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CNKI的國內個性化學習研究現(xiàn)狀分析

    2017-12-19 05:39:25顧天琦王守中
    數(shù)字教育 2017年6期
    關鍵詞:個性化學習者論文

    顧天琦 王守中

    (河南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河南 開封 475 004)

    基于CNKI的國內個性化學習研究現(xiàn)狀分析

    顧天琦 王守中

    (河南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河南 開封 475 004)

    近年來,技術的革新使得教育模式也在不斷地發(fā)生變化,學生的學習過程受信息技術的影響趨于個性化。關于研究個性化學習的論文也在逐年增多,但相關研究綜述數(shù)量并不多。本文從CNKI的795篇論文中篩選出90篇作為樣本,以教育技術核心期刊為依據(jù),從論文基本情況、研究類型、研究主題三個方面對國內的個性化學習現(xiàn)狀進行分析,以期為后續(xù)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個性化學習;內容分析;研究現(xiàn)狀

    一、引言

    如今“個性化”這一熱詞在各個領域都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教育領域改革的大背景下,人們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斷地更新,在追求學業(yè)成績提高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習者自身能力的提升以及長期的發(fā)展趨勢?!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了“樹立多樣化人才觀念,尊重個人選擇,鼓勵個性發(fā)展”和“關注學生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發(fā)展每一個學生的優(yōu)勢潛能”的要求[1]。新媒體聯(lián)盟《地平線報告》(2016高等教育版)中指出了2016—2020年間18項極有可能影響高等教育變革的主題,其中個性化學習被視為艱難的挑戰(zhàn)。個性化學習就是根據(jù)學習者的個性特點和發(fā)展?jié)撃?,采取靈活、適合的方式充分滿足學習者個體需求的學習[2]。怎樣根據(jù)個性特點滿足個體需求是個性化學習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無論是基礎教育還是高等教育,“以人為本”的教育理

    念都在不斷地深入。在教改背景下,一方面教師不斷地接受著信息技術能力培訓,另一方面教學設備以及環(huán)境也在不斷地優(yōu)化,在此環(huán)境下,如何將技術與個性化理論相結合,回歸教育技術的本質,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本文對近些年中國知網(CNKI)上核心期刊中的論文進行梳理和總結,使人們能夠對目前個性化學習的研究熱點和現(xiàn)狀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以期為后續(xù)研究提供參考和借鑒。

    二、研究方法及思路

    (一)研究方法

    本文運用內容分析法,對在教育技術核心期刊上關于個性化學習的文章進行系統(tǒng)分析。運用Microsoft Excel對文獻進行歸類和數(shù)據(jù)篩選。研究框架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展開:論文數(shù)量、文獻來源、學科分布、研究類型、研究主題。在此基礎上對個性化學習存在的問題以及今后的發(fā)展趨勢進行合理的分析和猜想。

    (二)研究對象

    本文以中國知網學術期刊數(shù)據(jù)庫為研究對象,通過高級搜索,目錄定為“期刊”,只檢索核心期刊內容,碩博論文以及普通雜志不包含在內。檢索項為“篇名”,檢索詞為“個性化學習”“個性化”,檢索日期是2001—2016年。通過初步篩選,共計獲得文獻795篇。通過進一步對文獻分類目錄劃分,確定“社會科學Ⅱ輯”下的7個教育類目錄,剔除新聞廣告、通知、卷首語以及跨專業(yè)不相關等文獻,最終確定了90篇研究樣本。

    (三)研究主題

    通過對相關文獻的研讀和借鑒類似領域(如混合式學習、網絡學習空間)的類目分析方法,本文研究主題確定為以下五個內容:(1)系統(tǒng)平臺,主要包含個性化學習系統(tǒng)的開發(fā)、軟件平臺的應用、偏技術層面的設計;(2)行為模式,通過分析學習者行為構建個性化學習模式、理論建模分析以及學習路徑的生成;(3)校本建設,包括借鑒國外先進的個性化學習案例,對我國校本課程建設的啟發(fā);(4)學科教學,主要指個性化學習在具體學科中的應用情況;(5)MOOC中的個性化學習。

    (四)統(tǒng)計工具

    本文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以及圖表制作采用WPS Office 2016和CNKI可視化分析功能。

    三、研究內容及分析

    (一)論文基本情況分析

    1.論文數(shù)量分析

    筆者通過CNKI檢索,以“個性化學習”“個性化”“個性化教學”等關鍵詞為篩選條件,剔除非教育領域的相關文章,以及重復無關項,篩選出2001—2016年具有代表性的795篇文章。如圖1所示,可以看出個性化學習相關文獻的數(shù)量正在保持曲線式上升,關于個性化學習的論文最早是出現(xiàn)在2001年,2001—2005年,年均論文數(shù)量沒有突破30篇,這說明個性化學習的發(fā)展研究軌跡處于初級階段,整體呈現(xiàn)緩慢增長的趨勢。在2005年時,逐漸開始出現(xiàn)對個性化學習系統(tǒng)以及資源的研究,并且延續(xù)到2008年,論文篇數(shù)也呈上升趨勢。隨后的三年出現(xiàn)回落,2010—2012年,呈現(xiàn)迅速增長的趨勢,在此之后發(fā)文增長趨勢趨于平緩,其間對于個性化學習的應用研究逐步引起廣大學者的關注,平臺的設計以及資源推送在不斷地優(yōu)化。例如:牟智佳通過對電子書包學習系統(tǒng)的劃分和系統(tǒng)數(shù)據(jù)庫的功能分析,建立電子書包學習系統(tǒng)數(shù)據(jù)庫的層級結構[3]。鄭云翔通過分析大學生個性化學習的特征、技術支持以及學習空間的組成,提出了三種基于不同平臺的個性化學習方式。這都表明對于個性化學習的研究在應用層面的提升以及對理論基礎的反思[4]。2013年至今,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個性化學習的應用研究方面創(chuàng)新性和深度均有所加強,個性化學習與翻轉課堂以及MOOC巧妙結合,而理論研究也契合新技術的產生,對于個性化學習模型以及如何定義“個性化”都有了新的思考。

    圖1 2001—2016年論文發(fā)表數(shù)量走勢圖

    2.教育技術核心期刊來源分析

    對于個性化學習文獻來源,筆者以教育技術的核心期刊為依據(jù),從795篇學術論文中篩選出了97篇文章。它們分別來源于《中國電化教育》《中國遠程教育》《現(xiàn)代教育技術》《電化教育研究》《遠程教育雜志》《中國成人教育》《開放教育研究》《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課程·教材·教法》《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如表1所示。個性化學習本身作為一種學習方式,與其他領域,例如MOOC、移動學習、混合式學習都有較高的契合度,因此,對于個性化學習的研究還間接地體現(xiàn)在其他學習方式的個性化上?!吨袊娀逃贰吨袊h程教育》《現(xiàn)代教育技術》《電化教育研究》載文相對較高,近些年主要關注點在于個性化教學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以及個性化資源推薦。

    表1 個性化學習文獻來源期刊一覽表

    3.論文作者及所屬機構分析

    本研究將個性化學習的研究層次分為:基礎研究(社會科學)、高等教育、基礎教育與中等職業(yè)教育、行業(yè)指導、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自然科學)。如圖2所示:基礎研究(社會科學)論文篇數(shù)為68篇,占總數(shù)的72%,高等教育包含14篇,占總數(shù)的15%。這說明個性化學習的論文與高校的基金項目以及教育領域的研究方向是密不可分的,此外,在基礎教育以及行業(yè)指導中也涉及個性化學習的有關內容。

    圖2 論文內容所屬領域分布圖

    對論文第一作者所屬機構進行統(tǒng)計,個性化學習論文作者95%以上來自高等教育領域。一方面因為高等院校具有強大的師資力量以及豐厚的學術底蘊,個性化學習不僅涉及教育類專業(yè),而且有極大部分的應用研究以及平臺的開發(fā)涉及計算機專業(yè)及管理學專業(yè);另一方面因為有相關科研項目及技術支持,教師自身培養(yǎng)和發(fā)展都依托于相關學術研究。

    (二)研究類型分析

    本文的研究類型是根據(jù)李世改等(2008)研究教育技術學位論文時提出的分類框架來界定[5]。如表2所示,主要介紹了五種研究類型及其相關界定和說明。

    表2 研究類型及界定說明

    上文97篇教育技術核心期刊中的論文,筆者剔除內容類似文章,篩選出68篇作為樣本的一部分,此外從其他類型的期刊,例如《當代教育科學》《教育導刊》中篩選出內容具有代表性的文章22篇,最終以這90篇文章為樣本,進行研究類型和研究主題分析,確保研究內容的充分性和權威性。對樣本的研究類型進行劃分,結果如表3所示,解釋性研究共計42篇,所占比重最大,例如鄭云翔(2010)提出一種目標驅動的個性化學習模式,為“我要學”創(chuàng)造必要的條件、目標和進階過程,提高個性化教學的效果[6]。開發(fā)研究也占有很大比重,例如趙宏(2015)基于學習風格的相關理論,構建了相關量表,建立了學習風格與學習策略匹配關系,并以此為基礎設計了學習風格測量和學習策略在線指導系統(tǒng)[7]。對于理論的研究,個性化學習包含了人本主義理論、多元智能理論、元認知理論以及建構主義理論等。主要的代表有,費龍的《發(fā)展個性化學習 促進教育公正——英國個性化學習基本理論及實踐經驗探討》和李廣的《個性化學習的理論建構與特征分析》。實地研究中,魏雪峰、宋靈青(2013)通過對喬治·西蒙斯教授的訪談,闡明了關于學習分析的產生、情境、實現(xiàn)等[8]。關于評價研究,陳敏、楊現(xiàn)民(2016)等分析了泛在學習環(huán)境下的評價方式,基于相關維度和框架設計提出了五種評價維度,并根據(jù)評價方案建立系統(tǒng)模塊。在評價研究的文章中具有很高的代表性和參考價值[9]。對于近幾年的研究總體情況來看,研究的類型偏向于解釋性研究和開發(fā)研究,對于個性化學習模式的開發(fā)以及應用是研究的一大熱點,其中也包含了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的應用。

    表3 研究類型論文篇數(shù)分布

    (三)研究主題分析

    本文的研究主題主要分為系統(tǒng)平臺、行為模式、校本建設、學科教學及MOOC中的個性化學習,如表4所示。

    表4 研究主題論文篇數(shù)分布

    1.系統(tǒng)平臺

    由表4可知,對于個性化學習系統(tǒng)和平臺的研究總計42篇??傮w來說對于系統(tǒng)的設計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基于算法和路徑提取的系統(tǒng)設計,文章包含技術層面較多,而教育教學方法應用層面較少。例如,王曉春(2008)通過用戶分析、模塊架構,設計出了ISI個性化學習服務平臺,并分析了軟件結構和平臺的用法和原理[10]。另一類是基于對平臺系統(tǒng)中教育信息的挖掘,也就是如何發(fā)揮平臺系統(tǒng)的教育價值。典型的例子有:韓建華、姜強等(2016),根據(jù)學習分析理論,構建出個性化學習模型。在理論模型的基礎上,借助Betty’s Brain系統(tǒng),通過教師和學生在系統(tǒng)中的反饋,證明以教育理念為基礎的建模對于個性化學習系統(tǒng)應用效能的提升,賦予了更多的教育理念[11]。同樣,陳敏、楊現(xiàn)民(2016)設計出了個性化學習評價系統(tǒng),通過對評價維度和評價內容的分析,設計出了合理的評價方案,并且以高校課程為例,對評價系統(tǒng)的應用進行了數(shù)據(jù)分析,最終證明了該系統(tǒng)能夠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進行有效的評價,從而提高教學質量[12]。

    2.行為模式

    在篩選出的90篇論文中,有29篇是對個性化學習行為模式的研究。主要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通過分析學習者的學習行為,重在研究學習過程,從而提供有效的策略;另一方面是建立系統(tǒng)的個性化學習模式。例如,丁念金(2013)通過對個性化學習課堂形式的劃分,總結出了四種課型,它們分別是常規(guī)課、講座課、自由學習課和展示交流課。在每種課型中都關注學生的學習行為,并提出相應的實踐操作,最終目的是為了改善個性化課堂,促進學生有效學習[13]。對于學習模式的建構,蔣志輝(2013)通過對學習環(huán)境、技術支持以及教學策略的安排,建構了完整的個性化學習模式,在此模式下包含個性化學習的全部過程,并包含策略優(yōu)化[14]。對于不同的學習者,模式的種類也有所差異。例如,徐超、李強(2012)等針對殘障人士,建立了殘障人士個性化學習支持服務模式,此模式重在支持服務,通過服務項目有效地促進殘障人士的個性化學習[15]。因此,針對不同的支持條件,個體適應的個性化學習模式都會有所差異。對于個性化學習模式的創(chuàng)建,技術的支持和教育理論的結合存在一定的問題,由于系統(tǒng)或者平臺中功能的不完善,可能導致教學過程出現(xiàn)一定的問題。例如,教師無法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有效的數(shù)據(jù)采集,對學生的評價推送不能及時到位等。在個性化學習模式下,應考慮到學習者當前學習環(huán)境條件的支持能否完成整個學習過程,通過教學策略來改善學生的學習行為,而不是將系統(tǒng)平臺強加到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中去。

    3.校本建設

    在眾多學校加強校本建設的過程中,對于個性化學習的研究也占有一定的比重,在樣本中包含13篇論文。袁仕理(2016)從教育管理的觀點出發(fā),提出了“菜單式”的校本課程,從教師、學生、課程三個方面出發(fā),創(chuàng)立了個性化的學習方案,并提出了有效的實施策略[16]。此外,對于校本課程的建設,現(xiàn)有的研究很多是借鑒國外學校的案例。例如,王艷萍、何敬(2016)以美國虛擬學校Sky Mountain Charter School為例,分析了其個性化學習的過程以及管理機制[17]。同樣,呂迎曉(2015)以英國Dragon預備學校為例,以課程設置為出發(fā)點,研究課程下的分層教學。這和上文提到的“菜單式”校本課程的設置具有相同點。上述研究大體從學校管理的角度出發(fā),以宏觀的角度通過借鑒國外學校校本建設的情況,來推進個性化學習[18]。此外,馬元麗(2014)借鑒了英國中小學個性化學習的過程,從學習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出發(fā),逐步推進,最終上升到學習環(huán)境、校本課程建設的層次,具有很高的借鑒價值[19]。

    4.學科教學

    對于個性化學習來說,英語學科占據(jù)了80%以上,大部分研究是基于個性化英語學習的研究,研究更多的是集中在高等教育領域。例如,早期趙桂玲(2009)針對大學生英語聽力設計出了個性化學習方案,從網絡學習平臺出發(fā),對學生聽力的過程進行教學設計[20]。筆者認為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對于個性化學習的過程回歸本質還是處于線性教學設計階段,可能也與系統(tǒng)的開發(fā)程度有關,但教師的職能并不在于跟隨學習工具的腳步,而是通過自身的教學能力衍生個性化學習方案或者為工具的研發(fā)和改進提出有效的策略。從這幾年關于學科教學的研究來看,一方面由于每門學科以及每個教學環(huán)境的不同,造就了課程內部本身含有許多個性因素,而這種個性因素無法轉化為供他人借鑒的共性因素。個性化學習并不是單一的“個性學習”,而是要發(fā)掘共性特征,以一類的課程為案例,這樣可能更具說服力和參考價值。

    5.MOOC中的個性化學習

    由于MOOC本身的開放性決定了其本身就是個性化的學習過程。目前國內的MOOC平臺很多,以“中國大學MOOC”來說,課程設置種類多,師資力量權威性高。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對于MOOC學習者來說,較高的退學率是一直以來很難解決的問題。根本原因還是來源于MOOC的“開放性”,課程的免費注冊及新穎度會吸引大量的學員加入,然而在課程進行的過程中,各項的考核及階段性測驗并沒有強制性,中途退出或者未完成學習目標不會對學習者造成學習負擔,因此,原本“個性化”就有可能轉變?yōu)椤半S意化”。對此,楊玉芹(2014)從MOOC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建構了個性化的學習模型,并持續(xù)探討改進方案[21]。此后,楊玉芹、焦建利(2014)從分布智能理論出發(fā)提出了關于MOOC學習者個性化學習生態(tài)設計框架,該框架包含對課程質量及學習者群體的研究,從課程內容本身出發(fā),最終促進有效學習[22]。任友群、趙琳(2015)等通過分析了國內外10門MOOC,采用對比研究的方式,明確指出了符合我國MOOC發(fā)展的五項措施[23]。因此,MOOC本身的開放性決定了其本身發(fā)展的不穩(wěn)定性,我們不可能關注到每一個學員的學習情況,保證每個人都能順利完成學業(yè)并拿到證書。但是我們可以從課程質量和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出發(fā),只有優(yōu)化課程結構,設置較好的評價方案,才能使學習者產生持續(xù)學習的動力,發(fā)揮其個性化特點,推進MOOC的發(fā)展。

    四、結論

    基于CNKI對國內個性化學習的分析,核心期刊中的研究類型主要體現(xiàn)在應用研究,基于相關技術的個性化系統(tǒng)構建及個性化學習平臺功能的開發(fā)。而在核心期刊之外的畢業(yè)論文中,對于個性化學習與教學結合的研究占大多數(shù)。筆者認為應用研究最終目的是為了設計出相應的產品服務于教學。此外,對于個性化學習模型的研究趨勢近幾年也有所增長,但相對于其他領域不同的是,個性化學習的發(fā)展速度較快,對于模型的改進也是同步進行的。但改變的只是學習工具以及模塊的功能性,對于設計的本身要遵循教育理念,回歸教育技術本質。在以往的建模研究中,缺乏對學習者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的研究,只是對學習策略進行概括性描述。此外,對于個性化在教學中的實踐研究,筆者認為現(xiàn)有的研究有不足之處:一是樣本量小,不具有說服力;二是研究深度不夠,教師本身對于“個性化”理解有偏差,認為“個性化”就是簡單的“一對一”式的學習。對于如何開展個性化教學,教師首先要有較高的信息素養(yǎng),此外,還要對學習工具選擇性使用,通過教學實踐,把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反饋給技術人員,從而對教學工具進行改善和開發(fā),更好地為教學服務?,F(xiàn)如今個性化學習的研究,主要還是集中在高等教育領域,這和高校的師資以及基金項目有一定程度的關系。對于個性化學習的研究在中小學、高中、教育機構等領域也應有所涉及,目前對于課程模式研究較多,而實證研究較少。相信在現(xiàn)今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環(huán)境下,教師和教學工作者能提高自身信息素養(yǎng),把已有的研究模型和方案轉換成適合自身當前教學環(huán)境的教學策略,從而更好地開展個性化教學。

    [1]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17-04-20]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

    [2]蘇宏,陳陽鍵,吳迪,等.新媒體聯(lián)盟2016地平線報告高等教育版[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2):12-14.

    [3]牟智佳,武法提.電子書包中基于學習者模型的個性化學習資源推薦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5,(1):69-76.

    [4]鄭云翔.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大學生個性化學習的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7):126-132.

    [5]李世改,孫衛(wèi)華,李紅梅.近五年教育技術學優(yōu)秀碩士學位論文內容分析[J].電化教育研究,2008,(1):33-35.

    [6]鄭云翔.信息技術支持下目標驅動的個性化學習模式[J].電化教育研究,2010,(7):89-92.

    [7]趙宏,陳麗,趙玉婷.基于學習風格的個性化學習策略指導系統(tǒng)設計[J].中國電化教育,2015,(5):67-72.

    [8]魏雪峰,宋靈青.學習分析:更好地理解學生個性化學習過程——訪談學習分析研究專家George Siemens教授[J].中國電化教育 ,2013,(9):1-4.

    [9][12]陳敏,楊現(xiàn)民.泛在學習環(huán)境下基于過程性信息的個性化學習評價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J].中國電化教育,2016,(6):21-26.

    [10]王曉春,朱麟.ISI:一個師生共建的個性化學習服務平臺[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08,(10):93-96.

    [11]韓建華,姜強,趙蔚,等.智能導學環(huán)境下個性化學習模型及應用效能評價[J].電化教育研究,2016,(7):66-73.

    [13]丁念金.基于個性化學習的課堂轉變[J].課程·教材·教法,2013,(8):42-46.

    [14]蔣志輝.網絡環(huán)境下個性化學習的模式建構與策略優(yōu)化[J].中國遠程教育,2013,(2):48-51.

    [15]徐超,李強,馬永旭.殘疾人個性化學習支持服務模式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遠程教育,2012,(9):52-55.

    [16]袁仕理.基于個性化學習的“菜單式”校本課程創(chuàng)生[J].教學與管理,2016,(32):24-25.

    [17]王艷萍,何敬.支持個性化學習的虛擬學校的研究與啟示——以Sky Mountain Charter School為例[J].中國遠程教育,2016,(4):62-66.

    [18]呂迎曉.英國統(tǒng)一課程下的個性化學習——以Dragon預備學校為例[J].當代教育科學,2015,(16):21-24.

    [19]馬元麗.信息技術支持下的英國中小學個性化學習評介[J].中國電化教育,2014,(2):108-113.

    [20]趙桂玲.大學英語聽力的網絡個性化學習[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6):122-124.

    [21]楊玉芹.MOOC學習者個性化學習模型建構[J].中國電化教育,2014,(6):6-10.

    [22]楊玉芹,焦建利.MOOC學習者個性化學習生態(tài)設計框架[J].電化教育研究,2014,(8):32-37.

    [23]任友群,趙琳,劉名卓.MOOCs距離個性化學習還有多遠——基于10門國內外MOOCs的設計分析[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15,(6):3-10.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Status of Personalized Learning in China Based on CNKI

    GU Tianqi,WANG Shouzhong
    (School of Education,Henan University,Kaifeng,Henan,China 475004)

    In recent years,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akes the education model change constantly.Under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students’ learning process tends to become a personalized process.Consequently,research articles on personalized learning are increasing year by year;however,only a few studies have been done on reviewing the research on personalized learning.In this study,90out of 795 research articles were selected from CNKI as the sample.Based on the research articles from some ke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journals,we analyzed the status quo of domestic individualized learning from three aspects: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papers, the research types and the research topics.It is hoped that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may shed some new light on subsequent research on personalized learning.

    personalized learning;content analysis;research status

    G

    A

    2096-0069(2017)06-0010-06

    2017-05-09

    顧天琦(1990— ),男,河南新鄉(xiāng)人,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育技術學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信息化教學;王守中(1965— ),男,河南輝縣人,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博士,教育技術學碩士生導師,現(xiàn)任河南大學信息化管理辦公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數(shù)字化校園管理。

    (責任編輯 喬磊)

    猜你喜歡
    個性化學習者論文
    你是哪種類型的學習者
    學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2:02
    堅持個性化的寫作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12
    十二星座是什么類型的學習者
    新聞的個性化寫作
    新聞傳播(2018年12期)2018-09-19 06:27:10
    漢語學習自主學習者特征初探
    上汽大通:C2B個性化定制未來
    下期論文摘要預登
    下期論文摘要預登
    下期論文摘要預登
    滿足群眾的個性化需求
    通海县| 海南省| 云和县| 棋牌| 安龙县| 榆中县| 汾西县| 临夏市| 东台市| 盐池县| 西乌珠穆沁旗| 凉山| 洞口县| 巧家县| 乐清市| 红原县| 申扎县| 宝鸡市| 宜都市| 高雄市| 都安| 黄大仙区| 泉州市| 屯留县| 陵水| 潜山县| 潼关县| 邵东县| 栖霞市| 武乡县| 祁门县| 稻城县| 民权县| 云林县| 肇庆市| 江津市| 和田市| 疏附县| 阜康市| 漳浦县| 彰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