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有玲 李敏 劉笑瑩
(滎陽市人民醫(yī)院 心電圖室 河南 鄭州 450100)
心電圖檢測對心肌梗死患者冠狀動脈多支病變的診斷價值分析
姚有玲 李敏 劉笑瑩
(滎陽市人民醫(yī)院 心電圖室 河南 鄭州 450100)
目的探討心電圖檢測對心肌梗死(MI)患者冠狀動脈多支病變的診斷價值。方法選取2014年4月至2016年1月滎陽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14例首次發(fā)生MI的患者,均行心電圖及冠狀動脈造影(CAG)檢查,分析心電圖與冠狀動脈多支病變關系。結果心電圖伴STV4~V6↓34例,經(jīng)CAG確診多支病變31例,單支病變3例,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心電圖伴STⅡ、Ⅲ、aVF↑>0.2 mV+STaVR↑21例,經(jīng)CAG確診多支病變19例,單支病變2例,4格表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心電圖伴aVF導聯(lián)低電壓42例,經(jīng)CAG確診多支病變37例,單支病變5例,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心電圖伴STV4R↑+STaVL↓/STⅠ↓<1.0 mV患者27例,經(jīng)CAG確診多支病變24例,單支病變3例,4格表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心電圖伴2個或以上胸前導聯(lián)fQRS波21例,經(jīng)CAG確診多支病變18例,單支病變3例,4格表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心電圖在檢測MI患者相關動脈病變中應用價值較高,能準確判斷冠狀動脈多支病變。
心電圖;心肌梗死;動脈病變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為臨床常見危重疾病之一,尤其當合并冠狀動脈病變時,心肌缺血范圍擴大、心肌重構加劇,易出現(xiàn)心律失常、心臟衰竭甚至猝死。目前臨床上多通過冠狀動脈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診斷冠狀動脈多支病變,檢測準確率高但檢測費用較高。心電圖為簡單無創(chuàng)檢查手段之一,也能為準確判斷冠狀動脈多支病變提供重要信息,對不能實施CAG檢測的基層醫(yī)院具有重要臨床意義[1]。本研究旨在探討心電圖檢測對MI患者冠狀動脈多支病變的診斷價值。
1.1一般資料選取滎陽市人民醫(yī)院2014年4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14例首次發(fā)生MI患者,均符合MI診斷標準[2],其中女51例,男63例,年齡34~74歲,平均(58.35±4.64)歲,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診斷方法
1.2.1心電圖 均行18導聯(lián)心電圖檢查,儀器選用同步12導聯(lián)心電圖儀(日本光電公司生產(chǎn)),應用Meyer法將心肌梗死劃分為前壁與下壁,采用心電圖測量軟件將10小格定標為1 mV,等電位線選取P-R段或連續(xù)2個QRS波TP線,檢測各導聯(lián)3個以上心動周期平均ST段偏移程度,在J點后0.08 s檢測ST段水平。
1.2.2CAG及動脈病變判定 應用Jndkins法實施CAG,左、右冠狀動脈均行標準多體位CAG檢查。梗死相關血管判定標準:管腔完全閉塞;雖不完全閉塞但有對比劑滯留等新鮮血栓特征。
1.3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21.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定性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心電圖伴STV4~V6↑34例(29.83%,34/114),經(jīng)CAG確診多支病變31例,單支病變3例,4格表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心電圖伴STⅡ、Ⅲ、aVF↑>0.2 mV+STaVR↑21例(18.42%,21/114),經(jīng)CAG確診多支病變19例,單支病變2例,4格表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心電圖伴aVF導聯(lián)低電壓42例(36.84%,42/114),經(jīng)CAG確診多支病變37例,單支病變5例,4格表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心電圖伴STV4R↑+STaVL↓/STⅠ↓<1.0 mV患者27例(23.68%,27/114),經(jīng)CAG確診多支病變24例,單支病變3例,4格表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心電圖伴2個或以上胸前導聯(lián)fQRS波21例(19.42%,21/114),經(jīng)CAG確診多支病變18例,單支病變3例,4格表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心電圖與冠狀動脈多支病變的診斷情況[n(%)]
注:a據(jù)STV1~6↓中壓低最低分組,壓低最低在STV1~3中為STV1~3↓,否則為STV4~6↓。
MI是指因冠狀動脈發(fā)生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肌壞死,臨床多表現(xiàn)為發(fā)熱、紅細胞沉降率加快、白細胞增加、血清心肌酶活力升高、胸骨后劇烈持續(xù)疼痛、進行性心電圖變化等[3]。隨冠狀動脈介入診療術迅速發(fā)展,CAG被認為是判定MI相關動脈病變金標準,但受技術、經(jīng)濟等因素限制,部分MI患者不能接受CAG檢測。而心電圖檢測具有無創(chuàng)、操作簡單方便、檢測準確率較高且費用較低等優(yōu)點,因此心電圖演變過程常用于判斷MI病情變化及評估患者預后[4]。另處,MI患者給予心電圖檢測,可由心電圖變化判定其是否合并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相關動脈病變,進而有效降低病死率[5]。本研究結果顯示,心電圖伴STV4~V6↓34例,經(jīng)CAG確診多支病變31例,單支病變3例,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心電圖伴STⅡ、Ⅲ、aVF↑>0.2 mV+STaVR↑21例,經(jīng)CAG確診多支病變19例,單支病變2例,4格表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心電圖伴aVF導聯(lián)低電壓42例,經(jīng)CAG確診多支病變37例,單支病變5例,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心電圖伴STV4R↑+STaVL↓/STⅠ↓<1.0 mV患者27例,經(jīng)CAG確診多支病變24例,單支病變3例,4格表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心電圖伴2個或以上胸前導聯(lián)fQRS波21例,經(jīng)CAG確診多支病變18例,單支病變3例,4格表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MI患者經(jīng)心電圖檢測相關動脈病變部位、病變率及病變血管支數(shù)與CAG檢測結果極為接近,提示心電圖在檢測MI患者相關動脈病變中的應用價值較高,能準確判斷梗死相關動脈及病變血管支數(shù),可為其臨床治療提供重要依據(jù)。
綜上,心電圖在檢測MI患者相關動脈病變中應用價值較高,能準確判斷冠狀動脈多支病變。
[1] 王江洪,胡曉軍,孫躍玲,等.心電圖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冠狀動脈多支病變的判定價值[J].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2015,23(6):333-337.
[2] 葛均波,徐永健.內(nèi)科學[M].第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236-242.
[3] 李勇,王銘,楊特,等.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不同介入治療策略的對比[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15):3681-3683.
[4] 江山.體表心電圖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時梗死相關動脈的預測價值[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4,39(3):380-382.
[5] 史曉菲.心電圖STaVR抬高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病變血管的預測價值研究[J].臨床急診雜志,2016,17(2):128-130.
R 444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2.064
2017-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