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近年來,行政領導者公共形象是在社會科學領域倍受關注的一個研究內(nèi)容??陀^地講,行政領導者公共形象并不是一個嶄新的話題,在人類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古今中外曾涌現(xiàn)出許多名垂青史,不可磨滅的行政領導者公共形象。但是,隨著社會公眾對行政領導者的要求和期望的提升,行政領導者公共形象的話題又有新意。它已經(jīng)超越了行政領導者個體范疇而成為關系到行政效率、公權形象的問題。所以,對行政領導者公共形象的研究在當今的社會科學領域已成了一個備受人們關注的問題,同時也是擺在現(xiàn)代政府面前的一個很重要的現(xiàn)實課題。
【關鍵詞】行政領導者 公共形象 塑造
形象,概括的說就是對某一人的認同程度。領導者形象,自然是公眾對領導者的認同程度,包括對領導者的價值理念、氣質、品德、能力等方面所形成的整體印象和綜合評價。行政領導者形象塑造是行政領導者在自覺的形象意識指導下,以公眾利益為核心,在執(zhí)掌國家政權和管理國家事務過程中,在發(fā)揮領導力和政治信息傳播過程中,為更高效地執(zhí)行政務,更容易得到公眾的認同,刻意地對自己外在形象的包裝及內(nèi)在涵養(yǎng)的提升。在今天的人文環(huán)境和政治生態(tài)中,行政主導力量的空前強化現(xiàn)象是世界各國都普遍存在的,領導干部形象是否良好,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在新的歷史時期,塑造領導干部形象,對提高廣大領導的素質,塑造領導班子整體良好形象,確保黨的先進性和實現(xiàn)"又好又快"發(fā)展有重要意義。
一、意識方面
(一)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樹立正確政績觀,做出經(jīng)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增強"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宗旨觀念。領導者要樹立良好形象,必須把功夫下在做好領導工作上,取得突出的實實在在政績。這是最根本的途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領導者把工作搞上去了,做出了人人看得見、體會得到的成績。這就為樹立良好形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行政領導者只有真抓實干,政績卓著,才能讓人民群眾信服。相反,如果主要精力不是用在工作上,說得多,做得少,不真抓實干,為官多年,政績平平,甚至問題成堆,這樣的領導者就無良好形象可言。
(二)提高領導者形象意識。塑造良好的領導者形象,首先要提高領導者形象塑造的意識,深刻的形象意識能推動領導者對自身公眾形象塑造的積極性,在積極性推動下,通過實踐把意識觀念轉變?yōu)槌B(tài)的實際行動,才能在政策傳播和領導活動實施過程中抓住時機和機遇,有意識地在公眾面前樹立良好的領導者形象。但要認識到這樣的有意識行為初衷是為公眾服務,履行職責,在此基礎上而積累個人的"形象資源",創(chuàng)造個人的"政績聲譽"。只有首先關心群眾最關心的事,解決好群眾最急需解決的困難后,才是領導者形象塑造的良機,領導者才有與民同樂并為之一"秀"的資本。
二、實踐方面
(一)提高媒體素養(yǎng),塑造行政領導者媒體形象。領導者媒體形象是領導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行政傳播視閾下,領導者媒體形象不僅具有表現(xiàn)性,還具有公共性、代表性、廣延性和透明性。領導者媒體形象有其獨特的內(nèi)容、形式與要義。領導者媒體形象塑造應該嵌入形象意識、實施公關傳播、把握塑造時機方面下功夫,以提高領導者公共形象的合理性、合情性、合拍性和合時性。在媒介化生存時代,行政傳播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賴于大眾傳媒來實現(xiàn)。強大的傳媒系統(tǒng)包括技術、話語、意識、方式等。一方面主導者政府行政過程,另一方面又極大地影響著甚至干預著現(xiàn)代群眾的行為方式。作為政府代表的行政領導者應重視與媒體的互動,爭取媒體信任,樹立其行政領導者公共形象。
(二)妥善處理危機事件。處理危機是行政領導者必須面對的重要的公共事務。在危機處理實踐中,存在諸如行政領導者"失語"、話語平庸、抗壓能力不強、推諉責任等一系列問題。塑造危機處理中的良好的行政領導者形象,要求行政領導者應該積極"流動"到群眾中去,因宜權變,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危機,培養(yǎng)符合自身特點和職責要求的領導風度。同時,良好的行政領導者形象是確保其能夠有效處理危機的關鍵性因素,直接關系到政府在危機處理中的凝聚力和號召力,直接關系著人心向背。行政領導者在危機面前,要臨"危"不懼,沉著應對:危機處理不是依賴于一個人,它需要有專門的危機管理系統(tǒng)和機制來解決,但是,站在最前面的,起主導作用的始終是行政領導者,所以,危機處理的好,能夠塑造一個行政領導者的危機公關形象。
(三)增強媒體在塑造領導者公共形象方面的自主性。當今中國是一個高度法治的社會,我國通過立法賦予了新聞媒體以相應的自由并規(guī)定其合法活動的范圍,以此保證新聞媒體與行政領導者之間的溝通和互動,在它們之間建立良好機制,并給予新聞媒體更多在塑造行政領導者公共形象方面的自主權。所以,行政領導者必須重視與媒體的溝通和協(xié)作,處理好與媒體之間的關系,提高應對媒體的能力。重視與媒體的互動,爭取媒體的信任,是領導者塑造良好形象的一門必修課,只有巧妙地掌握了與媒體溝通的方法與技巧,善于利用傳媒技術工具搭建與公眾交流的平臺,領導者才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xiàn)在公眾面前,才能樹立良好的行政領導者公共形象。
(4)構建網(wǎng)絡化傳播途徑,塑造行政領導者多元化公共形象。行政領導者作為社會公眾人物,行使公共權力,掌握社會資源分配,與公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其形象自然成為網(wǎng)絡傳播和關注的焦點。首先,健全信息披露機制是社會公眾了解行政領導行為的途徑。各級政府應圍繞塑造行政領導者公共形象的要求,建立健全公開政府信息的更新及維護機制,提高政府網(wǎng)站信息公開的規(guī)范性和全面性,使得行政領導者能夠快速的將政府意見、行動和決策通過網(wǎng)絡傳遞給不同的目標群體,以提高行政領導者的行政透明度。其次,加強領導者與網(wǎng)民互動,塑造行政領導者網(wǎng)絡化形象。建立健全網(wǎng)上公眾參與制度是形成公眾與行政領導者之間互動關系良性循環(huán)發(fā)展的"催化劑"與"監(jiān)視器"。政府應以切實保障公眾權利為出發(fā)點,督促相關部門積極參與網(wǎng)絡互動,加強言論引導,促進網(wǎng)上互動規(guī)范化、日?;⑶袑嵦嵘姓I導者與社會公眾互動效果,塑造行政領導者網(wǎng)絡化形象。
三、制度方面
(一)創(chuàng)新合理規(guī)范行政領導行為的制度。對行政領導者的監(jiān)督、制約機制是確保行政領導者素質提高的重要途徑和保障。一個有效的制約與監(jiān)督機制,可以使行政領導者重視自身素質的提高,并能確保其成為一個持續(xù)不斷的過程。加強對行政領導者的法律制約,健全領導責任機制;增強領導者的自我控制能力,搞好自我制約;加強各級公共行政立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嚴懲各級行政違法行為。完善專門機構的監(jiān)督作用。提高紀檢、審計的獨立性,使它們真正發(fā)揮作用;加大監(jiān)察機構和檢查機構的監(jiān)督作用,搞好專門機構的制約。加強社會制約,賦予群眾更大的監(jiān)督與批評權利,進一步開放新聞輿論監(jiān)督,充分發(fā)揮各種新聞監(jiān)督的作用,真正做到"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二)健全公眾政治參與機制,拉近與行政領導者之間距離。要拉近公眾與行政領導者的距離,就要健全公眾與領導者之間的溝通機制,將公眾政治參與納入有序化軌道上來。首先,公民應該拋棄過去的那種消極參政的態(tài)度,樹立公民主體意識和權力意識,增強并保持對政治的高度敏感和認同參與,一步一步了解政府政策,理性地加入行政過程,形成整個社會公民共同參政的價值觀,為政府有效行政出力,更為保護自身合法利益和最終實現(xiàn)意志的追求。從政府方面出發(fā),最主要的一點是轉變政府觀念,堅持以民為向導,以民為中心,堅持以民為本的理念。除此之外,政府可以建立適當?shù)募顧C制,鼓勵公民積極參政,充分調動公民的參與熱度,化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挖掘公民智慧與知識,促進政府決策的民主化與科學化。其次,拓寬渠道可以讓公民更好的參政,也讓政府的決策更好、更快地流入社會,獲取社會的認同和意見,保證決策的準確、有效,最大限度使得政府行為符合社會公民的期望,實現(xiàn)最好的社會效益。建立社會公示制度、公開聽證制度、民意反映制度、上訪制度、強化電子政務等都是疏通渠道的好方法,這些制度更好地體現(xiàn)政府的先進性和人民性,拉近政府與公民之間的距離。
參考文獻:
[1] 周曉麗,馬曉東.政府與公民良好合作關系的重塑--新公共服務理論的視角[J]. 重慶社會科學,2005,(05):80-84
[2] 梁 瑩.重塑政府與公民的良好合作關系--社會資本理論的視域[J]. CPA 中國行政,轉自[星論文網(wǎng)]www.starlunwen.net管理,2004,(11):85-91
[3] 趙沃若. 試論新公共服務視角下政府與公民的互動關系[J]. 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22):86-88
作者簡介:
茍永和(1968年-9月),男,漢族,甘肅省會寧縣人,西北師范大學法學 學士,酒泉市委黨校 副教授,主要從事地方黨政領導干部理論培訓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