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靜
人類一直以來以高等動物自居,認為人類要高于自然界中的其它生物,是有智慧的。而我卻認為,人類的智慧并非是自己為之,而是來源于與我們最親密的大自然。
“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北毁H永州,柳宗元郁郁寡歡。但此時,是大自然的智慧使他“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深諳天人合一的至理,從而使他曠達心神,盡享自然美景。西山的“岈然洼然”之貌與“蒼然暮色”,不也正是大自然的智慧之姿嗎?
德國哲學家康德喜好散步,常駐足于林間,在幽林小徑中思考,與泥土為伍,與綠葉為伴。大自然給了他生命的啟迪,引他進入哲學殿堂。在他的墓志銘中有這樣一句話:“有兩樣東西愈是思考愈是引發(fā)我深深的驚嘆和敬畏——一是頭頂上繁星密布的星空,一是心中的道德律令?!笔堑模词怪皇且换ㄒ荒?,也引得佛家感慨萬千,即使只是一星一云,也足以令人深思與敬畏。大自然的智慧即是藏隱于這些小物,也令人不得不油然而生敬畏之心。
地壇的螞蟻草木使在狂妄年歲失去雙腿的史鐵生領(lǐng)悟生死的真諦;花園中的木枝花朵使海倫·凱勒重拾生命的希望;最后一片葉子使歐·亨利筆下的瓊珊勇敢地與病痛斗爭;鳥兒使勞倫斯樹立了向死而生的獨特生死觀……大自然的智慧從不是虛無縹緲的,我們身邊那些渺小輕微的生命,其實便是大自然的智慧。
面對成功,湖泊告訴我們要心如止水;面對挫折,野草告訴我們要頑強不息;面對名利,青竹教導我們要淡泊明志;面對學習,蜜蜂教導我們要勤勞奮斗;面對隔閡,螞蟻提醒我們只有團結(jié)才能抵擋災難……如果說人類的智慧是無窮盡的,那么大自然的智慧則是至高無上的,即使它的樣子那樣渺小而不起眼。因為人類的智慧是來源于大自然,一切靈感來自于自然,亙古千年的智慧皆為一體,便是大自然的智慧。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聽,它們沉穩(wěn)而緩慢的呼吸,那是自然的深思,是智慧的凝聚……
(指導教師:朱偉/編輯:于智博)
評點:張引
文章的敘述核心是“自然的智慧”。作者采用側(cè)面描寫的手法,用了六個經(jīng)典人物的事例,佐證自然智慧是人類智慧之源,及其“至高無上”的地位。在作者所列舉的事例中,但凡青史垂名的人物,他們的生命無不受到自然界里山水或草木的啟發(fā),從而打開了一扇扇智慧之門。在詳略結(jié)合的敘述中,人物故事和自然智慧巧妙地契合,后者雖然無形,但卻潛移默化地改變了人物的生命軌跡。這正是自然智慧的高蹈所在,即無需言說,但哲思自現(xiàn);山水草木雖微,但內(nèi)涵深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