學校網的關注點是提高教師對學校合作行動的認識,包括這些行動對學生學習以及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影響。這一領域內的成功創(chuàng)新項目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創(chuàng)建eTwinning學習社區(qū),服務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eTwinning門戶網站開辟了公共區(qū)域,提供豐富的eTwinning信息和資源,教師在網站注冊后擁有一個私人桌面,桌面會提供系列的社會網絡工具(如下頁圖)。通過搜索工具,教師能找到項目合作者的個人頁面,可以通過項目合作者獲得更深入的資源。同時網站也允許教師和學生線上合作并存儲所有文檔、圖片、視頻等資源。教師能夠通過eTwinning小組與其他志趣相投的教師直接線上聯系,或通過學習實驗室提升自己的技能。
eTwinning目前有來自32個國家的教師參與,歐洲學校網的作用之一就是協調國家層面的支持服務。這一工作包括以歐洲專業(yè)發(fā)展工作坊形式開展的面對面的專業(yè)發(fā)展培訓,通常一個工作坊包含120名教師,一年要舉辦7次培訓。
2.創(chuàng)設e-Learning獎,鼓勵教師教學創(chuàng)新
e-Learning獎是對歐洲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和技術應用的最好教師和項目的獎勵。這一獎項始于2001年,是由歐洲學校網聯合合作伙伴組織的年度活動。e-Learning獎展現了教師的創(chuàng)造力和技術能力,同時也向社會展示了ICT如何幫助教師改善方法,豐富課堂教學實踐,并對學生學習產生的積極影響。
● 以促進資源共建共享和技術應用責任為重要保障
歐洲學校網致力于建立互操作和內容交換標準來促進歐洲范圍內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互操作能力”致力于各種各樣的ICT系統和軟件之間的協調與合作。歐洲網絡在提高教學資源的互操作能力方面設定了較高的優(yōu)先原則,這樣能夠在歐洲范圍內實現共享和交換。這一領域包括參與開發(fā)國際水平的內容標準和規(guī)定、與主要標準機構如IMS和CEN/ISSS合作。歐盟通常會提供經費支持互操作能力和內容交換領域的一些項目,包括ASPECT最好的實踐網絡,以鼓勵采用學習技術標準和規(guī)范、學習資源交換并幫助學校找到歐洲其他國家的教育內容、eQNet項目,開發(fā)傳播較高的教育資源的質量標準。
另外,安全、有效和有責任地應用技術成為歐洲學校網重點關注的內容。歐洲學校網協調歐洲范圍內的Insafe網絡開展項目研究,致力于提高各年齡段的孩子和青年人、教師以及學校應用技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啟發(fā)與借鑒
1.基于研究與創(chuàng)新引領學校信息化發(fā)展
引領各國在技術支持下開展教與學創(chuàng)新是歐洲學校網成立之初的主旨,政策、研究和創(chuàng)新、學校服務是歐洲學校網確立的重大使命。在工作推進方面,歐洲學校網以不同領域的各大項目為載體,重視前瞻性研究及實踐試點創(chuàng)新。例如,在學校的數字化游戲領域,通過Imagine項目的研究和活動,提出針對學校應用數字化學習游戲的三大建議,為學校下一步的信息化探索和創(chuàng)新提供了方向。在開展教育筆記本電腦試點項目過程中,有試點評價,更有對過程和對整體的試點評估,從政策評估、專家文獻綜述到項目參與各方利益相關者的反饋,系統的研究有助于學校下一步應用實踐的提升和改善。在教育知識網絡的提升創(chuàng)新中,一方面要形成可用的數字化能力的研究成果以及數字化游戲,另一方面,歐洲學校網也會將這些研究成果通過可視化方式發(fā)布給不同的目標群體,以對學校數字化能力提升起到引領作用。
2.面向未來學習設計項目與研究內容
技術的發(fā)展為教與學的創(chuàng)新實踐提供了可能性和條件,但具體從哪些內容切入和突破,歐洲學校網圍繞未來學習及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者創(chuàng)設了研究和試點項目。歐洲學校網以技術發(fā)展為背景,基于教育信息化的政策與研究,積極推進學校應用試點創(chuàng)新。隨著移動終端設備越來越普及,歐洲各國開展了一對一數字化學習的實踐探索。針對已有的實踐探索,歐洲學校網開展了“歐洲一對一數字化學習與培訓創(chuàng)新項目概覽與分析”的研究,通過綜合分析中小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的實踐推進,提煉成功實施一對一數字化學習的影響因素,提供成功推進教育和培訓領域內的技術、教學方法和組織創(chuàng)新的經驗及相關建議。在STEAM教育領域,歐洲學校網針對項目學習、探究學習等,創(chuàng)設了Scientix、Spice、Xperimania等項目,從科學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與企業(yè)行業(yè)的合作,到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等,始終致力于為學生學習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務。
3.搭建網絡與平臺促進各方利益相關者的交流溝通
作為一個多國教育部門協作聯盟組織,歐洲學校網最重要的工作在于創(chuàng)建網絡或平臺促進不同領域之間的交流溝通,形成強大合力促進學校提升和學生學習改善。歐洲學校網通過定期開展卓越論壇、歐洲春天日、數字化技能周等活動,通過創(chuàng)建Insight門戶網站、eTwinning網絡社區(qū)等,為政策制定者、研究者、教育實踐工作者、學生及家長、企業(yè)和其他社會組織等就某個特定主題的深入交流和研討提供網絡與平臺。
4.為資源最大限度地共享與應用奠定堅實基礎
網絡信息安全、互操作能力和內容交換是歐洲學校網關注的另外兩大重點領域。隨著信息化的快速發(fā)展和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網絡安全面臨的威脅持續(xù)加大,歐洲學校網由此提出eSafety項目,并創(chuàng)建Insafe網絡,旨在提升互聯網安全。作為歐洲各國的一個聯盟組織,國家之間教與學資源需要能夠“互操作”的標準和規(guī)范,由此,歐洲學校網提供資金支持互操作能力和內容交換領域的項目,研制開發(fā)國際水平的內容標準和規(guī)定,并與現有的主要標準相對接。通過“互操作”,讓學校能夠獲取來自歐洲不同國家的優(yōu)質教學資源,逐步實現歐洲范圍內的資源共享與交換。
借鑒上述內容,我國在推進學校教育信息化的過程中,要從國家層面鼓勵各地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推進各級各類學校教育信息化及其應用的試點項目,且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加強前瞻性研究與創(chuàng)新的引領,讓學校能夠找到更好的借助教育信息化實現跨越式發(fā)展的切入點和突破口,逐步達成信息化應用“深度融合和引領創(chuàng)新”的目標。從國家層面鼓勵與支持理論創(chuàng)新,并基于創(chuàng)新理論積極開展試點實驗,能夠逐步形成一批引領性的試點項目,并在更大范圍內試點實驗、總結提煉和推廣。
二是要推進應用聯盟的網絡和平臺建設。不僅要加強不同地方、不同學校創(chuàng)新應用實踐的交流與共享,讓好的做法和經驗通過網絡和平臺在更大范圍內共享,同時,還要以網絡和平臺為載體,建立不同層面、不同領域利益相關者的深度合作機制,促進教育信息化工作能得以健康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三是進一步探索有效的共建共享機制。針對我國教育信息化領域的“信息孤島”問題,一方面要通過正在積極建設的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來匯聚優(yōu)質教育資源;另一方面,對于不斷推陳出新的系統或軟件、數據等能夠從技術方面提供“互操作”的規(guī)范和標準,以做到無縫對接,充分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