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世慶(甘肅省小隴山林業(yè)實驗局李子園林場 甘肅 天水 741005)
淺談五角楓苗木培育技術(shù)
●趙世慶(甘肅省小隴山林業(yè)實驗局李子園林場 甘肅 天水 741005)
隨著我國生態(tài)文明建設(shè)步伐加快,森林培育經(jīng)營水平顯著提高,對營林質(zhì)量和效益提出的要求層次更高,營造混交林和多種用途林已成為造林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五角楓不僅樹形優(yōu)美,而且是良好的防火樹種,它在綠化及造林方面的發(fā)展前景不可估量。因此,探索五角楓苗木的培育技術(shù)具有重要的意義。
根據(jù)育苗量、播種面積,選擇生長健康、樹干通直、冠行漂亮的中齡五角楓作為采種母樹。調(diào)查預(yù)測母樹結(jié)實量,適當增減母樹數(shù)量。待10月中下旬,五角楓翅果由綠變黃時及時采種。采種過程中注意保護母樹,保障采種人員安全。將采集的種子晾曬2天,揉去果翅,去雜凈種后裝袋,掛上標簽儲藏于陰涼通風(fēng)的室內(nèi)。
苗圃的位置距居民點要近,以交通便利的沙壤平地為好,圃地環(huán)境與造林地或綠化區(qū)基本相同,圃地土壤沙礫少、土層厚、肥力好、pH值在6.0~8.0之間,圃地距河流、湖泊等水源較近,灌溉方便。
除去地面灌木雜草后,整平土地,在秋季深耕25~30cm。若當年因繼續(xù)育苗等因素不能秋耕,應(yīng)在播種半月前完成春耕,春耕深度稍淺。耕地時應(yīng)施足基肥,施肥以腐熟的有機肥為主。每平方米土壤中噴灑濃度為3%的硫酸亞鐵溶液200g左右,開始作床,床高20cm、寬1.1m,長度依地形而定,步道寬40cm。苗床做好后,播種前用敵克松與腐殖土按1:200的比例混合攪拌成藥土,均勻撒到苗床上。
播種前,取出儲藏的種子,采用中溫水浸催芽,將種子倒入盛溫水的容器內(nèi),攪拌后換40℃的溫水浸泡20小時,再用0.15%的硫酸銅溶液浸泡6小時后撈出,將種子洗干凈裝入塑料袋。每天早晚用30℃的溫水沖洗1次,待有30%的種子露白時播種。
當氣溫穩(wěn)定在10℃以上時,選擇天氣晴朗的早晨播種。采用床面條播,行距25~30cm,播種深度3cm,每平方米播種500粒左右,覆土厚為種子直徑的2倍,采用藥土覆蓋。播種后用噴壺灑水1~2遍,床面覆蓋草簾或地膜以減少水分蒸發(fā),保持土壤濕潤。
一般情況下,播種15天種子即可出苗,此時,揭去草簾或地膜。當有50%幼苗苗高達10cm時進行間苗和定苗,雨后或澆水后,保留苗株距約8cm,每平方米保留120株,注意不要傷及保留苗的根和芽,嚴格遵循“去弱留強,間密存稀,留勻留壯”的原則。間苗后,及時澆水,使松動的土壤與苗根踏實。
定苗后,觀察苗床濕度,進行澆水作業(yè),澆水后要及時進行中耕和除草,以增強土壤通透性。遇到持續(xù)降雨天氣,適時給苗床進行排水,防止五角楓幼苗苗根腐爛。
在土壤稍干的晴天或陰天,將尿素與干土混合后撒在苗床上,每平方米施尿素20g,每畝施肥5kg,嚴禁將肥料撒在幼苗葉面上,防止灼傷苗木。施肥后松土覆蓋肥料,減少肥力流失。全年可施肥3次,苗木速生階段以施氮肥為主,配合磷鉀肥使用;9月份后停止施用氮肥,施適量施入鉀肥,以促進苗干木質(zhì)化,利于苗木抗寒越冬。
五角楓具有根系發(fā)達、側(cè)根多、移栽成活率高等優(yōu)點,2年生或3年生的幼苗即可用來造林。選擇生長良好的的五角楓一、二級小苗裸根進行栽植。起苗后,在小苗根部噴施新高脂膜后假植,保護根尖根鞘。用于綠化的多年生大苗,起苗時需帶土球,并對根部適當修剪,切口涂上愈傷防腐膜,移栽時間以春季樹木萌芽前最佳。移栽前要事先整好土地,施足底肥,栽植深淺適當,栽后要澆透定根水。
3.2.1 平茬 2年生需要繼續(xù)留床培育的苗木,要進行再次間苗,苗株距保留在20~30cm,每畝留苗7 000株左右。間苗后要平茬,讓小苗從根部重新萌發(fā)。
3.2.2 大苗修剪 每年4月下旬至6月上旬去掉樹干萌芽,用3~5年將大苗的枝下高調(diào)整到1m以上后,截掉主頭,培育數(shù)根主枝,培育好冠形,從而適應(yīng)園林綠化的需求。
本文通過介紹的五角楓培育技術(shù),在生產(chǎn)實踐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利于提高五角楓苗木培育水平,促進五角楓在造林綠化方面的推廣。
趙世慶,男,助理工程師,主要研究森林經(jīng)營、苗木培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