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
【摘要】我國對外宣傳內外同稿的忠實翻譯不僅不能達到預期目的反而有時影響跨文化交際。本文嘗試從諾德的“忠誠”功能翻譯理論出發(fā),結合對外宣傳稿的特殊性,闡述在對外宣傳翻譯中,譯者更應做到“忠誠”而非“忠實”。
【關鍵詞】對外宣傳翻譯 忠實 忠誠
一、當前對外宣傳翻譯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對外宣傳材料主要有兩大功能:信息傳遞和勸說引導。要實現這兩大功能,對外宣傳翻譯的“可接受性”十分重要。這就是要考慮國外受眾在心理上的認同。遺憾的是,我國對外宣傳翻譯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一條標語嚇走外商,出口商品因譯名滯銷,甚至還出現影響和損壞企業(yè)和國家形象的事情。造成這些現象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我們目前的對外宣傳翻譯內外有別的意識淡薄,沒有考慮到國外讀者的思維習慣、閱讀心理、信息需求和語言表達方式等因素,從而導致了宣傳失敗。其更深層原因大概是對原文的過度迷信。傳統的翻譯理論向來推崇等值論,即譯文要忠實于原文。對于本身不符合目的語文化與行文習慣中文稿,再進行忠實翻譯,產出的譯文一定是晦澀難懂、詰屈聱牙,難以收到預期效果。
二、忠誠原則與對外宣傳翻譯
德國功能派代表人物諾德提出翻譯應遵循忠誠原則。諾德在《翻譯中的語篇分析》一書中首次提出了“功能加忠誠”的概念。忠誠要求譯者既要忠于譯源,也要忠于譯目標。忠誠和忠實不同,兩者不可混為一談。忠實指的是原文與譯文的關系,而忠誠是人際范疇,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
把諾德的理論運用到對外宣傳的翻譯工作中,我們可以理解為譯者在翻譯時應分析語篇的預期功能,根據原文的意圖選擇恰當的翻譯策略,決定哪些語篇信息進行保留、哪些語篇信息進行修改,并根據目標讀者的需要進行意譯、直譯或改寫。但是,在強調目的與功能的同時,也應充分把握原作者精神,把握一個“度”,不可一味求得讓受眾接受,對作者的意思做出巨大的歪曲,要做到“忠誠”。
三、以我國某市舉辦的國際龍舟會宣傳小冊子為例進行分析
原文:輕快的龍舟如銀河流星,瑰麗的彩船似海市蜃樓,兩岸那金碧輝煌的彩樓連成一片水晶宮,是仙境?是夢境?……啊,(某某)城是不夜城,龍舟會是群英會。
譯文:The light-some dragon-boats appear on the river as though the stars twinkle in the milky way. The richly decorated pleasure boats look like a scene of mirage. The splendid awnings in green and gold chain into a palace of crystal. Is this a fairy-land or a mere dream? …Therefore, we should say:×××× is a city of no light;its Dragon-Boat Festival a gathering of heroes.
這篇完全忠實于原文的翻譯恐怕會使外國游客在閱讀時云里來霧里去的,不知所云。盡管翻譯者可能費了很大力氣忠實于原文,結果也只是費力不討好。為什么這樣的翻譯不能達到預期目的呢?這恐怕是因為譯者過分的忠實于原文,忽略了翻譯的交際目的。
諾德的忠誠原則吸收了語篇分析的相關理論。她曾指出針對不同的語篇類型應采取不同的翻譯策略。信息類文本重點關注內容;表情類文本重點關注審美需求;而呼吁性文本則應重點關注呼吁的效果。對外宣傳的旅游手冊就像廣告一樣,呼吁性至關重要。換言之,譯文更多追求交際的效果而不是單單是原文與譯文內容的對等。譯者接到上述翻譯任務應首先考慮文本的功能和委托者的意圖,這才是忠誠的開始。委托者肯定是希望翻譯的旅游小冊吸引更多外國旅客到此地一游。所以,譯者追求的不應是刻板的忠實于原文,而應該是設法達到委托者意圖,為其爭取更多的外國游客。
中英語言有巨大差異。漢語對外宣傳資料在表達方式上追求詞藻堆砌,冗余信息很多。若對照翻譯,其譯文也會出現大量無用信息。因此在翻譯前應該對原文進行譯前處理。對于龍舟賽,國內游客可能關心景點如何美,而國外游客可能更希望了解景區(qū)的位置、特色、觀賞時間、交通住宿條件、周邊景點等等?;仡櫼幌隆褒堉圪悺钡脑木蜁l(fā)現這些方面幾乎都沒有提到。在這種條件下,為了交際目應刪除冗余信息增加新信息,進行改寫甚至是重寫。在改寫或重寫的過程中,應更加注重對景區(qū)的位置、特點、交通、食宿、購物及旅游組合的介紹。讓國外游客對所述景區(qū)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幫助他們做出決策,從而最終達到委托人的翻譯目的:爭取更多的外國游客。
四、結束語
翻譯并不等同于字字對譯。對外宣傳翻譯的特殊性使得對外翻譯更要脫離傳統的完全忠實于原文的條條框框。本文從對外宣傳資料的特點入手,闡釋了在對外翻譯過程中跨文化交際的重要作用。但是長期以來內外同稿,加上忠實于原文的翻譯理念根深蒂固,對外宣傳翻譯的效果很不理想。本文嘗試從德國功能派的翻譯理念出發(fā),尋找指導對外宣傳翻譯的翻譯理念,通過龍舟賽翻譯實例的分析闡釋諾德的“忠誠”理論在對外宣傳方面的解釋力。在內外稿件的信息需求有很大差別時,就需要對原稿進行譯前的修改甚至重寫,增加有用信息,刪減冗余信息,以實現翻譯的“忠誠”。德國功能派諾德的功能加忠誠的理論就對外宣傳翻譯指明了一條新的路線,對做好對外宣傳翻譯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值得對外宣傳翻譯工作學習借鑒。
參考文獻:
[1]杰里米·迪.翻譯學導論——理論與實踐[M].李德鳳,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2]王峰.對外宣傳品翻譯中使用改譯的必要性[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2006(3).
[3]徐獻.從合作原則的角度看對外宣傳翻譯的冗余現象[J].科技信息,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