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蓓
摘要:隨著我國綜合經(jīng)濟水平的提升以及廣大群眾物質文明需求的不斷增加,教育問題正是時眼下全社會關注的重點。雖然應試教育的弊端在教育歷史中不斷改進和完善,但如何實行培養(yǎng)綜合性全面發(fā)展的素質教育模式仍舊是一個不小的難題。在中等職業(yè)學院中實行德育兼修的教育方案,以及社會普遍提倡的“三位一體”的德育滲透標準,并針對教育環(huán)境制定策略,這些問題十分值得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中職教育 德育滲透 舞蹈教學
中圖分類號:J7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22-0136-02
自我國新課程標準改革實行以來,響應教育部頒發(fā)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標準綱要》(下文簡稱綱要)中的主要內容,應對眼下實際的教育環(huán)境,教育界普遍對學生發(fā)展的目標進行了全新的界定?!毒V要》中明確指出:“要使學生擁有愛國情懷,熱愛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备鶕?jù)《綱要》指導思想可以看出,對學生進行更加深刻的品德教育,從常規(guī)教育模式中輸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培養(yǎng)出新一代有民族主義精神和人文道德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已經(jīng)是眼下教育理念的首要目標。[1]
明確教育指導方針,結合周圍的教育環(huán)境,教職人員因地制宜的應對自己學科而制定出合適的教育措施,是向學生輸出德育意識的主要手段。對舞蹈老師而言,應該結合自身多年的舞蹈教育經(jīng)驗,在生活中不斷總結和探索,為德育教育的順利普及貢獻力量。
一、舞蹈教學與德育理念的聯(lián)系
在教育界積極響應國家素質教育整改模式的號召下,近年來,我國的素質教育水平已經(jīng)取得了一定成績和實踐效果,舞蹈教學是近年以來在素質教育學科之中的一個標志性代表。舞蹈教學是以學生興趣為出發(fā)點,對學生進行專業(yè)性引導,并在教育過程中向學生輸出舞蹈本身的藝術魅力和附加價值。中職教育中,需要舞蹈老師在對學生進行專業(yè)引導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到舞蹈的內涵,并通過舞蹈的藝術表演形式表達情感,如若缺乏帶有情感的舞蹈表演,很難給人帶來心靈上的觸動,也就無法引起觀眾共鳴。另外,舞蹈藝術需要多年的練習,這也對舞蹈老師對學生輸出德育理念提供了很好的機會。但同時,藝術作品對于人的情感的內涵感受,每個人都不盡相同,這就需要教育者在面向學生的時候輸出正確的價值觀和藝術理念。德育理念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美德,其價值含義在生活中處處都能夠得到體現(xiàn),舞蹈教育是以體態(tài)練習為手段,對進行學生肢體語言進行有方向性規(guī)范的一種教育過程,所以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牡掠凉B透是舞蹈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
二、舞蹈藝術的培養(yǎng)方向
(一)恒心培養(yǎng)
舞蹈藝術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周期,以及常年不斷的堅持性練習,是對學生體力和意志力的雙向考驗。在日常練習中,老師可為學生設置不同層次的課程標準,制定科學的訓練目標,并嚴格按照訓練目標執(zhí)行訓練計劃,使學生在嚴格的訓練中培養(yǎng)吃苦耐勞的堅韌意志。
(二)健康藝術審美的培養(yǎng)
在德育滲透的過程中,需要為學生指引正確的審美傾向,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在舞蹈教學中,選擇積極、健康、正能量的優(yōu)秀舞蹈,讓學生在練習過程中感受其內涵意義。
(三)弘揚民族文化
在教學舞蹈的選擇上,以特色民族舞蹈為主要方向,讓學生從舞蹈中了解我國各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針對舞蹈藝術自身的多樣性向學生傳輸民族之間的風土人情、民族凝聚力等優(yōu)秀品質,養(yǎng)成學生對舞蹈的欣賞能力,從而使學生內心增強民族自豪感。
(四)弘揚歷史文化
舞蹈藝術傳承至今,種類繁多類型多樣,不同舞蹈代表著不同的年代印記、民族文化、時代特點等因素,學生進行大型歷史舞蹈的學習時,可以很好的領略舞蹈中所包含的魅力,讓學生學習偉大舞蹈藝術作品的時代背景和表達意義。伴隨老師的正確引導,讓學生從偉大藝術作品中體會美感,培養(yǎng)其愛國主義情懷和藝術鑒賞力。
三、舞蹈教學中引導德育滲透的現(xiàn)狀
有關德育內容滲透現(xiàn)狀,目前已經(jīng)在素質教育的實驗期間取得了一定成績。德育滲透的內容包括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文明行為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方面,能夠很好的在舞蹈教學中滲透并培養(yǎng)學生的精神文明教育。[3]
(一)教育引導動機
老師對學生的引導不止停留在課程知識和專業(yè)技能上,“教書”和“育人”向來是中華民族授業(yè)之道的精髓,作為舞蹈教育工作者,對學生需要起到正面積極的影響,要讓學生在舞蹈學習中陶冶情操,提升自身藝術修養(yǎng)。同時,寓教于樂,也要在學習過程中教會學生看待問題的角度,教會學生做事的態(tài)度,教會學生做人的方法。
(二)教育引導方向
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培養(yǎng)民主主義榮譽感是新課程改革以來對教學培養(yǎng)的重要指導方針,也是我國實行素質教育以來的核心內容。同時,學生對舞蹈藝術的學習也是一項有明確目的性的思想性活動,為向學生滲透德育文化知識提供了良好的條件。舞蹈老師需要在日常教學中貼近學生內心,了解學生所想,對其正確的觀念予以鼓勵,錯誤的掛念予以制止,為學生積極端正的價值觀建立提供幫助。
(三)教育引導措施
舞蹈老師需針對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行為方式等進行心理引導,如通過民族舞蹈可以向學生弘揚民族文化內涵,可以通過學生對民族舞蹈的熱愛,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民主主義榮譽感等。同時,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品德教育環(huán)境,結合教育理念和舞蹈藝術的特色進行綜合性的素質化教育,可以讓學生沉浸在舞蹈藝術的趣味中,同時還能提升自身的藝術感受力、審美情趣、思想品德等方面的能力。
四、德育滲透教學模式的情感反饋
對舞蹈教育進行德育文化內容滲透是一項長遠的教育計劃,但學生在綜合素質教育下明顯表現(xiàn)出了較高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態(tài)度,各學科中都蘊含著豐富的德育素材,學生能自主調動學習熱情,積極參與集體活動,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尊敬師長、團結互助等美德都是學生對德育文化的真實詮釋。教學方法本身同樣可以挖掘其德育意義,在舞蹈教學當中,采用學生自由參與的舞蹈劇教學模式,套入經(jīng)典的德育故事劇情當中,使學生站在更加立體的角度去領會德育意義的精髓,再結合教育內容進行感情熏陶,情境感染,教育效果和對學生產(chǎn)生的正面影響往往能夠事半功倍。[2]通常意義下,學生和老師是嚴肅的師生關系,但在課堂之外,學生和老師可保持平等輕松的朋友關系。作為教師應在舞蹈教學中嚴格執(zhí)行教學內容,抱著對學生負責的態(tài)度進行專業(yè)性輔導,只要對學生真誠的付出愛心和耐心,學生也會因老師的付出而學會體諒和理解,對老師的付出心存感激。在此前提下,雙方都會在發(fā)自內心尊敬對方的前提下維持良好的師生關系,老師能夠更加耐心的為學生解答疑惑和傳授舞蹈技巧,學生也會更加努力的從老師身上學習做人做事的方法。所以在此基礎上,師生之間逐漸積累起深厚的感情和默契,不知不覺間創(chuàng)造出了良好的教學氛圍,一方面,能夠提升校方的整體形象;另一方面,也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一個更加健康良好的環(huán)境,以保證學生能夠不斷完善自身缺點,養(yǎng)成端正的思想道德品質。
五、德育滲透對學生的影響
與常規(guī)教學科目相比,舞蹈教學屬于藝術類學科,比較容易激發(fā)學習欲望,因為學生接受課程時需要親身參與實踐,所以能夠極大程度的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舞蹈教學的核心分為專業(yè)理論和實踐技巧兩個方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從無意間接受到舞蹈藝術的內涵意義及其延伸意義,對學生的人格意識、思想品質等方面都有著極為直觀的影響。學生接受嚴格舞蹈練習,可以有效的增強自身自信心,培養(yǎng)表演欲望,也使學生內心中能生長夢想,針對學生的夢想進行規(guī)勸引導,更加能夠激勵學生刻苦耐心、不畏艱險的精神,幫助構建起強大的內心世界。更多接受舞蹈訓練的學生是基于自己本身對于舞蹈藝術的熱愛,在興趣的催動下產(chǎn)生源源不絕的奮斗欲望,舞蹈藝術是一個很好的表現(xiàn)平臺,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展現(xiàn)機會,為學生提升其自身修養(yǎng)提供條件。同時,舞蹈藝術本身具有競爭性,學生努力訓練,必然有參加比賽奪得名次的欲望,舞蹈教育落實于普通人的概念上,為所有學生公平提供競爭平臺,可以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同時也不能用勝負來衡定最終結果,要以正確健康的競爭體系讓學生公平競爭,培養(yǎng)學生“勝不驕,敗不餒”的謙虛精神,也可以從比賽的喜悅和挫折中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承受力。
六、結語
舞蹈教學是思想性很強的教學活動,而德育教育是任重道遠的教育工程,兩者能夠很好的融合,多角度的將德育理念滲透進學生的思維中,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和教育質量,順應《綱要》中的要求,打造綜合性素質教育人才,為我國教育事業(yè)和民族未來,培養(yǎng)更多的棟梁之才。
參考文獻:
[1]孫輝.高校體育進行德育滲透的理論問題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06):114-117.
[2]張克祥.中職舞蹈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教育[J].北方音樂,2017,37(12):195.
[3]李崇.論中職舞蹈教學中對學生“舞感”的培養(yǎng)策略[J].人間,2016,214(19):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