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雁子
茴香
文/ 雁子
小茴香
大茴香
大、小茴香都是常用的調(diào)料,是燒魚燉肉、制作鹵制食品時的必用之品。因它們能除肉中臭氣,使之重新添香,故曰“茴香”。大茴香即大料,學名叫“八角茴香”。小茴香的種實是調(diào)味品,而它的莖葉部分也具有香氣,常被用來作包子、餃子等食品的餡料。它們所含的主要成分都是茴香油,能刺激胃腸神經(jīng)血管,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腸蠕動,排除積存的氣體,所以有健胃、行氣的功效;有時胃腸蠕動在興奮后又會降低,因而有助于緩解痙攣、減輕疼痛。別名茴香子,小茴,茴香,懷香、香絲菜,小茴香。
很少有人知道,小茴香原來也是一味功效很強大的中藥材。睡眠質(zhì)量差了,失眠起來是不可小覷。睡不好,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小編向中醫(yī)朋友尋來了一個方子,這才治好了要命的失眠。廢話不多說,究竟是怎樣的小藥方呢?
材料:小茴香、食鹽、香囊
制作:抓一把小茴香放入香囊,然后再倒入小茴香一半量的食鹽,封好口之后搖搖勻就可以了。晚上睡覺時把香囊放在枕頭邊上,能夠助睡眠。
原理:
一、茴香雖然是一種刺激的調(diào)味料,但如果你仔細聞它的味道,會發(fā)現(xiàn)是一種比較舒緩的香味。這是因為茴香中含有茴香醇、茴香醚等等一類揮發(fā)油的物質(zhì),這類物質(zhì)對我們的精神有一定的鎮(zhèn)靜作用,進而能夠治療失眠。
二、再混入一定量的鹽,是為了防潮和防蟲。因為呼吸時我們呼出的氣體中含有大量水分,時間久了會讓香囊變得潮濕,容易腐敗滋生細菌。而食鹽,能夠幫它保質(zhì)保鮮。兩者配合,呵護我們一夜都好眠。睡眠好了,無論精神還是情緒都能處于一個比較好的狀態(tài)。
清朝末年,俄羅斯富商米哈伊洛夫乘船游覽杭州西湖,正當他盡情欣賞秀麗風光之時,突然疝氣發(fā)作,痛得他捧腹大叫。這時,隨行的俄羅斯醫(yī)生束手無策,幸好船夫向他推薦了一位老中醫(yī)。老中醫(yī)用中藥小茴香一兩,研成粗末,讓米哈伊洛夫用二兩浙江紹興黃酒送服,大約過了20分鐘,他的疝痛奇跡般地減輕,并很快消失。得知自己的疼痛是被小茴香治好,米哈伊洛夫大呼神奇,此事一時也被傳為佳話。
【毛難藥】爛倉宮(環(huán)江語),葉治跌打;種子治腰痛(《桂藥編》)。
【壯藥】小茴香(大新語):種子治疝氣脹痛;全草治跌打腫痛(《桂藥編》)。
【白藥】“weinxionlmirx,喂兄咪”:根治寒疝,咳喘,水腫,腹痛,乳脹積滯,風濕關(guān)節(jié)炎(《大理資志》)。
【納西藥】根同大米煮稀粥吃,治牙痛,氣滯腹痛(《大理資志》)。
【彝藥】茴香根:根治胃寒呃逆,腹脹肚痛,食少納差,形體羸弱(《哀牢》)。
【僳僳藥】胡及慫:籽治發(fā)熱不退(《滇藥錄》)。同質(zhì)漢俄:全草、根、種籽治胃寒痛,少腹冷痛,痛經(jīng),疝氣痛,睪丸鞘膜積液,血吸蟲?。ā杜帯罚?。
【藏藥】絲拉嘎保:果實治肺炎,肺結(jié)核(《青藏藥鑒》)。拉拉普:果實治胃寒病,蟲?。ā吨袊厮帯罚?。
【蒙藥】找日高得蘇:果實治“赫依”熱,眼花,藥物或食物中毒,疝氣,不思飲食,胃痛,腹脹(《蒙植藥志》)。昭日古達素·高尼瑤特:果實用于胃寒痛,氣脹,心氣不舒,小腹冷痛,痛經(jīng),疝痛(《蒙藥》)。
【苗藥】小茴香、懷香端:全草治胃寒腹痛,經(jīng)來腹痛,小兒氣腫,霍亂,嘔逆,腹冷不下食,疝氣痛;根治風濕骨痛;全草治小兒麻疹發(fā)熱,疹出不透,呃逆少食,慢性附件炎,氣滯腹脹,腰部冷痛(《湘藍考》)。Fux lox bub ghunb胡蘿卜棍,Xongx hxongb雄兇:果實治小兒疝氣,治皮風(《苗醫(yī)藥》)。小茴香xiongx hxongb雄松:成熟果實主治小兒疝氣(《苗藥集》)。
茴香含有礦物質(zhì)、紅蘿卜素、揮發(fā)油(主要是茴香醚、茴香醛、茴香酸),能溫胃散寒、和胃理氣,一般人大多擷取它的葉和種子制成花草茶,辛香的味道,可能有些人不喜歡,可以加些蜂蜜中和味道。止嘔吐、消胃脹氣、開胃,治療膀胱炎。種子熱水沖泡,可增加母親的奶水。哺乳的母親,很適合飲用茴香茶;可幫助消化,幫助新陳代謝。辛辣而香氣獨特的口感,加一點蜂蜜或楓糖漿飲用風味更佳,也可加入少量肉桂壓味。由于氣味獨特濃厚,若調(diào)制成復方花草茶,茴香用量宜小,如此就可生出畫龍點睛的效果。用量過多反而會把其它花草的香氣掩蓋掉??谖吨氐牟秃蠼酪涣\钕阕涌梢韵跉?。最適合拿來煮魚,此外拿來烤面包、制作點心也非常適合,其刺激性的香氣為人們帶來食欲。
《中國藥典》載有茴香制劑是常用的健胃,散寒,行氣,止痛藥。茴香烯能促進骨髓細胞成熟和釋放入外周血液,有明顯的升高白細胞的作用,主要是升高中性粒細胞,可用于白細胞減少癥。
有過敏體質(zhì)的人是不適合吃小茴香的。因為這會引起一定的過敏反應(yīng)。由于多食茴香會有損傷視力的副作用產(chǎn)生,不宜短期大量使用,每天應(yīng)以10克為上限。而性燥熱,較適合虛寒體質(zhì)食之,每次食用的量也不宜過多。 還有陰虛火旺者禁服。古書多有記載:《本草匯言》:“倘胃、腎多火,得熱即嘔,得熱即痛,得熱即脹諸證,與陽道數(shù)舉、精滑夢遺者,宜斟酌用也?!薄侗静菔觥芬灿忻枋觯骸叭粜∧c、膀胱并胃腑之證患于熱者,投之反增其疾也?!薄兜门浔静荨罚骸胺?、胃有熱及熱毒盛者禁用?!毙≤钕汶m好,但要注意其禁忌。
1.小茴香丸:小茴香16克,胡椒10克。研末,酒糊為丸,每次服3~6克,溫酒送下。源于《三因方》。本方散寒理氣、止痛作用較強。用于疝氣,小腹冷痛、脹滿。
2.小茴枳殼散:小茴香30克,枳殼15克。微炒研末,每次服6克,溫開水送下。源于《袖珍方》。小茴香配伍理氣行滯的枳殼,共奏理氣止痛之效。用于肝胃氣滯,脘腹脅下脹痛。
3.茴香粉:
原料:小茴香10~15克。
制法及用法:用小茴香少焦,研粉,用開水分3次沖服;或取等量小茴香、橘核、山楂分別炒后研粉,然后混勻,每日早晚用黃酒送服6克。
功效:治婦女月經(jīng)疼痛,在月經(jīng)前3天煎服小茴香15克,連服3日。也可治疝氣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