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麗
● 微課制作背景
自從在我校教改團隊培訓中接觸到微課后,我便對這種有助于實現(xiàn)翻轉(zhuǎn)課堂,有利于跟上教育信息化大潮的教學形式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為了嘗試不同技術與設計思路的知識表達效果,我經(jīng)常采用不同的軟件來設計制作微課,如用PPT或Focusky做純錄屏式微課,用手機軟件錄制出鏡式微課,用Keynote制作酷炫動畫效果配樂的微課,等等。
每件作品制作完成后,我都會在課堂上播放,或以課后作業(yè)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墒?,我逐漸發(fā)現(xiàn),自己認為制作得好的微課,不一定是學生喜歡的。微課制作得再精良,如果學生沒有代入感,觸及不到學生的興趣點,教師一言堂的微課是無法吸引學生的。因此,我決定選取緊扣高考的一個知識難點來制作一節(jié)學生參與錄制的微課,希望通過優(yōu)化的教學設計和媒體設計,提高學生觀看微課時的思維參與度。這一微課就是《8分鐘學會運用多元史觀解讀歷史》,掃描二維碼即可觀看此微課。
● 微課設計思路
本節(jié)微課是為了滿足學生學會用多元史觀的理論去解讀歷史,形成解題思路、突破大題得分瓶頸的能力需求。
在教學設計方面,在微課設計了四個環(huán)節(jié),即導入課程、概念講解、例題演練、真題應用。讓學生的思維由淺入深,一步一步深化概念理解,將理論應用于解題實踐。
為了讓學生獲得觀看時的代入感,打破教師“一言堂”的格局,我發(fā)動學生共同參與微課錄制,以師生開展對話的方式,推進教學進程。教師擔當主持人的角色,由五位學生分別代表五種新史觀,并在每個環(huán)節(jié)重復強調(diào)各自史觀的關鍵詞,讓觀看者能夠?qū)⒉煌酚^對應不同的角色扮演者,加深對各種史觀的印象。
自己的同學親自出鏡展示,以同齡人的語言進行講解,將會拉近觀看者與“多元史觀”這樣一個理論性話題的距離,更有參與感。事實證明,這樣的設計確實效果不錯,學生反饋說對這些抽象概念有親近感了,整節(jié)微課很有班級氛圍。
● 微課制作方法
常規(guī)的喀秋莎錄課法大多是課件做好后同步錄制講解和屏幕畫面,但我按這種方法做時經(jīng)常會手忙腳亂,不是語言有錯誤,就是翻頁不夠及時,錄制多次返工也讓心情越來越糟。所以這一次,我嘗試采用影音分離式錄制方法,具體方法如下。
第一步:寫臺詞,錄制分段音頻
理順課程內(nèi)容環(huán)節(jié)后,先寫出逐字稿,這次微課制作有學生參與,所以要給每個學生提供臺詞稿,并要求學生讀熟讀通順。
接著,我利用手機上的錄音軟件,把每一小段都錄到自己滿意的程度。這樣,在給學生分角色錄制音頻時就可以同步拍照了,拍照時有的動作是事先設計好配合課程情節(jié)的,也有需要學生隨機發(fā)揮的。十七八歲的學生表現(xiàn)力非常強,知道怎樣讓自己更上鏡。
教師和學生的音頻在手機上錄制完成后,先導出到計算機上,然后再導入喀秋莎,并按照課程的四個環(huán)節(jié)將音頻拼接為四段,等待與視頻畫面合成。
第二步:制作配套課件,設置好動畫效果
在本微課中,我使用了老師們最熟悉的PowerPoint和MAC電腦中的Keynote演示軟件來制作課件。
雖說PPT大家都很熟悉,但真正要做出整體協(xié)調(diào)、大氣的課件則需要下功夫。配色、字體、布局、動畫、切換……樣樣都是技術活。如果僅僅是做幾頁PPT,把字打上、圖片貼上那就好辦了,可是如果想要微課更加靈動就必須讓畫面具有“呼吸感”,這并非易事。一線教師的時間和精力有限,我們可以先學會“拿來主義”——平常多關注PPT制作相關的微信公眾號或網(wǎng)站,下載收集一些含動畫的優(yōu)秀作品,將里面的可用元素積累起來,直接修改套用到自己的PPT中。
操作實踐得多了,就會發(fā)現(xiàn)讓畫面動起來的各種方法了。例如,我們常用的只是設置“進入動畫”,其實還可以加上“強調(diào)動畫”“退出動畫”等,建議多用在“前一動畫后”和“與上一動畫同時”,必要時設置“同時”后還要設置延遲時間。盡量少用“點擊鼠標”的操作,這樣整個課件播放起來就會比較連貫,減少頓挫感。這樣合理地設置動畫出現(xiàn)和消失的效果可以讓觀看者的視覺注意力被你牽著走。
第三步:跟隨音頻片段操作翻頁,錄屏生成視頻
這個8分鐘的微課其實是分為8個視頻片段分開錄制的,8段是按照課程設計的環(huán)節(jié)劃分的,四大環(huán)節(jié)各自對應一段,使用PPT制作課件錄屏生成。另外,還用Keynote軟件制作了四個動畫精美的視頻作為各環(huán)節(jié)的過渡。
在PPT中,將第一步中的分段音頻文件分別插入到不同環(huán)節(jié)課件的第一頁,設置為“自動播放”,并指定在幾頁之后停止播放。
同時設置好每一頁動畫運行的時間及切換的方式,熟練操作后全屏放映幻燈片,用喀秋莎開始錄屏。在錄屏時,需要將喀秋莎軟件設置為“僅錄制系統(tǒng)音頻”(如圖1),這樣,插入在PPT中的分段音頻與PPT畫面就同步被錄制下來了,非常方便。
在用Keynote生成視頻時,由于MAC電腦無法同步錄制屏幕和系統(tǒng)音頻,所以需要利用Keynote自身的“錄制幻燈片”播放的功能從頭開始點,按錄制后,直接導出為MP4視頻。Keynote里的神奇移動等特效可以更加炫酷地實現(xiàn)不同頁面銜接類信息的表達。充分利用每一種軟件的優(yōu)勢,分段制作課件,最后組合生成視頻是提升微課表現(xiàn)力的一個秘訣!
每一小段視頻錄制完成后,就要大功告成了,將8段視頻導入喀秋莎中,按順序連接起來加上轉(zhuǎn)場效果,就最終合并生成為完整的MP4格式的微課視頻了(如圖2)。
● 微課應用情況
本微課既可以在課堂上作為高三備考中“多元史觀專題課”的導入視頻進行播放,也可以在同步課程的能力提升環(huán)節(jié)升華學生的史學素養(yǎng),如在《洋務運動》《辛亥革命》《新航路開辟》《羅斯福新政》課程的最后,用以提升學生多角度思考、解讀歷史人物和事件的能力。
通過本微課設計制作的實踐,筆者體會到:正是由于微課通常是在“師生分離”的場景下使用,因此我們應該更加精心地進行教學設計,更加關注學習者的思維特點和認知特點,更加重視“媒體設計”對高效知識表達的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